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7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三張保險牌照在手,馬雲在打什麼牌?

馬雲振臂一唿,小夥伴蜂擁而至。

近日,香港聯交所一則公告引起業界高度關注。雲鋒金融擬與螞蟻金服、新浪公司、巨人網絡等7家公司,斥資131億港元,收購美國萬通香港和澳門的業務(下稱“萬通亞洲”)。

根據雲鋒金融披露的信息:公司及其他投資者與Mass Mutual International LLC(美國萬通國際,作為賣方)簽訂了股份購買協議。根據條款,美國萬通國際將獲得79億港元(約10.1億美元)現金及8億股雲鋒金融股票(每股6.5港元,總價值約合6.68億美元),相當於雲鋒金融經擴大後發行股本的約24.8%。雲鋒金融則會直接持有萬通亞洲60%的股權。

其他幾家戰略投資者的持股分別為:覓優國際有限公司(9.8%)、City-Scape Pte.Ltd.(7.5%,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部門管理)、螞蟻金服集團(5%)、信暉發展有限公司(5%)、新浪公司(5%)、滿億國際有限公司(4.9%)和巨人投資(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8%,巨人網絡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將持有萬通亞洲剩餘的股權。

從收購價格來看,雲鋒金融以及巨人網絡均披露收購目標公司100%股權的總對價為131億港元,是目標公司於2016年12月31日的經調整內含價值3102.74億港元的1.275倍,如果用市盈率計算,此次收購價約為11.7倍。

溢價收購的背後,是馬雲手握3張保險牌照的戰略布局和“野心”。

手握3張保險牌照

雲鋒金融入局萬通亞洲,馬雲成功拿下最值錢的一張保險牌照。

要理解這句話,先從雲鋒金融說起。

雲鋒金融成立於1982年8月4日,是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財富管理、證券經紀、員工持股、投資研究等,董事會主席是虞鋒。

根據公開資料,雲鋒金融的控股股東是Jade Passion Limited(55.42%),雲鋒基金旗下一家投資公司。雲鋒基金是以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而成,並聯合一批行業領袖、成功企業家和成功創業者共同發起創立的私募基金。除馬雲和虞峰外,雲鋒基金的創建者包括馬化騰、史玉柱、劉永好、沈國軍等。

不過,集合了這麼多“大腕”的雲鋒金融,2016年的業績表現一般,公司營業收入4612萬港元,淨虧損3.17億港元。

在厘清了錯綜複雜的股東關係後,來研究一下雲鋒金融此次收購的標的——萬通亞洲。

萬通亞洲是一家注冊在香港的保險公司,授權於香港從事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長期、永久健康及退休計劃管理的長期保險業務。

2016年,萬通亞洲收入35.86億港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是11.19億港元。萬通亞洲由萬通國際100%持有,萬通金融集團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是美國五大人壽保險公司之一。

在萬通亞洲之前,馬雲手上已經拿著眾安在線和國泰財險2張財產險牌照。前者正在衝刺香港聯交所IPO,後者在進行並購整合,2張牌照都是通過螞蟻金服參股、控股。

8月22日,螞蟻金服有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集團確實參與了收購萬通亞洲的交易,關於資金來源等細節不方便透露。但螞蟻金服不會參與萬通亞洲的日常運營和業務決策,有關本次投資項目的情況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內地拿一張保險牌照非常困難,尤其是壽險牌照。此外,在不鼓勵海外並購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市場成為內地資本最佳選擇。事實上,香港也有很多這樣的資產可供選擇。”

“馬雲通過雲鋒金融入局萬通亞洲,不僅僅是資本運作,背後肯定有更大的布局和野心。”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實,壽險牌照一直都比財產險牌照值錢,在拿到這張壽險牌照後,馬雲可以更好地整合手上資源。”

如何盤活手上資源

有了3張保險牌照,馬雲要怎麼用?

