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搜索的未來

搜索引擎的未來是什麼?筆者認為,未來的搜索有兩個趨勢:個性化,社會化。以下筆者將詳細論述。(注:本文給出的很多鏈接需要特殊方式才可以訪問,請自行解決)

  從google誕生的那一天起,google的搜索本質上並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一個大大的搜索框,你敲進去幾個詞,google給出一些相關的網頁。

  現在的問題是:

  1. 為什麼每個人搜出的結果都一樣?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關鍵詞所期待的搜索結果可能有很大差別啊?

  2. web2.0早已深入到了互聯網的各個角落,以facebook為首的社交網絡又掀起了新一輪的變革浪潮,但是搜索為什麼一點變化沒有?為什麼沒有用戶的參與?為什麼沒有融合社會化元素?為什麼現在的搜索結果仍然以冷冰冰的算法為中心,而不是以用戶為中心。

  前一段時間關於google搜索結果中有太多“垃圾內容”的抱怨此起彼伏,google最近作出了回應:隱藏你不想看到的網站。這篇google官方博客同時指出:從SearchWikii到stars in search,再到location settings,google為了讓搜索結果更加個性化已經做了很多的嚐試。

  SearchWiki允許用戶將搜索結果重新排序,增加刪除搜索結果,還可以添加評論。它兼具搜索和wiki的特點,所以叫SearchWiki。SearchWiki是08年末推出的,效果不好,用的人不多。

  "給搜索結果加星"這個服務是10年3月份推出的,你可以給你搜索結果中喜歡的條目加星,當你再次搜索到這個條目的時候,這個條目就會特殊顯示。同時,加星的條目會同步到你的google bookmarket。這個服務也沒有太大的反響。

  "設置你的地理位置”這個服務讓google根據你所處的位置給你提供最適合你的搜索結果,比如:當你搜索pizza時,google會給出你附近的pizza店的地圖。這個服務還是很有用,並且不需要用戶做太多操作。

  其實google早就將個性化因素引入了搜索,隻是它默默的運行於"後台",普通用戶根本不會察覺。google會根據你的搜索曆史來提供“個性化”的搜索結果(當然這會涉及到隱私問題,你可以拒絕google收集你的搜索曆史)。但是根據我的使用經驗來看,效果並不明顯。

搜索的未來

  下麵再來談一談搜索的“社會化”問題。

  顯然google是非常關心“社會化搜索”這個問題,2009年10月份google提出了google social search,隨後又進一步指出google要讓搜索更加社會化

  這個頁麵告訴你,在social方麵,google了解你多少。

  google在social search方麵主要依賴下麵三個方麵:

  1. Google contacts, Google Reader, Buzz, Google profile, Gamil中與你有直接聯係的人。

  2. 在你的Google accountGoogle profile中所綁定的網絡服務。比如你在google profile中添加了自己的twitter賬號,google就知道了你在twitter上的好友和信息。flickr,friendfeed等其他網絡服務與此類此

  3. 通過上麵兩條的“間接聯係”。"間接聯係"就是"聯係的聯係",也可與說是“朋友的朋友”

  顯然,在社會化方麵,facebook要遠遠領先google,除了用戶在facebook發布的內容,facebook還利用like按鈕和connect連接,收集了海量的用戶信息。如果若幹年後facebook也做搜索,對於google的威脅可不小。

  雖然google沒有facebook這樣的社交平台,但是google的眾多產品也存在不少社會化的基因,比如上麵提到的Gmail, Buzz, GReader, Google profile等。

  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做搜索的google要做那麼多跟搜索沒關係的產品了,比如說google reader上被share和star次數非常多的文章就應該獲得更高的Rank,你的Gmail聯係人喜歡的東西你也可能會喜歡......進一步來說,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騰訊和百度什麼都做了。

  最近google的兩個舉動也印證了我上麵的觀點:google提供把delicious中的書簽導入到google bookmarks,google升級了Google Profile。

  前段時間傳出delicious要出售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google應該買下delicious,因為用戶的書簽是一筆很寶貴的資源,簡單來說:在delicious上被收藏次數多的文章理應由更高的排名才對。

  Google Profile的升級也有重要意義,說明google更加重視“用戶”這個因素了。

  前段時間有一篇引起熱議的文章“搜索已死,推薦上位”。事實上,搜索肯定沒死,推薦當然也越來越重要。從amazon到netflix,推薦的力量已經不容懷疑。對於google而言,可以考慮收購stumbleupon

  上麵一直在說google,下麵說一說那些想要挑戰google的公司。

  雖然google看起來強大得無法撼動,但還是有一些公司和瘋狂的人敢於去挑戰它,blekko就是其中之一,它通過使用slashtag和人工幹預來提高搜索質量,對於一些專業領域的搜索,blekko能夠提供更精確的結果。

  但是blekko必然不可能戰勝google,因為它不是給“普通用戶”設計的。普通用戶不會去使用很多slashtag,普通用戶不會建立狠多list,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大大的搜索框,敲入並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從這點來看blekko必然失敗,就像Google SearchWiki,和Google Wave一樣。

  另一個最近非常火的網站是greplin,它是Y combinator的成員,由19歲的以色列高中生創立,它是一個“個人搜索引擎”,用來搜索你在網上的數據和信息。看好greplin,它解決了一個亟待解決但還沒被解決的問題,它與google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greplin現在幹的事google幹不了,facebook也幹不了,隻能有一個第三方小公司來做。

  互聯網上的信息數量正在呈指數增長,在海量信息的包圍下,如何高效搜索獲取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肯定是越來越重要,搜索肯定還會進一步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1

  上一篇:go Servlet中報Cannot forward after response has been committed錯
  下一篇:go J2EE中獲得web路徑和類路徑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