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來了,王健林跑了,樓市還有沒有前途?

文|凱風

最近樓市可謂消息不斷。

先是馬雲大舉殺入住房租賃市場,接著王健林宣告徹底告別房地產。兩個大佬一進一退,似乎宣告房地產這一次真的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

未來樓市還有沒有前途?

1

先說萬達為何全麵告別房地產。

一個原因是王健林的確早已不看好房地產,另一個原因是萬達內憂外困,早已失去從容發展的空間,不得不加速砍掉地產。

其實,王健林看衰房地產不是一天兩天。

早在2014年,王健林就聲稱:不要再抱有房地產再次高潮的幻想……中國的房地產還會繼續往前走,但不可能再呈現出2012年與2013年時的“瘋牛”狀態。

結果,2016年以來的這一波暴漲,比2012年和2013年的瘋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萬達成功踏空。相反,在2014年唿籲“大幹快上”的許家印,在一二線城市大肆囤地,成功押寶,恒大順勢坐上中國房地產企業頭把交椅。

2016年9月,在接受CNN專訪時,王健林再次表示,中國房地產是“史上最大泡沫”,市場正麵臨著失控風險。

不過,當年11月,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王健林則巧妙完善了自己的說辭:中國房地產有泡沫,但是我覺得絕對不會崩盤,不是相對,是絕對不會崩盤,中國房地產至少還有十年到十五年的好時期”。

正是因為看衰(更嚴格說是“不那麼看好”)房地產的未來前景,萬達幾年前就已經確定去房地產的發展道路。2015年,王健林宣告萬達進行第四次轉型,明確表示去房地產化,同時將商業、文旅、金融、電商作為四大重點發展板塊。

可以說,無論有沒有今年上半年的那場風波,告別房地產都是王健林的既定方向。這場風波造成的資金鏈的緊張和政治基本盤的鬆動,讓萬達的去房地產化更加迫在眉睫。

2

再來看馬雲為何殺入租房市場。

馬雲切入房地產市場,依靠的是自己的平台優勢和信用評級體係。阿裏巴巴通過政府部門合作,搭建統一的線上租房平台,同時利用芝麻信用等評級體係,把信用體係注入租賃市場,從而完成租賃市場從線上到線下的閉環。

目標不可謂不龐大,前景不可謂不廣闊,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為何阿裏巴巴這麼看好租賃市場?

大背景是,隨著這一輪房價暴漲帶來的風險加劇,“房子是用來住的”成為未來幾年的政策基準。今年以來,各地一邊對房地產限購限貸限售,一邊大力加強租賃市場。

在這種思路下,上海打響了租賃賣地第一槍,要求兩大地塊競得人須100%自持70年;廣州推出了“租購同權”,意在賦予租房者以同等教育權利;江蘇無錫推出了“租房可落戶”,從而為外來人口落戶減輕障礙。

這一係列組合拳,無論能不能遏製房價,但至少讓社會對於租賃市場有了充滿想象的空間。據鏈家研究院估算,目前中國的房屋租賃市場規模是1.1萬億,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到2.9萬億,到2030年將會超過4.6萬億。

既然有一個萬億的藍海,也就難怪阿裏橫插一腳。

互聯網時代,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讓幾大巨頭一直都不斷攻城略地,隨著騰訊與阿裏在各自領域形成縱向壟斷,那麼互聯網之外的實體就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

阿裏借助信用體係向住房租賃市場的進軍,就是深謀遠慮的一步。

3

那麼,這些舉動對於房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

王健林確實看衰房地產,但之所以匆忙撤退,是因為當政治基本盤出現鬆動時,不僅原來的市場優勢和政策都將不複存在,而且平時看起來不顯眼的信貸杠杆,已經成了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去房地產,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所以,王健林自己也承認“房地產沒有崩盤的可能”,至少還有十到十五年的好時間。

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現在畢竟隻有55%的人生活在城市,還有45%在農村,還有很多農民想要進城,小城市想到大城市。再加上政府最近采取了一些堅決擠泡沫的措施,一係列的原因綜合在一起,所以房地產叫做‘有泡沫,但不會崩盤’。”

至於馬雲殺入租賃市場,背後體現的正是房地產市場輪換的大趨勢。

雖然房地產本身並沒有崩盤之憂,但隨著城市化的逐步推進、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政策的持續加碼,房地產早已從一片機會眾多的藍海變成互相廝殺的紅海,從站著就能掙錢的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

房地產的玩法發生變化,但這並不意味房價將要下跌。

從政策層麵來看,穩定房地產市場這一說法被反複提及,其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暴漲也不能暴跌,換句話說,房價暴跌的政策基礎不存在。

而從現實層麵來看,雖然租房市場在不斷推進,但在房價收益遠遠高出房租收益的大背景下,想要改變國人對於房子的追逐,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最後更新:2017-08-20 10:27:39

  上一篇:go 正在拍的電視劇匯總,趙麗穎和金瀚、鄭爽和馬天宇,你更期待哪對
  下一篇:go 中國總票房最高的十大演員,周星馳第二,吳京隻能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