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製造工藝完整過程(圖文)
1》由沙到晶圓,CPU誕生全過程

2》沙中含有25%的矽,是地殼中第二多元素,在經過氧化之後就成為了二氧化矽,在沙,尤其是石英中二氧化矽的含量非常高,這就是製造半導體的基礎。

3》在采購原材料沙子後,將其中的矽進行分離,多餘的材料被廢棄,再經過多個步驟進行提純,以最終達到符合半導體製造的質量,這就是所謂的電子級矽。它的純度是非常大的,每10億個矽原子中隻有一個是不符合要求的。經過淨化過程,矽進入融化階段。在此圖片你可以看到一個大晶體矽的純淨融化時的狀態,由此產生的單晶體被稱為元寶。

4》一個被鑄成錠後的電子級矽的單晶體,重量大約為100千克,矽的純度達到了99.9999%。

5》鑄好錠後,將進入切割階段,將整個錠切成一片一片的圓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晶圓,這樣求切割出來的是非常薄的,一個錠大概高5英尺,錠的直徑要根據對晶圓的需求來製定,今天的CPU需要300直徑的晶圓。

6》一旦切斷,晶圓就要進行拋光,直至完美,表麵如鏡麵一樣光滑,Intel並不生產自己的錠和矽片,而是由第三方公司購買可隨時投入生產的晶圓。 Intel先進的45nm High-K/Metal Gate晶圓直徑就為 300mm,當Intel最早生產芯片時是在直徑50mm的晶圓上印刷電路,而今天在300mm的晶圓上印刷,以減少成本。

7》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晶圓上有藍色液體,這是類似膠片拍照時的光阻劑,晶圓不停旋轉,以使其將液體均勻塗抹在晶圓上,並且塗層也是非常薄的。晶圓在此步驟進行旋轉,以使塗層均勻分布。

8》 在這一階段,晶圓完成暴露於紫外線下,以此來使塗抹在上麵的薄膜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就像照相時按下快門,影像就印在膠片上,這也是運用了相似的原理。
為了防止晶圓暴露在紫外線下變成可溶性的,因此使用了一個類似口罩的模具擋在前麵,上麵有設計好的各種電路,照射後這些電路就會像照片一樣被印在晶圓上。製造一個CPU基本上要重複這一過程,直到多層堆疊到頂部為止。

9》在上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代表性的單一晶體管,似乎我們能用肉眼看到它,晶體管作為開關控製一個計算機芯片內電流的流動。Intel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出如此之小晶體管,他們聲稱大約1個針腳可以放30萬個晶體管。

10》在晶體管暴露在紫外線下後,光阻劑完全溶解,先試試吸附在晶體管上的麵膜。

11》光阻層覆蓋的地方被保護起來不能被雕刻,而暴露的部分是可以的,也就是說需要在暴露的地方進行雕刻,就像我們做手術時,蓋在身上的單子,露出皮膚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做手術的部位。

12》雕刻後去掉光阻層,這時晶體管的形狀就可見了。

13》然後再重新塗上藍色的光阻劑(藍色)暴露在紫外線下,進入下一步以前光阻層需要被洗刷,也叫做離子摻雜,這一過程就是讓離子微粒接觸到晶圓,從而使矽改變其化學性質,讓CPU可以控製電流。

14》接下來的這個過程叫離子注入,也就是用離子轟擊暴露地區的矽片,用離子撞擊植入矽片的方式來改變這些地區矽的導電性,離子需要非常高速的撞擊到晶圓表麵上,通過電場加速後的離子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0萬公裏。

15》當離子注入後,光阻層將被移除,綠色部分的材料會摻入晚來的原子。

16》 這時晶體管是接近完成,晶體管洋紅色表麵是保溫層,上麵有三個洞,這三個洞將用來填補銅,以便連接到其他晶體管。

17》 在晶圓放入硫酸銅溶液這個階段,銅離子的沉積到晶體管,這個過程被稱為電鍍。遊離的銅離子分別到晶圓的積極終端(陽極)和消極終端(陰極)。

18》 之後,銅離子作為銅箔曾附著在晶圓表麵。

19》多餘的材料是被拋光掉,留下了非常薄的一層銅。

20》 多金屬層是建立各種晶體管的互連,那麼如何將建築、設計和功能開發團隊各自設計的晶體管有線的連接在一起呢?例如,Intel的Core ì7處理器。雖然電腦芯片看起來十分平坦,但實際上可能有超過20層,形成複雜的電路。如果你放大一個芯片,你會看到一個複雜的電路網絡線和晶體管,看起來像一個未來的、多層次的公路係統。

21》 在這部分準備將晶圓建立第一個功能測試,在這個階段的測試模式中輸入每個單芯片,並監測比較芯片的反應,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反饋的正確信息)。

22》 經測試後,晶圓好的部分將被確定作為處理器單元,然後將晶圓切割成很多小片(稱為核心或者叫內核)。

23》 篩選核心的過程就是模具向晶圓進行測試看回饋的是否是“正確答案”(應該是某種測試參數),如果是,將繼續下一步,不合格的核心將被被丟棄,幾年前Intel還用壞掉的核心製作了鑰匙鏈。

24》這是一個被分離出來的的核心,由上一道工序切割而成,上圖顯示的是Intel Core i7處理器的核心。

25》 綠色基板、模具(切割加工好的晶圓)以及散熱片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成的處理器,綠色基板(類似PCB)建立了處理器的電氣和機械接口,其他電腦係統互聯,銀色的是散熱片,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處理器外麵的金屬殼,在處理器運行過程中提供散熱支持。

26》 微處理器是地球上製造的最複雜的產品,事實上,它需要數以百計的步驟,我們這裏隻列出了最重要的部分。

27》在最後要測試處理器,將檢驗他們的主要特點(測試功耗和最高頻率) 。

28》基於測試的結果,將具有相同的能力的處理器歸屬一類,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塊”過程,分級確定了處理器的最高工作頻率,根據穩定性等規格製定價格。

生產和測試的處理器(在這裏顯示的是Intel Core ì7處理器)要麼分成散裝銷往係統製造商,要麼分成盒裝在零售商店出售。
當你看完CPU的製作全過程,你是否認為CPU的原點就是一堆沙子呢?希望這些資料能夠保住你對CPU有更多的了解。
最後更新:2017-04-03 08: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