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CCAI 2017 | 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史元春:科幻與創新


image001

7 月 22 - 23 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的指導下,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阿裏巴巴集團 & 螞蟻金服主辦,CSDN、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辦,雲棲社區作為獨家直播合作夥伴的 2017 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17)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召開。

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全球創新學院院長史元春參與了【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論壇】的討論,並發表了《科幻與創新》主題演講,她認為藝術有很多門類和表現形式,而與科學相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科幻電影,許多科幻電影中的工具都已經成為現實,比如AR。史元春教授表示,她從事人機交互輸入研究,就像正在實現著的科幻內容,比如她帶領研究的動作建模技術,就是從動作傳感數據到行為建模,識別動作、完成交互任務。

以下為演講實錄,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做了些許刪減和調整。

藝術有很多門類和表現形式,我覺得藝術在科學方麵最直接的一種體現形式就是科幻電影。我看到一個數據,在美國,電影市場四分之一以上的票房都是來自於科幻。科幻是一種藝術形式,但是它也給科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刺激我們的創新。




在我們的成長中,有很多科幻作品裏麵的東西通過科技已經成真了,我簡單的列一下。

image003


美國係列劇Rosie,講的是跟我們人智能很近的一個機器人,是家庭的一個成員,今天像家裏能夠服務的機器人從掃地機器人開始已經有很多了。還有我們今天的Tesla,能夠自動駕駛, 以及這個90年代的神探電影中,有一個強大功能的手表,今天的智能手表已經使得這樣的手表科技成真了。




我們繼續討論一些和AI有關的科幻作品,海都處在科幻狀態,尚未完全成為現實。比如,最早的AI的電影——《人工智能》,電影的主角是一個有人的情感需求的小機器人。再比如,《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它很貼心,隨時可以為我們服務。

這樣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了,它們給了我們很多科技創新的空間,一些激發想象、發散和可以不受約束的去設想的一個空間。在這樣的一些幻想中,我們可以開展很多深入的研究。


image005


這是《阿凡達》的一個場景,一個多人共享的玄幻的指揮室,而在我的實驗室設計的一麵牆上,通過觸摸屏連接遠程和本地,我們可以異地討論,並通過屏幕無縫的互動。

image007


在這個場景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做AR以及一些更生動的交互技術,比如可以戴著AR設備,可以多人之間、遠程之間形成共享和交流。




我們在科幻中可以充分的幻想,但是作為科技研究本身,還是非常嚴謹的探索和實現。

比如除了語音之外,我們還可以在AR環境裏麵用什麼方式交互?在新的場景下,人的輸入意圖怎麼準確的獲取並且傳遞給計算機?說個具體的例子,比如你有盲打的能力和習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能力實現一種看起來很科幻的輸入方法:空中打字。


image009


還是用手,十指的快速輸入,在空中輸入,這裏我們要對人的行為表達建模,就是很準確地預測每個手指在你進行文本輸入時的動作,輸入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鍾30-40字。這個是什麼速度呢?通常人使用鍵盤打字的速度是每分鍾50個詞左右,在手機上是20-30個詞左右的速度。

image011


我在做的人機交互主要是輸入的技術。比如像我們通常使用的一套建模方法,通過獲得傳感數據,對身體部位的形態和運動規律形成理解,再利用建模識別的方法對運動類型進行區分和決策。根據運動本身的輸入命令和文本的表達,我們把命令和語意進行映射,把這些確定性和模煳性的決策方法和任務本身相結合。

科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從科研本身來說,我們還是要尊重它嚴謹的規律來分析和認識問題,並且做出自己的創新,同時,另一方麵,科技本身也是促進藝術發展進步的動力。

來源:CSDN

最後更新:2017-07-28 10:03:05

  上一篇:go  CCAI 2017 | 香港智能金融聯合創始人兼CEO柳崎峰:金融機構的市場機遇與實踐
  下一篇:go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副教授張敏:當人工智能“科學遇到藝術”的一點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