公開資料顯示:在簽訂收購協議的同時,雲鋒金融、螞蟻金服、萬通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協議將於萬通亞洲交割後生效。

具體地,雲鋒金融將為萬通亞洲的母公司提供金融服務平台和渠道,經銷美國萬通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美國萬通成員將成為雲鋒金融新產品開發的首選合作夥伴;雲鋒金融將提供金融服務平台和渠道,經銷螞蟻金服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美國萬通成員將成為螞蟻金服集團在美國的戰略及非排他合作夥伴及壽險產品供應商。

此外,雲鋒金融、螞蟻金服、萬通將就保險流程數碼化以及於保險產品風險選擇和按風險定價方麵使用大數據分析開展共同研究與合作。

螞蟻金服上述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保險作為螞蟻金服techfin戰略下開放的重要領域,要做的是“保險科技”,未來將專注做技術,“用技術助力保險機構,以此更好地服務個人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除“定損寶”外,螞蟻金服已開放了車險分等技術,支持和助力保險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在王國軍看來:“互聯網與保險有著天然的關係。保險,實際上是基於熟人、半熟人社會的一種信任關係。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一種陌生人社會,這並不契合保險業的發展。互聯網重新建立起一種信任關係和機製,並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

“除此之外,BAT擁有大量客戶資源和數據,可以根據場景設計產品。”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產品設計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未來,保險業的發展將基於各種場景開發和設計產品。”

資本融合趨勢明顯

在參與這筆交易的股東中,還有一家公司與馬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就是巨人網絡。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查閱雲鋒基金官網時發現,公司創業及投資公司名單中就有巨人網絡。公開信息指出,巨人網絡、巨人投資的董事長史玉柱是雲鋒基金創始人之一。

根據巨人網絡發布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之後,雲鋒金融、螞蟻金服等其他股東可利用其各自的資源進一步提升萬通亞洲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公司認為本次交易有助於公司發展戰略的快速落地。據悉,巨人網絡將使用自有資金以增資形式注入巨人香港以支付本次交易的對價,如無法在協議約定的出資節點前完成對巨人香港的增資,則巨人香港可以通過境外借款等其他方式自籌資金。本次對外投資金額約占巨人網絡2016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4.1%。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多個內地資本在香港市場上“出手”。

今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大新金融發布公告稱,完成出售旗下人壽保險業務之香港股份,交易對手為中國內地閩係資本泰禾投資;

3月,恒安標準人壽收購母公司英國標準人壽在香港的子公司——標準人壽保險(亞洲)有限公司,進軍香港保險市場;

去年,九鼎集團斥資逾百億港元收購香港富通保險;

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廣核集團等內地大型企業設立的自保公司也在香港成立。

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數據,過去3年中,共有21個、總價值約40億美元的對香港保險公司的收購提議,其中有9個是由中國內地公司主導發起的。

“從中短期看,內地資本收購香港保險牌照將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隨著一些外資撤出香港市場,給內地資本提供了收購的好時機。”王國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香港擁有亞洲區內較為成熟的壽險市場,與萬通亞洲相似的保險公司較多,它們都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充沛的現金流及較強的償付能力,經過多年累積,已擁有資深的管理人和代理人團隊。”

互聯網人力資源公司社保通商保總監李霄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相比之下,香港保險公司的技術、管理經驗更成熟。通過收購,內地資本能夠更快、更好地理順平台和資源。”

有一種觀點是,隨著香港保監局正式掛牌,內地資本可能希望通過在香港市場收購保險公司的方式,變相從香港向內地市場輸送保險產品。

那麼,在保險產品設計上,香港保險是否具備較大優勢呢?

對此,王國軍認為:“這種輸送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也沒有這個必要。其實,在產品設計,尤其是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設計上,內地保險公司並不遜色,一些互聯網健康險產品無論是費率、保額、保障範圍都更有競爭力。”

記者張穎

最後更新:2017-08-27 22:53:57

  上一篇:go 馬雲爸爸的無人超市,大媽竟這樣說……笑死了
  下一篇:go 主持人出場費曝光,汪涵何炅都不是第一,他才是真正的天價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