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Erlang簡史(翻譯)

Erlang前世今生


1982 - 1985

我們使用了 > 20種語言進行了電信行業的編程實驗,結論是:這樣的語言需要是一門高度的抽象的語言才能達到生產力目標。(給我們留下印象的有:List,Prolog,Parlog ...)

1985 - 86

我們使用Lisp,Prolog,Parlog等語言進行了實驗,結論是:這樣的語言需要原生支持的並發控製和容錯處理,並且執行模型必須沒有使用回溯。(排除了List和Prolog.) 而且它必須擁有並發粒度比如一個異步的電話進程可以用語言的一個進程表示(排除了Parlog)。最後我們不得不開發一門我們自己的語言,它擁有 Lisp,Prolog和Parlog的特性,但內置了並發和容錯處理。

1987

第一次使用erlang進行實驗。

1988

ACS/Dunder(項目)第一階段:外來用戶使用erlang進行PABX(專用自動交換分機)功能的原型構建, Erlang走出了實驗室!

1989

 ACS/Dunder(項目)第二階段:重新改造了完整的MD-110係統的1/10,結果:相比於使用PLEX的構建有>>10倍的效率提高!

1990

 Erlang正式以ISS'90標準發布,這帶來不少的新用戶,比如Bellcore。

1991

Erlang發布了更快的版本實現給用戶,Erlang應用於電信'91(項目?),更多功能比如編譯器、圖形接口等。

1992

 更多的新用戶,許多高速發展的項目。Erlang可以運行於VxWorks,PC,Macintosh等係統。有三個應用使用了ISS'92標準的Erlang。

1993

 分布式支持加進了Erlang,這使得erlang可以運行一個自發係統在不同的硬件上。決定向外部發布Erlang的實現,從愛立信分離出獨立的部門開始維護和支持Erlang的實現和Erlang工具的開發工作

文章轉自莊周夢蝶  ,原文發布時間5.17

最後更新:2017-05-17 14:01:53

  上一篇:go  如何設計一個牛掰的大型項目架構?
  下一篇:go  Erlang入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