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瀏覽器的“隱形危機”
瀏覽器在移動互聯網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問題業內爭論已久:從不同內核解析排版能力的純技術層麵,到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個強勢資源分發渠道的商業層麵。
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觀點能夠成為絕對的主導者。這與支撐新一代移動Web產業發展的底層技術——HTML5標準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關。
但本文目的不在於討論標準和技術,而是以外圍生態係統的“容忍度”、國內主流移動應用形態的變遷作為切入點,詳細分析瀏覽器在移動互聯大產業中將會遭遇的“隱性危機”。
上遊危機
瀏覽器必須要走平台化的路線,這一點在PC平台上就已經得到業內共識。
平台化的本質在於,將瀏覽器從單純的“頁麵瀏覽工具”轉變為服務載體,匯聚整合所有外部資源,然後以個性化的方式向用戶輸出價值。
大方向沒有錯,但移動瀏覽器想要照搬PC的思路,卻要承擔大得多的風險——來自上遊操作係統提供商的鉗製。
PC平台上的第一次瀏覽器大戰,微軟用免費預裝的方式徹底擊垮NetScape後,就不思進取了,IE瀏覽器的發展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直到Google提供免費的Web應用反向滲透桌麵之前,他們根本就沒想過去認真研究瀏覽器,然後就有了“微軟失去的十年”這種說法。
移動平台就完全不同了。目前三大主流操作係統采用的都是以應用商店為中心的分發模式,尤其是iOS和Windows Phone,任何係統級的修改都是它們不能容忍的——你最多隻能調用,而不可能替代某一組件。第三方瀏覽器不約而同地選擇平台化,對操作係統的潛在威脅在 於:替換應用商店這一分發渠道,從而圈住資源躍升為“亞操作係統”,將底層操作係統管道化。
這也許是一種極端的說法,但蘋果和微軟對第三方瀏覽器的反製其實已經很明顯了:瀏覽網絡的程序必須使用它們定製的框架和渲染引擎——換一種說法 就是封殺一係列私有API和內核,將主要基於HTML5的Web App體驗控製在一定水準之下,形成對現有App生態係統的保護。
更倒黴的是采用私有Presto內核的Opera,麵向中國市場的歐朋瀏覽器始終被App Store以各種理由拒之門外,公司甚至不得不“違心”向蘋果解釋“其實我們做的不是瀏覽器”。
Android對於第三方瀏覽器的態度最為緩和。但隨著移動版Chrome的正式推出,以及Google為解決碎片化對於係統定製權限的收緊,沒理由認為寬鬆的政策會一直延續下去。
惟一不受製於人的方法就是脫離這些平台,將瀏覽器從“亞操作係統”徹底衍生為真正的操作係統。就像Firefox那樣,直接推出基於Gecko核心的Firefox OS。
很顯然,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角度看,這個選擇都太過沉重。
跨維度攻擊
即使移動瀏覽器能夠掙脫操作係統的壓製,實現平台化,這一產品形態也將遭遇新的挑戰——來自其他移動應用平台的競爭。
目前移動應用平台化主要有兩種路徑,第一種是類似Evernote的“品牌平台化”,在單一產品獲得優質口碑之後,開放API推出各種垂直定位 的子產品,利用雲端技術整合數據形成平台;第二種則是國內應用的普遍做法,對某個用戶量規模化的產品開放API和疊加各種基礎功能,追求流量和資源的最大 化,例如微信、微博以及地圖。
這裏主要討論第二種形式對於移動瀏覽器(目前它們的平台化也走這種形式)的影響。其實質在於:隨著平台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應用的工具屬性將逐漸消解,各種產品從不同的維度互相靠近,最後殊途同歸地轉變為一個個綜合服務平台。
微博和微信是最先麵臨這個問題的一對應用。原本雙方的工具屬性和用戶關係鏈大致平行,不存在競爭。但隨著微信開放公眾平台增強媒體屬性,就立刻 引發了與微博競合的論戰;而微信選擇二維碼和財付通試水O2O業務後,新浪微博也立刻啟動類似的戰略,據傳已經與銀聯達成合作,以解決O2O中最難啃的線 下支付環節。
近期火熱的地圖應用,百度、高德“不約而同”地選擇轉型生活服務平台,加入O2O大戰。高德更是與新浪微博合作進軍LBS社交,開始建立對一個基礎平台來說至關重要的賬號體係。
社交、LBS、通訊、媒體、O2O……你會發現,所有移動基礎平台發展到最終形態,都將具備幾乎同樣的功能,形成跨維度競爭。
但對瀏覽器來說,這個過程要艱難得多。從產品功能的使用路徑來看,用戶在微信、微博中點擊或者接受一個商業信息,通過社交關係鏈傳播,最後轉移到線下完成支付;地圖平台中,用戶則是從基於LBS的檢索和推送開始,通過社交關係鏈傳播,最後同樣轉移到線下。
如果將以上步驟轉移到瀏覽器平台上,會發現使用過程極其生硬——你在瀏覽資訊過程中,
會產生社交和線下購物的需求嗎?——就算用戶真的有了這種想法,也必須退出正在瀏覽的頁麵,在另一個頁麵中找到相關應用,再通過點擊完成需求。這個使用路徑遠不如身出社交、地圖工具的基礎平台那樣平滑自然。
現在的移動瀏覽器形態,實質上仍然是PC思路的轉移:以鏈接為核心解析互聯網結構。但移動互聯與PC互聯網最大的區別點就是連接線下,而這一點瀏覽器和Web應用架構還無法提供。這也導致瀏覽器平台在與其他移動基礎平台的競爭中,不得不處於被動狀態。
如果隻是做單純的媒體平台,在其他基礎平台都擁有精準信息推送係統的情況下,瀏覽器平台同樣也沒有任何明顯優勢。
這就是移動瀏覽器麵對的“囚徒困境”:單一工具化變現能力有限,可能會錯失HTML5的機遇,而平台化又將遭遇操作係統和其他移動平台合力絞殺的風險。
多方博弈中,什麼樣的產品形態能保證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瀏覽器廠商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最後更新:2017-04-02 0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