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東吳無緣三國十大謀士排行 諸葛亮排第三鳳雛“墊底”

司馬徽

1.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學生,受到世人的敬重。三國時期最耀眼的“臥龍”、“鳳雛”是其學生。據傳,曹魏的第一智囊郭嘉是他的學生;先投劉備後歸曹操的徐庶也是他的學生。如神一樣存在的他無可厚非的成為排行榜第一人!

胡昭

2.胡昭,司馬懿的老師。字孔明(是的,你沒看錯),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國三國時期隱士、書法家。胡昭善長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有“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說,世人並稱“鍾胡”。袁紹、曹操曾多次要他輔佐,但他執意歸隱,不問世事。之後,司馬懿拜在他的門下學習,學成後成為曹操的主要謀士之一。三國後期,司馬懿是諸葛亮的主要對手,其謀略與“臥龍”無二。胡昭既然能教出如此心機的學生,那麼其謀略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所以位列第二,實至名歸!

諸葛亮

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追隨劉備,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複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將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郭嘉

4.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第一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荀彧

5.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早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曾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麵為曹操規劃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麵曾麵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麵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誌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司馬懿

6.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賈詡

7.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 。《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

徐庶

8.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

戲誌才

9.戲誌才,或誌才為字,名不詳,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手下謀士。為人多謀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他死後,荀彧推薦了郭嘉。

三國演義中並無此人,三國誌中隻有寥寥數語。由荀彧推薦給曹操,被稱為有“負俗之譏”。死後,荀彧又舉薦了郭嘉。

陳壽《三國誌》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戲誌才在三國的舞台上停留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正因如此,也為其智謀力填上了一陣迷霧。曹操是愛才之人,其能得到曹操如此重視,想必其智謀不在郭嘉、荀彧之後。因為他去世的太早,加上在三國時期的記載模棱兩可,所以暫將其放在第九位,位於龐統之前。

龐統

10.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最後更新:2017-08-20 14:42:54

  上一篇:go 汪涵現場演唱張國榮經典歌曲《倩女幽魂》
  下一篇:go 口碑營銷的鼻祖——諸葛亮教你怎樣欲擒故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