邏輯備份和物理備份簡單理解
數據備份是為了盡可能快地全盤恢複運行計算機係統所需的數據和係統信息,它不僅在網絡係統硬件故障或人為失誤時起到保護作用,同時能在集群環境下失效切換之後備機能夠正常接管關鍵業務的基礎。當然,數據備份也是係統災難恢複的前提之一。
從備份模式的角度來說,分為 物理備份 和 邏輯備份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於文件級的備份和基於數據塊級別的備份。
什麼是物理備份和邏輯備份?
物理備份: 物理備份是磁盤塊為基本單位將數據從主機複製到備機。
邏輯備份: 邏輯備份是以文件為基本單位將數據從主機複製到備機。
接著我們就備份的高效性,實時性和支持度來分別來詳細談談這兩種備份模式的區別:
1.高效性
物理備份是位於文件係統之下和硬件磁盤驅動之上。增加了一個軟驅動,它忽略了文件和結構,處理過程簡潔,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所花費在搜索操作上的開銷較少,備份的性能很高。
邏輯備份是基於文件級別的備份,由於每個文件都是由不同的邏輯塊組成。每一個邏輯的文件塊存儲在連續的物理磁盤塊上,但組成一個文件的不同邏輯塊極有可能存儲在分散的磁盤塊上。邏輯備份在對非連續存儲磁盤上的文件進行備份時需要額外的查找操作。這些額外的操作增加了磁盤的開銷,降低了磁盤的吞吐率。所以,跟物理備份相比較,備份性能較差。
物理備份避免了當文件出現一個小的改動的時候,就需要對整個文件做備份,隻是會去做改動部分的備份,有效的提高了備份效率,節省了備份時間。
邏輯備份模式下,文件即使一個很小的改變,也需將整個文件備份。這樣如果一個文件很大的情況下,就會大幅度的降低備份效率,增加磁盤開銷和備份時間。
2.實時性
物理備份可以做到高效的實時備份,因為在每次主機往磁盤寫數據的時候,都需要同時將數據寫入到備機,這種寫入操作都是基於磁盤扇區的,所以,很快就能被識別。隻有在備機完成之後,才會返回給上層的應用係統來繼續下一步工作。
邏輯備份是很難做到實時備份的,因為它的每次修改都是基於文件的,而文件的哪部分被修改,係統很難實時捕獲到,所以備份的時候需要把整個文件讀一遍再發到備機 ,實時的效率不是很高。
3.支持度
物理備份是在文件係統之下對數據進行複製,所以它不受文件係統限製,可以支持各種文件係統包括RAW分區。
邏輯備份是以單個文件為單位對數據進行複製,所以它受文件係統限製,僅能對部分支持的文件係統做備份,不支持RAW分區。
ENDS~
最後更新:2017-08-13 22: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