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頭血戰手機的背後:移動互聯入口之爭
小米耀眼、360強攻、盛大布局、百度開疆、阿裏破土、網易破繭待出……忽如一夜春風來,“手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這半年來的關鍵詞,然而,用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的話說,這個生意是薄利的。一個薄利行業,引得一眾IT明星們殺得刀光劍影,這背後的利益糾葛恐怕沒那麼簡單。而縱觀IT界的各種戰爭,無一不是越吵越紅火,股票越吵越值錢,於是被業內戲稱口水戰也是可以配合的。
被配合的口水戰
“我們互聯網公司不要貪,你有時候進入互聯網市場,做軟件的沒有碰過硬件,覺得收入來得挺快,你就想把自己轉變成做硬件的公司,想獲得豐厚的利潤,從長期來說這個生意一定是薄利的生意,所以不要去貪圖掙太多的錢。”7月3日,周鴻禕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自己這幾個月來進入手機產業的感想時稱。
5月4日晚上,周鴻禕在思考半年後,做出了一個重大戰略決定。他在微博上宣布,360將殺入手機領域,而這也拉開了360與小米的手機大戰。
周鴻禕在談及推出特供機以來的感受時,對本報記者進一步稱,“你不要通吃,我們麵臨互聯網的衝擊,我們和硬件公司合作,他們說到供應鏈,整個原材料采購、質量控製,包括售後,現在手機最大的問題是售後問題,手機軟件售後簡單,軟件有問題升級一下,實在不行卸了都行,但是硬件總會出問題,軟件是免費的,但是硬件再便宜也是真金白銀花錢買的,你還得去修,這裏有一係列的問題,做硬件的廠商也是苦活、累活。”
同時,他對勁敵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的小米科技直接投了“梭鏢”:“鐵人三項,從軟件、硬件服務、電商、配件什麼都自己做,蘋果也沒有自己做電商,也是通過分銷渠道,所以我覺得說起來容易。”
眾所周知,小米科技的業務核心正是“鐵人三項”:小米手機、MIUI的手機操作係統、米聊。
事實上,自周鴻禕宣布推出特供機以來,與雷軍領銜的小米科技就一直拚得刀光劍影,有好事者將之總結為“小三大戰”。周鴻禕指責雷軍的小米手機暴利、營銷炒作等。雷軍稱,周鴻禕羨慕小米現在的成績,“眼紅”,反擊360特供機屏是國產等。雙方你來我往,微博大戰難見高下,成為互聯網一道新的“風景”,也成為互聯網手機大戰的最強音,搶了不少媒體版麵。
在時下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這一領域中,單看估值,目前小米科技已經成為國內繼騰訊、百度、阿裏巴巴、網易之後的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前四大的估值依次約為520億美元、388億美元、350億美元、74億美元。這一戰績無論是對於創業僅兩年的小米來說,還是對時下的國內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一個神話。
而周鴻禕與雷軍的手機鬥法,隻是時下互聯網公司在手機領域爭鬥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代表。
真正的企圖
翻開時下的國內互聯網的全圖,眾多互聯網大佬皆在手機領域暗含“殺機”。
6月6日,國內網遊巨頭盛大在沉寂多時後,繼“盛大盒子”、盛大電子書後,第三次在硬件上發力,正式發布其智能雙核手機Bambook Phone,殺入手機市場,內置盛大網絡眾多應用,售價僅為1299元,並於6月28日開始預售,7月初開始配送。
盛大果殼電子CEO郭朝暉當天對外表示,盛大的目標就是讓80%的人都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讓每個人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的終端應用、雲計算架構更好地享受互聯網服務。
而就在同期,電商大鱷阿裏巴巴也發布了其新款阿裏手機。據悉,該手機是阿裏巴巴和家電巨頭海爾合作生產的,售價為999元,比盛大的Bambook Phone便宜了300元。
與阿裏進入手機運作模式相似的是,百度也在手機領域加速了擴展。今年5月15日,百度聯合長虹、以富士康代工推出搭載最新百度雲智能終端平台的新款長虹H5018炫·色智能手機,並以聯通明星合約機進軍千元智能手機市場。而早在去年12月,百度就與IT巨頭戴爾公司合作,推出戴爾智能手機D43。
百度技術副總裁王勁5月15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百度雲智能終端平台,是百度雲戰略在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布局。”
王勁同天還透露,除了戴爾、長虹與百度合作推手機外,其它眾多主流手機廠商也紛紛與百度接觸,尋求推出采用百度雲技術的不同價位的智能手機。
除了上述幾家之外,業內盛傳門戶巨頭之一的網易也要進入手機市場。據悉,網易公司已經同知名手機品牌廠商達成合作,將於不久之後推出千元以下的高端智能手機。目前網易手機樣機已經完工,但具體上市時間未定。
另外,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在涉獵手機產業。騰訊去年6月與中國電信以及華為、中興、酷派、天語和海信等5家手機廠商發布了6款“天翼QQ智能手機”,手機內植入了QQ-servic平台。而新浪網、人人網則與HTC等公司合作以推出內置其應用的方式為主介入手機。
對於各大互聯網公司爭相進入手機領域,知名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分析有一定代表性。他認為,各公司在這一業務上花大力氣的原因是為了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在推出智能終端之後可以進一步推廣公司的移動應用,複製其在傳統互聯網上的用戶、流量優勢。
“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配合布局移動互聯網戰略,聚合用戶到自己的平台上,後續通過應用和流量掙錢。”對於出現的互聯網公司進入手機產業這種新趨勢,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分析認為,“從事手機業務隻是他們發展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工具,並不是以手機產品方式來運作一款產品。”
半年時間,血雨腥風。這對於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來說也許來的並不突然,在這樣一個誰都可以做手機的年代,誰做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真正賺到了錢。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