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深度學習中的怪圈

0?wx_fmt=jpeg

最終,我們將自我覺知、自我創造,陷入自我參照的小小奇跡幻影中。這種自我參照的機製,如同描述思想獨有的屬性。

— Douglas Hofstadter


怪圈是一種循環係統,橫貫不同等級的各個層次。通過這種循環,一個人可以追溯他的本源。

無獨有偶,被Yann LeCun稱為“機器學習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最酷的想法”背後,最根本的實際上正是這種“怪圈”。

循環在機器學習係統中並不典型,按照慣例,這些係統由不同計算層的無環圖構成。然而,我們現在開始發現,采用”反饋循環”能衍生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新的自動操作。

這可不是誇張,這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事實。研究者們正在訓練“精確的”的智能係統,以期創造出在同領域內能力遠超於人類的專業自動化。

我第一次知道深度學習係統中使用反饋回路是有效的,是在“梯形網絡”裏。梯形網絡在很早之前就被采用了,可以追溯到 2015年7月!(查看:https://arxiv.org/abs/1507.02672v2)下圖為其結構示意。

0?wx_fmt=png

圖片來源:https://arxiv.org/abs/1511.06430v4 Deconstructing the Ladder Network Architecture

梯形網絡是上下穿梭計算層的單循環回路,後邊跟了一個終極單向通道。這套係統從回路部分搜集信息,它被采用之後展示了非常不錯的收斂數。這在2016年中的一篇論文中有原始研究人員的進一步討論:

0?wx_fmt=png

https://arxiv.org/pdf/1606.06724v2.pdf

標記:無監督深度學習感知分組

如果你將好幾個梯形網絡串在一起就能形成一個大的網絡,它能夠將圖像中的物件分組。

對抗生成網絡(GAN)也有它自己的循環回路,但是在結構中看不出來,而是隱藏在它的訓練當中。GAN的訓練過程中包含了對合作和對抗網絡的訓練,這涉及了一個生成網絡和一個辨別網絡。辨別網絡想方設法將生成網絡生成的數據進行分級;生成網絡則是想方設法尋找欺騙辨別網絡的數據,最終生成器和辨別器的魯棒性都得到了提升。GAN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圖靈測試的要求,是當前最好的圖片生成模型。

我們基本可以肯定有一種反饋機製,以生成器利用神經網絡(辨別器)生成更智能的結果(例如,更真實的圖形)這一形式而存在。有很多GANs生成真實圖形的案例。無論如何,由於梯形網絡,現在有更新的結構在促使GANs改變。

0?wx_fmt=png

圖片來源:https://arxiv.org/abs/1612.04357v1 Stack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這些利用了循環的係統也與關於“增量學習”的新研究有關。深度學習係統的缺點之一就是在微調網絡時,用新數據來訓練會摧毀之前它掌握的技能。就是說,網絡會“忘記”過去的學習。由斯坦福開發的一個稱為“反饋網絡”模型結構裏,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網絡,可以自我反饋,還能內部迭代顯示。

0?wx_fmt=png

https://feedbacknet.stanford.edu/feedback_networks_2016.pdf

在一篇更近的發表研究成果(2017年3月)中,加州伯克利大學通過GANs和一種新的正則化方法創造出了圖形之間的轉換,效果驚人。他們把這個係統叫做循環對抗生成網絡(CycleGAN),並且有了一些了不起的成果:

0?wx_fmt=jpeg

Source: https://junyanz.github.io/CycleGAN/

CycleGAN 能夠實現優異的圖形轉換。如上圖所示,向它輸入繪畫作品可以生成真實的照片。它還可以實現類似語義轉換的功能,如將馬變成斑馬、或將某個季節的圖片變成另外一種季節的樣子。

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利用“循環一致的損失”。這種損失確保了這種網絡能夠實現一種單向轉換,之後又能夠通過最小損失實現相反的轉換。也就是說,網絡不僅僅必須學會轉換原始圖片,還得學會反向轉換。

訓練深度學習係統最大的難題在於缺乏標記數據。標記數據是控製深度學習模型精確性的源頭。不過,這些開始采用循環回路的新型係統正在解決缺乏監督的問題。這就像有一個永動機在自動憑空造出一些新的標記數據變量,最後反過來用更多數據來訓練自己。這種自動化機製讓他們自己和自己進行模擬遊戲,“玩”得多了,就能成為這方麵的專家。

這就類似於阿爾法狗(AlphaGo),它也能夠通過自我訓練發展出新的策略。當自動化嵌入了反饋回路,而且能夠模擬(一些人稱之為“想象”)很多不同的情景,還能自測這些情景下的正確性,那麼我們就進入了超級科技爆發的臨界點。

而這種井噴式的快速發展所將帶來的科技能量,我們人類文明遠未做好掌握它的準備。所以下次如果你看見一些難以置信的深度學習成果,可以嚐試尋找嵌在算法裏的怪圈。

沒有任何準備的人們,祝你好運。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5-15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16 15:31:24

  上一篇:go  D-News | 突發病毒席卷全球網絡,國內高校大學生損失慘重
  下一篇:go  優雲軟件應邀參加“視頻偵查與視頻監控深度應用研修班”並作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