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郭敬明性侵?容易被煽動的中國網民

從前天開始,微信和微博就被一條新聞刷屏了:郭敬明被旗下簽約作家李楓舉報“性騷擾”,隨後郭敬明發表聲明:完全捏造,已讓律師處理。

全國的網友也被煽動的也是摩拳擦掌,義憤填膺,黑他身高不夠,還把朱梓驍陳學冬,這些尚未證實的爛梗拖出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立刻把郭敬明拉過來誅之而後快。

事情過去兩天,李、郭雙方的證據沒有任何進展,但是媒體大V攜眾網友,已經給郭敬明定罪了,證據就是“我覺得”、“他抄襲”。我覺得他性侵,他就性侵了; 因為他抄襲過,所以他肯定性侵了。什麼時候主觀認為也成了證據?

近代的中華民族,好像是一個特別容易被煽動的民族,過往的曆史災難也好,當代的網絡爆點也好,都證明在我們的國家裏,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越來越少,好像再也不是那個有過孔孟屈原和“魏晉風度”的民族。

拋開郭、李事件本身,我想說:中國人,你什麼時候才不輕易得被人煽動,什麼時候才能重新獨立思考?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條新聞, 7月4日,新浪微博網民“白衣天使茉莉花”公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個小女孩舉著“遭性侵”的求助標語,宣稱被自己的兩名老師性侵數十次。兩位老師自然成了眾矢之的,被媒體和網民口誅筆伐,問候了祖宗十八代,還差點鋃鐺入獄。最後被證實是炒作,小女孩撒了謊,實施過網絡暴力的網民們都悻悻散去,但是這兩位人民教師被潑的髒水該怎麼洗刷呢?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這段話來自《烏合之眾》。

煽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道德綁架。從釣魚島事件各地的打砸搶燒,到某國產手機以愛國名義宣傳,再到為公司自扇耳光犧牲自我……煽動性的言論無處不在,他們總是打著“愛國”“感恩”“同情弱者”等各種幌子,如子彈般射過來,我們的普羅大眾就像一個個坐以待斃的靶子,應聲而倒。

我們中國人總是那麼輕易的被煽動,這和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先觀察、體驗,然後形成概念,而我們恰恰相反,在我們觀察認識世界之前,往往先被強行灌輸各種觀念。

從小我們被告訴山羊是好的,灰狼是壞的,桃李是張揚炫耀的,落花生才是無私奉獻的。然而他們隻是自然界中的一環,生長習性有它們自己的規律,哪有什麼好壞之分。還有我們小時候接受的那些“愛國主義教育”,看過劉胡蘭和邱少雲,我們一遍遍被告知,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犧牲奉獻的,所有的地主的都是土肥圓一臉剝削相,你買日本車,你就活該被人砸。

在這樣不知不覺中,我們對世界有了偏見,我們總是預設立場,因為小女孩是“弱者”,老師是“強者”,所以她肯定被就被性侵了;因為李楓看起來是“弱者”,因為我們討厭郭敬明,所以我就選擇無條件的相信李楓。

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受媒體和他人的灌輸,預設立場給人貼標簽,如果“美女”和“豪車”聯係在一起,那她八成是“小三”,我們可以三言兩語地來概括一個人,但是不應該受流行思維的誘導,盲目從眾。任何一個人,一件事都不是隻有一麵性。我們應該擁有持續的懷疑精神與思想的獨立意識。

小時候,好朋友背地裏跟我說同學的壞話,我會氣憤得跟他一起吐槽,討厭那個同學。

現在,如果一個人過來跟我說另一個人的壞話,我不會跟他一起去討厭那個人,而是會想想他為什麼這麼說,然後根據自己和那個人相處的經曆,形成自己對那個人的判斷。

因為我知道,觀點背後,皆是立場;立場背後,皆是利益。

從一個人到一個群體,他之所以說一番話,表達一個觀點,並煽動你去相信,那麼他一定有他的立場,他的目的。而立場和目的的背後,絕對有他的利益和好處。

某國產品牌手機的愛國主義宣傳,是為了促進銷量;媒體大V定罪郭敬明,是因為這樣才有爆點,才能促進轉發引來流量;公司鼓吹“感恩”教育,讓完不成業績的員工自扇耳光,是為了公司的利益,為了老板賺得盆滿缽滿;社會達爾文理論,隻不過是為他們的殺戮,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奇葩說》的某一期,馬東說:“這個節目的唯一目的,就是和觀眾們一起學習反煽動的能力。”節目中的辯手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他們的表達的目的就是煽動,煽動評委,煽動對方,煽動觀眾。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的就是這種反煽動的能力,保持自己獨立思考、不輕易被單一觀點洗腦和左右。

那麼怎麼才能具備反煽動能力?

1 |不要急於預設立場,先去觀察、分析

2 |不要輕信任何權威,包括媒體、大V、專家、老師.....

3 |不要相信情緒,相信大腦

4 |判斷對方的立場和利益點

5 |當你幾乎要相信的時候,想想有沒有另一種可能。

6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

7 |我以上說的可能都是錯的。請時刻保持懷疑。

我曾經看過當事人李楓的《燃燒的男孩》,很喜歡他裏麵的一句話:“其實最可怕的,是麻木到忘記反抗。”是的,倘若性騷擾事件是真,他反抗了,那我們呢?在夾雜著真相和謠言的信息煽動而來的時候,我們是選擇反抗和懷疑,還是麻木的應聲倒地?

最後更新:2017-08-25 14:28:24

  上一篇:go 這些明星坐地鐵如同路人:鄧紫棋被忽視,張柏芝一家顏值高,最後一個最淡定
  下一篇:go 胡歌留學半年,被偶遇、寫專欄、上熱搜,這個江湖一直有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