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騰訊互掐背後物聯網數據的重要性
隨著來自物聯網設備的數據量不斷增加,我們可以大膽地認為,物聯網數據的向前發展將帶來大量的數據產品。思科估計,到2020年,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將達到600澤字節(相當於6000萬億字節)。騰訊近日指控華為榮耀Magic手機侵害了騰訊的數據和用戶的數據,並聲稱已經邀請監管部門介入,而華為則言之鑿鑿認為所有數據都是用戶的數據,並且已經獲得了用戶的授權。
從性質上看,這是一場局部摩擦,充其量隻是一款手機與微信的一次小規模衝突而已,雙方連真正的爭端都難以算得上,華為選擇一款出貨量並不算大的手機作為試點,騰訊則通過微調接口以示回應,保守與克製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從產業的角度,華為的這次小規模衝鋒卻顯得意義重大:打破全球最大的即時通信運營商騰訊對即時通信通道的壟斷的一次積極的試探。
眾所周知,微信已經成為即時通信的最大基礎設施,用戶幾乎所有的即時溝通都在微信上完成,騰訊作為即時通信運營在過去的幾年裏一直在獨自享受即時通信管道壟斷帶來的數據紅利,閉環封閉的微信體係成就了微信生態,但是對於微信之外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而言,卻無法公平的享受微信的即時通信管道數據紅利。
這裏朗銳智科(www.lrist.com)不得不提另一個物聯網流行詞-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心髒,要依靠數據實現所謂的“?通過實施算法來學習識別模式,並做出預測和決策”。如果沒有數據,人工智能最終會變成一個空瓶子,一組算法在裏邊攪來蕩去,而不會產生任何的利益。
事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人工智能,很多數據將起不到作用,毫無疑問,在能獲取這些數據的公司裏,負責人工智能開發的人員將利用這些數據工作。
有一種趨勢,可能有助於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獲取物聯網數據,至少對於那些有能力為此付費的組織內部人員而言,的確如此。這就是所謂的“數據貨幣化”或“數據集市”,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考慮能否從它們的數據倉庫中創造適銷對路的產品。
例如摩拜單車發布了一項節日期間客戶使用模式的分析報告,提供了以下這類信息:哪些城市的旅遊交通有所增加,遊客來自哪些城市,以及哪些旅遊目的地大受歡迎。這種數據有望對中國旅遊企業帶來很大的價值,如此它們就可以更好地推銷自己的產品。隨著聯網設備在消費者中不斷擴散,營銷人員對消費者生活相關的更多綜合數據會有更大需求。
據IBM發布的“全球CIO調查之CIO重要啟示”,已經有83%的CIO擁有涵蓋商業智能和分析的遠期計劃,並且CIO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數據,而非應用。
從生活方麵的購物交易,到工業方麵的生產製造,從社交網絡媒體信息,到在線視頻圖像資料,從企業的信息管理係統,到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關乎企業智商,那麼,駕馭大數據的能力也自然成為了企業的核心能力,隨著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新應用的興起,打破了企業原有價值鏈圍牆,僅對原有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數據進行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他們需要借助大數據戰略打破數據邊界,了解更為全麵的運營及運營環境的全景圖。
最後更新:2017-08-13 22: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