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建設投入嚴重不足 構建全新網絡安全體係迫在眉睫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指導,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17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互聯網要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不斷突破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共同應對網絡安全問題。

對於如何保護和治理網絡安全,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講話中指出,我國網絡安全建設的投入與美國相差15倍,應盡快縮小這方麵的差距,從四個方麵建設全新的網絡安全體係。

網絡安全危機日漸加碼

當前,國內互聯網發展迅勐,越來越多的企業、政府已經使用智能化操作係統,人們在享受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卻忽視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以勒索病毒為例,今年5月爆發的“永恒之藍”勒索病毒,在短時間內攻擊了150多個國家的眾多政府、企業及公共組織。並且在短短一個月後,新一輪勒索病毒變種Petya又再次襲擊了全球多國。

齊向東認為,Petya勒索病毒相比於“永恒之藍”呈現出傳播速度更快、破壞性更強、目的性更複雜等多個特點。在他看來,以往的網絡攻擊,大部分人隻是“圍觀者”,現在,不管你的設備有沒有受到攻擊,都已經被迫成為了“受害者”。

比如,勒索病毒讓很多醫院不能正常出診,在英國,有很多病人不能及時進行手術,不得不轉移到其他醫院;我國部分加油站出現斷網,用戶不能刷卡和網上支付;部分政府部門,包括出入境口岸,公共服務機關,因為要清理、加固計算機係統,而掛出了暫停服務的通知。

據悉,前段時間出現的勒索病毒新變種利用“管理員共享”功能在內網自動滲透,每10分鍾就能感染5000餘台電腦,不到24小時內便致使多個歐洲國家“淪陷”。

國內網絡安全建設投入與美國相差15倍

齊向東認為,一直以來,我國在網絡建設上存在著重業務應用、輕網絡安全的現象。目前,我國網絡安全建設的投入與美國相差15倍,應盡快補齊。

數據顯示,我國整體信息化建設經費的比例不足1%,與美國的15%、歐洲的10%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在網絡安全建設方麵的投入可謂十分“慘淡”。

齊向東表示,更令人憂慮的是,中國是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最大的國家,網絡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其造成的危害可能遠超想象。

調查發現,國內企業和機構用戶在網絡安全方麵的投入幾近“吝嗇”。部分單位所選用的安全產品已經形同虛設,就算應用了安全防護產品,也幾乎不對其進行升級及漏洞修護。由於產品服務期未滿,為避免浪費資金,幾乎所有機構選擇不更新,這種現象在多個行業普遍存在。

據360的抽樣統計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單位在一年內未對係統進行安全評估,這種安全工作的缺失導致了勒索病毒的爆發。齊向東表示,政府和企業機構有必要改變網絡安全防護觀念,與專業化的網絡安全公司合作建立新型的安全體係。齊向東對記者表示,從破環性上來看,遍布各個行業,但大量受影響的設備都屬於關鍵基礎設施,勒索病毒通過感染磁盤引導區,導致電腦無法正常啟動,並竊取用戶名和密碼,上傳至黑客的服務器。

“在操作係統等基礎技術體係長期被歐美壟斷的情況下,國產終端安全軟件的發展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這也將國內互聯網置於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機之中。”齊向東說。

建立全新網絡安全體係

對於如何保護和治理網絡安全?在中國互聯網大會網絡安全論壇上,互聯網安全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齊向東在演講中提出,可以從4個方麵來應對,建立全新的網絡安全體係。第一,以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與應急響應為核心,自動感知預警,提高應急響應的速度和質量;第二,建立終端、網絡、服務器三方聯動的防護體係;第三,發揮人的作用,建立防護係統與安全人員應急處置相結合的體係;第四,改變網絡安全防護觀念,與專業化的網絡安全公司合作建立新型的安全體係等。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網絡安全處處長嚴寒冰說,物聯網所帶來的安全問題難以防護,一旦出現漏洞修補更困難。嚴寒冰認為,保護網絡安全需要改變“全盤互聯化”的固化思維,做好隔離,構建網絡安全防護的縱深防護體係。

360安全監測與響應中心負責人趙晉龍提到,企業在麵對網絡安全侵擾時,缺乏有效的應急手段和技術支撐。他建議,企業保護自身網絡安全,應從被動防禦轉向積極防禦,在終端和網絡流量方麵進行檢測控製。而國家應重在獲取病毒情報,為企業準確預警,並反製進攻。

“防範網絡安全,要從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過渡到事前隔離、實時檢測的階段,要從過去的IT安全向網絡空間安全演進,並形成頂層設計;要從疊加進化的角度,評估自身階段性,開展安全規劃。也要從數據視角規劃不同的安全防護體係,並形成協同聯動。”趙晉龍說。

目前,國內很多企事業單位,即便采購了態勢感知等最先進的全套網絡安全產品,並且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護體係,也未必能勝任企業的網絡安全日常運維與管理工作,主要原因在於安全的專業性太強,對網絡對抗及實戰經驗要求極高。

因此,最有效的辦法是和外部安全服務公司長期合作,充分利用他們體係化的能力和服務,與自身的安全運維能力結合,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安全能力。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8-13 22:37:41

  上一篇:go  大數據技術:內包還是外包
  下一篇:go  黑客利用智能繪圖平板發起DDoS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