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如何立誌
人該如何立誌呢!我們先不說怎麼立,先從傳統的“道”的角度,來看看,立誌對人有哪些影響,或者說對人有哪些好處和壞處,熟悉了立誌對人的作用之後,自己就自然知道怎麼立自己的誌向了。
內業上有句話,“道者所以充形也”,意思是,道,是充實人的形體的。守什麼樣的道,就形成什麼樣的形體。這個形體當然不是一下子就成形了。要自己在自己守的道上慢慢的走下去,日久成形。就像生米,煮熟了,就變成飯一樣。成形之後,要想變動一下,那是很難的,就像把飯再變回成米,談何容易啊~~!
再回來談立誌,誌向是心裏意念的東西。意念的動,就是道的動。自己的誌向定的合理,那很好,隻要堅持下去,不論刀山火海,都一直守下去,那自己身上的“道”就一直是動的。這樣自己的形體就不斷的完備。也會日久成形,形成一定的氣候。如果是在自己形成一定的氣候之後,陡然發現,自己堅守的誌向有問題,那自己的這個個體就自相矛盾,要想自己把自己變回去,那就象把飯再變回成米。難度很大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站在道的角度,也是可以做到。可見人立誌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的。往往是一個意念,改變人的一生,豈可小看呢~!
怎麼把自己的誌向定的合乎“道”呢!那先來看看“道”是什麼!內業上說,道是“不見其形;不聞其聲”的,“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簡單點說,道是看不見,聽不見,也說不出的。但是能修煉身心,完善形體。舉個例子說,比喻有個演員要想成為演藝界的頂尖人物,他一直欣賞明星張三,處處以張三為榜樣去努力,那這個誌向就算立錯了。張三是看的見,聽得見,也說的出的實在的人,不合乎道的規律。那怎麼立誌呢!既然欣賞張三,就可以站在張三的角度,去努力做到什麼什麼樣的境界。然後朝著這個境界自己去努力,那就是合乎道的。這個“什麼什麼樣的境界”,就合乎道。
人的內心都有所守,簡單的說是想怎麼怎麼的去做什麼。人是生活在現實中的,自己的意念往往被現實牽著走,比如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一心想著科舉,去了科舉就要完蛋的感覺。當廢除科舉的時候,真的有人自殺的。舉這個例子,還是想說明,立誌的方法很重要。任何世代的社會都是在不停的變化的。我想被社會影響的,不僅僅是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吧。
那人的內心,該去守住一個什麼東西呢!怎麼守才是合理合道呢!或者說,怎麼守,才會有結果呢!內業上說,“守善勿舍”。提出善的觀點。其實這個說法不僅僅是內業上有,佛家思想也提倡守善。就是說,時刻保持一個善的信念,然後再站在某某的角度去達到怎麼怎麼樣的效果。人的內心要時刻保持這個境界。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心裏有個善的信念存在,就不會被世事幹擾。二是,善本身也是抽象的概念,但大體是進步的,積極的,發展的。守住了善不變,善會把自己引導到好的方向。而且可以一輩子堅守,不會搞的自我矛盾,不會搞的中途而止。
現實都是複雜的,內心能夠堅守住一個恰當的誌向的,還是少的。下麵還是談談,就是日久成形之後,如果發現和現實矛盾了怎麼辦吧!
內業上有句話“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形是看到的結果,精可以理解成內在的精神。當發現自己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從精和形兩個方麵分析,看看是哪方麵有問題。如果形很好,就看看自己對精神方麵是不是理解不到位;如果堅守的精神境界是對的,那現實中的人事就有問題,那就要堅守精神不變,排除現實人事的幹擾,堅定不移的再做下去。如果精和形都錯了,那就要重新選擇一個更可以堅守的意念去執行,直到把自己原來的形體感化掉。
由此可見,人內在的意念或者說是誌向是何其重要啊!最好是讓青少年就要理解這些道理。使得這輩子都不走錯路,能正當的發展自己,服務社會。
人也複雜,社會也複雜,寥寥數語,豈可敘說的盡!但應該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當。這點還是該明白的,我們敬守德育培訓班。決心以此為己任,力所能及的多做點事情,願大家支持!謝謝!
最後更新:2017-04-03 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