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競購大戰:惠普、戴爾緣何瘋搶3PAR?

近日,惠普和戴爾競購存儲廠商3PAR之戰頗為引人關注,作為一個比較專業級的並購能夠如此惹人關注,其焦點在於作為競購雙方的惠普和戴爾在報價上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新的消息是,惠普已經將競購價格提高至每股30美元,這讓惠普對3Par競購報價總額已提高至20億美元,這個報價已經是最初戴爾提出並購3PAR11.5億美元的1.74倍。

 

其實回顧一下當初競購3PAR,先是戴爾提出的並購要約,可沒想到的是,半路殺出了惠普,而且每次都抬高並購價格,而戴爾也是針鋒相對,為何一家專業級的存儲廠商會引得兩個IT巨頭的競購大戰,甚至頗有不拿下3PAR誓不罷休的勁頭?

 

由於是戴爾率先提出的收購要約,所以業內對於戴爾並購3PAR的意義評論較多,作為一家定位在高、中端存儲的廠商,3PAR可以彌補戴爾在存儲市場中高端產品的不足,因為此前戴爾已經通過並購另外一家定位在中、低端的存儲廠商EqualLogic,不但加強了自己在中低端存儲市場的競爭力,還為其帶來了銷售的高速增長,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戴爾的利潤率。這符合目前戴爾追求利潤率的整體戰略,而並購定在高中端的3PAR則可以在未來繼續為戴爾的這個戰略提供籌碼。當然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由於戴爾自身存儲在高、中端主要是OEM和銷售另一家存儲廠商EMC的產品,並購3PAR後,戴爾對於EMC的依賴程度將會大大降低,雖說是戴爾現在與EMC是合作夥伴關係,但受製於人終歸不是一件很踏實的事情。其實就算拋開所謂受製於人不說,在目前的高中端市場再加上一個重量級的3PAR對於戴爾來講也不是什麼壞事。上述這些恐怕也是業內看好戴爾並購3PAR的主要原因。

 

也許正是業內看好戴爾並購3PAR之必要性,當惠普半路突然殺出的時侯,頗有些讓人感到意外,尤其惠普不斷加價。盡管如此,業內仍然認惠普並購3PAR的意義遠不如戴爾,畢竟從整個存儲市場的表現看,惠普較之於戴爾還是占據著一定的優勢,這也讓人們認為惠普更像是一個攪局者。可正因為惠普是此次並購的後來者和這種近乎於瘋狂的加價,特別是戴爾過於清晰的並購3PAR後的戰略,讓筆者認為惠普並購3PAR的意義絕不小於戴爾。原因很簡單,一旦戴爾並購3PAR成功,首先威脅的不是業內所稱的IBM,而是惠普。

 

雖然與戴爾相比,在高、中端存儲上惠普有自己的產品,例如中端的EVA係列和高端的XP係列。但業內都知道,在利潤最高的高端產品中,惠普是OEM日立存儲(HDS)的產品,這點與戴爾頗為相似,隻是在中端惠普有自己的EVA係列而已。那麼並購3PAR也會讓惠普降低受製於人的風險,更關鍵的是,戴爾如果拿下3PAR的話,加上目前OEM EMC的產品,戴爾在高、中端的存儲產品線將豐滿起來,即在高端用並購來的3PAROEMEMC的產品打壓惠普的XP係列,而在中端也會形成3PAREMC兩條產品線打壓惠普EVA一條產品線的局麵,這裏先不說3PAREMC的在高、中端的技術和產品實力都很強,單就產品線來說,戴爾就占據了優勢,基本是二打一。屆時,惠普不但會失去之前與戴爾在存儲市場競爭的優勢,還有可能會被戴爾反超。

 

如果說上麵所分析的還隻是戴爾並購3PAR後,惠普失去的既有優勢,那麼接下來的是,惠普又可能失去的是挑戰IBM的資本。業內都清楚,在以主機(服務器)廠商為主的存儲競爭中,IBM、惠普、戴爾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戴爾追趕惠普,惠普挑戰IBM。從這個三角關係中,人們也不難看出,IBM應該是主機廠商中存儲實力最強的。而這種強主要還是體現在高中端的存儲產品上。對於IBM的挑戰者惠普來說,拿下3PAR,就和戴爾並購3PAR一樣,會讓自己與IBM在高中端存儲競爭中的產品線豐富和強勁。所謂強勁,據稱,定位在高中端存儲的3PARTF係列存儲產品在效用上,都超過了IBM,甚至是專業存儲廠商EMCHDS的同類產品,而在產品線的豐富上,惠普在高中端將在之前的EVAXP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箭雙雕的3PAR,可以說產品線無形中增加了1倍。

 

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第三方的IBM,可能更希望戴爾並購3PAR,畢竟中間還隔著個惠普,讓增強了實力的戴爾首先與惠普交火,拚個你死我活,自己沒準還能坐收漁翁之利。可要是惠普拿下3PARIBM將會有足夠的理由緊張起來。至於戴爾,與IBM和惠普在存儲上的差距會被繼續拉大。

 

實際上,上麵還隻是並購3PAR對於像IBM、惠普和戴爾存儲市場和格局的影響,作為主機廠商,在基於數據中心和未來雲計算所需要的服務器與存儲技術、產品和銷售高度整合競爭的角度,此次並購3PAR花落誰家也意味深長。從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的銷售統計看,惠普在出貨量和銷售額上均排名第一,而IBM在銷售收入上排在第二位,出貨量為第三,戴爾在出貨量上緊跟惠普排在第二,銷售收入上排在IBM後居第三位。從這個收入和出貨量的排名看,戴爾與惠普市場份額的差距為4.7%,營收差距為15.7%IBM與惠普的營收差距為4.3%,市場份額差距為17.5%;戴爾與IBM的營收差距為11.4%,出貨量上,戴爾則領先IBM 12.8%。從這組數據不難看出,惠普和IBM間的營收差距最小,而戴爾與惠普的市場份額接近,作為注重營收的IBM,自然不用擔心戴爾,它怕的是與惠普在營收上擴大領先自己的優勢,而作為注重出貨量的惠普和戴爾(也是彼此爭奪的焦點),惠普更擔心戴爾在市場份額的增長,要知道惠普在服務器上超越IBM,就是從出貨量率先突破的。

 

鑒於未來服務器與存儲的高度整合效應,作為惠普,並購3PAR無疑會使自己在服務器營收和出貨量上拉大與IBM與戴爾的差距,讓自己的領先優勢穩固,而戴爾拿下3PAR,有可能實現出貨量超越惠普,縮小與惠普和IBM在營收上的差距。而這種出貨量和營收的增長更多是以搶奪惠普的市場為主。加上前麵的存儲市場的影響,筆者認為,3PAR對於惠普和戴爾在存儲、服務器,乃至未來的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的角逐中都同樣重要,這也是為何戴爾最初的並購3PAR演變成今天的惠普和戴爾間競購大戰瘋搶的主要原因,既關乎於現在,更決定未來。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5

  上一篇:go 成也360,敗也360
  下一篇:go Short List of RESTful API Frameworks for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