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郃究竟是誰害死的?諸葛亮中了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而說起三國時代的名將,人們一般都會推崇蜀國所謂的五虎上將。然而,這隻不過是小說家的藝術創造,曆史上蜀國並沒有五虎上將之說。倒是魏國有“五子良將”的說法,他們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於禁、樂進。

這五人中,最後一個離開曆史舞台的,是張郃。

張郃本來是袁紹手下的戰將,官渡之戰中投降了曹操,曹操當時稱他為“韓信歸漢”。此後,張郃跟隨曹操北征烏桓,西破馬超,南降張魯,身經百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魏國一流戰將。

那麼,這麼一個大將是誰害死的呢?

有人說,當然是諸葛亮了。

公元231年,諸葛亮卯足了勁進行第四次北伐。戰爭本來打得挺順利。可是呢?由於李嚴籌措軍糧的失誤,後勤沒有跟上,諸葛亮被迫撤軍。就在他撤軍的時候,魏國大將張郃率軍窮追不舍。“奔劍閣張郃中計”,當張郃追到木門,早已埋伏好的蜀軍萬弩齊發,一代名將張郃慘死於亂箭之中。

張郃難道不知道諸葛亮最是詭計多端的嗎?他難道忘了“歸師勿遏,窮寇莫追”的基本軍事常識嗎?諸葛亮的軍隊是那麼好追的嗎?對於這些,老成持重的大將張郃應該是知道的。可是,他為什麼還要去追擊諸葛亮呢?

《三國演義》上說,當時魏軍的主帥司馬懿問,蜀軍已退,誰敢追擊?張郃說,我願意去。司馬懿不同意,說,張將軍,你呀,太急躁,不可去。但是張郃自恃藝高人膽大,一意孤行偏要率軍追擊。結果,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死翹翹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曆史與小說的說法恰恰相反。《魏略》記載,當時張郃向司馬懿建議說“歸師勿遏”,更何況諸葛亮並沒有大敗卻主動撤退,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但是,司馬懿否決了張郃的建議,強令張郃追擊,這才導致張郃殞身沙場。

司馬懿為什麼要這樣呢?以他之聰明,難道不知道諸葛亮用兵謹慎,最善於用伏兵嗎?他當然是知道的。既然知道,為什麼他還要強令張郃去追擊呢?隻有一種解釋:他想要了張郃的命,他想借諸葛亮之手殺掉張郃。

那麼,司馬懿為何要害死張郃呢?

這是因為張郃是曹真的人。曹丕稱帝後,張郃跟隨曹真一起大破胡羌,然後,二人一同入朝覲見。魏明帝曹睿登基後,魏國的軍事統帥是曹真,而張郃也一直跟隨曹真作戰。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的時候,張郃就是在曹真的直接指揮下,打敗了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馬謖,奪占了街亭,從而讓諸葛亮一出祁山功虧一簣。因此說,張郃是曹真的人。而曹真,那是司馬懿的政敵,是他的死對頭。

到了諸葛亮四出祁山的時候,曹真已經亡故了,司馬懿成為魏軍的主帥,張郃便在司馬懿的帳下為將。對此,張郃當然很不爽。他非常清楚司馬懿和曹真的關係。戰爭剛開始,張郃便向司馬懿建議,將軍隊分為前後兩軍,由他統領前軍迎戰諸葛亮,由司馬懿統率後軍駐屯雍州,以為聲援。張郃想幹什麼?他想分得軍事指揮權。奸詐的司馬懿當然不會接受這個建議。他沒有分兵,而是自己統率大軍迎戰諸葛亮,讓張郃老老實實地在他手下聽命。

當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魏蜀兩軍各有勝負,張郃又向司馬懿建議,由他率軍繞道諸葛亮軍後,切斷蜀軍糧道,前後夾擊蜀軍,諸葛亮必敗。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可惜,又被司馬懿斷然否決了。他是不可能將軍權分一部分給張郃的。因為,他對張郃壓根就不信任。因為張郃是他的死對頭曹真的人。

司馬懿處心積慮地害死張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張郃是曹操時代碩果僅存的一員大將。看看吧!當年叱吒風雲的曹氏宗族的大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都已經死而後已了。而“五子良將”也已經死了四個,隻剩下一個張郃,一個可以獨當一麵威震敵國的張郃了。

但是,這有問題嗎?當然是有問題的。一個人能力太大了,有時候,未必是一件好事。此時的張郃已經成為司馬懿攫取魏國最高軍事統帥道路上的一個絆腳石。張郃為什麼老是建議司馬懿分兵呢?很明顯,因為他有獨當一麵的能力,他不願意在司馬懿的手下幹事。論打仗,他絲毫不輸於司馬懿,更何況,他比司馬懿出道早,資曆老。張郃的存在,時刻挑戰著司馬懿的軍事權威。而除掉了張郃,司馬懿就是魏國軍界的真正一哥了。他將魏國的軍權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裏。

除掉了張郃,蜀國的諸葛亮非常有成就感,因為先主劉備當年就非常忌憚張郃。諸葛亮自得地說,今日圍獵,本來是想射殺一匹馬的,結果竟然誤中了一隻獐。聰明的諸葛亮這次真是被司馬懿涮了,他中了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竟然還茫然不知。

最後更新:2017-09-02 05:23:25

  上一篇:go 張亮累倒無人理,周冬雨公主待遇,網友:黃曉明誰紅貼誰,真惡心
  下一篇:go 女星唯美婚紗照,楊冪女人味十足,趙麗穎迷人紅唇性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