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加速引發人才荒 或現“薪水泡沫”
去年底,阿裏巴巴前總裁王濤跨界出任平安健康險公司首席執行官在業界引起不小的震動,而後數十位互聯網企業中高層也加入平安,這正式拉開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人才跨界流動的序幕。
“我們這個行業每次碰頭,大家都會說,最缺的就是人才。”滬上三大P2P網貸平台之一的“你我貸”副總裁劉瑤告訴記者。
人才跨界流動頻繁
“做金融的要跟著趨勢來。”小陳此前在平安公司做保險業務,互聯網金融大潮來襲後,他希望了解融資和借貸的運作流程,於是應聘到一家大型網貸金融公司。
小陳告訴《IT時報》記者,他身邊很多原來做保險、證券、基金、期貨、外匯、黃金的朋友,現在都轉到了互聯網金融業。
從去年開始,三大類互聯網金融公司都在不停地吸納人才。
一類是以阿裏小貸為代表的金融化電商公司。從去年2月份開始,阿裏金融一直在大規模“招兵買馬”。貸款審核、金融分析、技術架構師是阿裏金融最感興趣的人才,具有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背景的存貸款人員是阿裏最青睞的潛在對象。
第二類是第三方支付、P2P、眾籌等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這些公司招聘金融背景的人才數量超過了技術性崗位,對來自海外的金融從業履曆的人才不惜重金相許。
最後一類是互聯網化的傳統金融機構,阿裏巴巴有很多人跳槽去金融機構,新職位大多都是電子商務部或創新渠道部。前程無憂的職位統計顯示,證券和基金公司們招聘、挖角電商人才已經超過投資研究者的數量。
複合型人才最缺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孟添告訴《IT時報》記者,三類互聯網金融公司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哪類,既懂互聯網又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目前行業普遍感覺複合型人才難找。“兩大行業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有些水火不相容的地方”,“你我貸”總裁嚴定貴向《IT時報》記者分析:“銀行上班西裝革履,非常嚴謹;互聯網公司大家都穿牛仔褲上班,年齡、等級製度等都被弱化。我曾經招了一些互聯網人才來幹互聯網金融,讓他們上班穿工作服,結果這些人就幹脆不來了,因為他們喜歡非常寬鬆的環境。”
在無法找到百分百符合要求人才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公司會選擇招聘偏互聯網或偏金融的人才,後期再進行培訓。劉瑤告訴記者,“你我貸”會組織一係列密集的培訓,內容包括一星期的集訓、外部專家課程、企業高管親自主講等。如果是校園招聘而來的,劉瑤會篩選10位左右優秀的應屆畢業生親自帶教,根據他們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個性化地安排他們在幾個不同部門輪崗,最終確定他們的職位。
部分崗位年薪30萬
在招不到人才的情況下,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出極具誘惑的薪水。
一家正向互聯網業務擴張的傳統金融機構的人事經理孫女士告訴記者,“一位‘陸金所’(平安銀行旗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職員來麵試我們的產品經理職位,其有金融背景,工作經曆也符合我們的要求。他麵試的其他幾家企業平台也不錯,讓我們不得不開出他原工資2到3倍的薪水才顯得有競爭力。”
產品經理是所有互聯網金融崗位中最緊缺的。根據眾達樸信谘詢公司的統計,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稀缺度最高,稀缺度在80%以上。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上述統計顯示,這兩類崗位如果應聘者有金融行業背景,年薪收入平均可以超過30萬,而傳統互聯網公司行業則在24萬左右。產品和運營總監類崗位開價基本在55萬以上。
“高薪招聘互聯網金融人才肯定是一個正常的現象。”P2P網貸企業有利網副總裁蔣軒說,“因為金融行業的薪資水平本身就很高,同時互聯網行業這幾年的薪水也迅速增長。”
不過也有業者擔心,高薪挖來的互聯網金融人才薪水是有泡沫的。“畢竟,在‘陸金所’等原來單位,他們本身的薪水並不高。目前的高薪水招聘是供需關係造成的,和其工作能力並沒有太大關係。”孫女士說。
文章來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9084950101jp3d.html
最後更新:2017-04-03 08: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