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開啟移動智慧醫療新大門!
物聯網結合可穿戴設備,帶來一個全新的“移動智慧醫療”時代,比如監測大腦數據追蹤情感、健康數據等。從醫療和健康行業的發展來看,可穿戴醫療設備潛力巨大。針對乳腺癌患者或高危人群設計的“給藥文胸”,是在其罩杯中包含他莫昔芬微膠囊泡沫。另外,還有穀歌正在研發的一款內含測量眼淚中血糖水平傳感器的隱形鏡;蘋果試圖將無感知血液檢測技術應用到可穿戴智能設備上。

瑞士公司Soreon研究預測,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幫助挽救130萬人的生命,挽救人數主要來自於在醫院監測使用的可穿戴設備減少的死亡率。可穿戴設備從體征信息、健康管理以及疾病診治方麵分三等,能讓更多人獲益。
初級——可檢測體征信息。可將傳感器、無線通信、多媒體等技術嵌入手環、戒指、手表、眼鏡、鞋、服裝等平常穿戴的服飾中,通常在運動健康領域運用較多,主要監測人體戶外運動情況下的心率、唿吸等體征信息。在醫療領域主要用於血糖、血壓、血氧連續監測,輔助醫學診斷。

中級——“ 治未病”健康管理。通常,疾病發生之前有“生理異常”,通過對亞健康指示的測量,可以提早發現慢性病,有利於治療;並且全程監測有利於尋找病因,實現早期防病和早期治療的作用。而對於亞健康人群,日常配戴可穿戴設備,例如藍牙運動追蹤器、藍牙脈率表等產品,可以督促鍛煉,提高個人體能。

高級—— 有助已有疾病的診治。在疾病診斷過程中應用可穿戴設備,可彌補傳統模式下醫生從患者處獲得的信息不足;如果能夠掌握病人數天或數周內的信息,發現生命體征變化趨勢,那麼做出更合理的診斷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已經應用於臨床的有可穿戴除顫器,還有仍在研發過程中的可穿戴交變電場治療腦瘤、電離子透入療法治療頭痛等。

在慢病管理中,可穿戴設備大有用武之地。持續跟蹤患者的後續治療,醫生可以動態評價藥物的療效,及時跟蹤患者的康複進展情況,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並且對暫時無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進行飲食控製和血糖監控。還有些疾病複發概率高,如心髒病,需要時時監測,及時複查以免病情突變,可穿戴設備會為其全麵監測提供更多保障。
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 www.lrioh.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04-11 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