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eSIM卡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前景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可穿戴的設備的普及,在智能手機終端遇挫的eSIM卡正在迎來春天。蘋果的Apple SIM卡遭遇了重重挫折,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運營商支持,而絕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更是從未聽聞。中國用戶接觸到的最多的就是類似魅族的SoftSIM服務,而且隻能在境外購買流量使用。

eSIM_

  雖然手機用戶想體驗eSIM還遙遙無期,但是國內的運營商正在利用eSIM卡積極部署自己的物聯網平台。因為對於運營商來說,物聯網對成本敏感,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更高,傳統的SIM難以滿足物聯網設備要求,而eSIM卡則方便許多。

  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在物聯網設備嵌入一張白卡,內含不同運營商的身份識別,通過單一管理平台以安全遠距離空中傳輸(OTA)方式,完成運營商安全認證,用戶不必再拔插SIM卡,就可以直接選用設備所在地的運營商網絡,並使用當地資費以降低跨國漫遊成本。

  據中國移動相關人士介紹,中國移動以1000萬用戶作為樣本計算,每個eSIM可節省4元左右成本,這無疑將加快物聯網發展。

  不過,對於eSIM物聯網來說,除了eSIM卡外,SM平台(Subscription Manager)更是運營關注重點,並成為管理eSIM,更換運營商的關鍵。據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已完成物聯網eSIM卡平台建設。

對於物聯網專網,由於eSIM卡可通過遠程編程管理,運營商可為自己的物聯網專網建立專網寫卡平台,對物聯網的所有eSIM卡實現空中寫卡,甚至跨運營商寫卡,提供麵向企業的設備管理解決方案。

麵向物聯網市場,eSIM卡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包括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遠程智能抄表、無線移動POS機、定位跟蹤等等。有預測稱,到2020年,全球將共有1.25億eSIM連接,總價值約1740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近日ARM以1170萬英鎊的價格全資收購物聯網安全公司Simulity Labs。Simulity Labs致力於SIM/eSIM技術領域的研究,提供相應的嵌入式係統和服務,讓物聯網設備能夠安全地接入網絡。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普及,通信和聯網也在成為這些智能硬件的一項標配功能。顯然,相對於汽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內部空間要珍貴的多,特別是在電池技術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前提下,因此eSIM顯然是個更好的選擇,未來,具備各種優勢的eSIM卡顯然大有可為。

本文由朗銳智科編輯整理(www.lrist.com),如有侵權請聯係本站。

最後更新:2017-07-21 16:02:31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何時才能在智慧醫療健康領域落地成子?
  下一篇:go  手遊公司安全負責人:在安全管理的Hard模式中,當一個好“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