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謝你的敵人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離開大海後很快就會死去。漁民們捕撈的沙丁魚還沒有等到返回港口,就基本都死掉了。死魚的味道不夠鮮美,自然無法賣一個好價錢,漁民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把捕獲的沙丁魚放到更寬敞的水槽裏,或者是盡快回港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而奇怪的是,在一次捕獲的一船沙丁魚竟然全部活著帶回了港口,經過研究,原來是捕獲沙丁魚的時候混進了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鯰魚是食肉魚,主要食物就是沙丁魚,在水槽裏,鯰魚四處捕食沙丁魚,沙丁魚為了保命,自然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經濟學中提到的“鯰魚效應”.
康熙皇帝在執政60周年的時候設宴慶祝。
在宴會上,康熙敬出了三杯酒--第一杯酒敬祖母孝莊太後,第二杯酒敬眾臣和天下萬民,康熙端起第三杯酒,一臉凝重地說:“這第三杯酒要敬我的敵人--鼇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明朝的反抗勢力。因為,是鼇拜等人讓我很小的時候就感受到了危機,學會了如何謀劃,是明朝的殘餘勢力和吳三桂教會了我怎麼治國行兵,是他們逼著我建立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就沒有大清今天的昌盛。我感謝他們!”
康熙的這一番話不僅體現了一代帝王的胸襟,更表現出一個明智君主的睿智與哲思。而一個強者、一家強大的企業,一個強大的民族或國家,都該有這樣的感悟與對敵人的感恩。
美國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沒有一個偉大的敵人,就沒有偉大的美國。這一句話道出了美國從建國到擁有國際霸權地位僅用二百多年的秘密--曾經美國擁有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那就是英國。如果最初沒有英國的打壓,今天世界上就不會有美利堅合眾國。
從萊克星頓的第一聲槍響,不到一百年,美國就可以和擁有幾百上千年曆史的英、法等強國平起平坐,不到二百年,就坐上了全球霸主的寶座。反倒是如今的美國,在失去了強大對手之後,開始慢慢變得虛弱,像一個孤獨的老人。
在市場中,這樣的情況更明顯,行業的競爭越激烈,發展便越迅速。行業中如果沒有強大對手的競爭,這個行業也很難快速發展,而一家企業獨大的行業則可能有毀滅,或倒退的危險。
以中國的電信業為例,當初中國電信獨霸市場,導致行業多年來發展遲緩。那時候安裝一部電話要托人找關係,長途通話費一分鍾7毛,月租費固定為20元,還經常有被莫名扣費的情況發生。慢慢地,大眾對電信行業抱怨聲、質疑聲不斷增加,行業的信任危機開始產生。我國於是在2001年進行重組拆分,構成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加中國衛星通訊的市場格局。他們的業務開始重疊,消費者選擇權變大,市場競爭加劇,行業開始繁榮、發展--固話免月租,長途每分鍾低至2毛,手機由短信發展到彩信,2G發展到3G,4G也已經開始醞釀消費者受益,企業利潤也增加,競爭能力不斷加強,實力也越發壯大。
“聯通”與“移動”是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的。再看看其他行業的企業--麥當勞與肯德基、阿迪達斯與耐克、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蒙牛與伊利、海爾與海信、奔馳與寶馬、寶潔與聯合利華……他們能夠這樣強大,很多時候都是對手逼迫的,這一對對歡喜冤家在互相競跑的過程中,把其他同行遠遠地甩在了後麵,同時,他們促進了行業繁榮。他們既是敵人,又是相互助力的朋友,他們希望超越並戰勝對手,但並不希望對手死掉,因為,沒有了對手的他們不僅是寂寞的,也是危險的。
蒙牛的崛起大家都清楚,其創始人牛根生在當初並沒有太大的抱負,後來慢慢地發現,不能強大到與伊利抗衡,就隻有死路一條,於是超速發展。而伊利因為有了蒙牛這個強勁的對手,也開始不斷努力,兩家企業互不相讓,共同成長。
據說,曾經在蒙牛占了上風,可以製對手於死地的時候,牛根生說:“全國乳業是一家,大家共同發展”,這句話不僅體現出了一個企業家的胸懷,更表現出牛根生的明智,因為,中國乳業如果僅蒙牛一家獨大,那麼恐怕也很難長存。很多企業也都在自己對手遭遇滅頂之災的時候伸出過援手,他們懂得什麼叫唇亡齒寒。
曾經的IBM因為過於強大,大到其組織規模與財富能夠匹敵一個國家,被譽為“藍色巨人”,在全球近200個國家有業務或產品銷售,年銷售額幾百億美元。但是,正由於其過於強大而沒有了對手,IBM便患上了傲慢自大症--內部官僚作風嚴重,行動遲緩,效率極低,組織臃腫,對市場不聞不問等等。這個“藍色巨人”的身體一天天開始變得虛弱,一步步走向墳墓。幸好郭士納臨危受命,重塑IBM,改革措施中,一項很重要的決策就是增強員工的憂患意識與謙恭的學習態度,加之當時微軟、英特爾、戴爾、惠普等競爭對手強勢崛起,IBM在危機來臨時終於重振雄風。
在職場中也是這樣,每個優秀的領導者都是經曆了與內部、外部對手的不斷過招,甚至是遭遇失敗後才一點點成長起來的。中國的百年老店很少,百年品牌更是寥寥無幾,家族式企業的壽命更是比企業平均壽命值短很多,這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很多富二代根本沒遇到過挫折,沒吃過苦,更沒有需要去戰勝的對手,於是,當父輩在商場上半生戎馬拚殺才換來的一份產業傳到手中時,他們根本難以招架內外強大的敵人。在中國家族二代接管的企業中,一半以上在5年內倒閉或被兼並出售。
反觀西方的家族式企業,它們也多由創始人的子女繼承家業,但是,在這之前,創始人會讓子女們從企業的最底層做起,憑能力向上爬,最終在接班的時候,如果誰因為能力不夠而落選,父輩寧可隻給孩子留下股權,而不讓其執掌家業,改由有能力的外人來接班。很多西方家族企業的所有者怕子女在自己的企業工作會享有特權,多會把孩子推出家門,讓他們自謀生計,就是這樣的做法讓這些準接班人有著比一般人更多的壓力,同時也有著更強的能力。
今天的我們,確實該摒棄舊有觀念,用客觀的視角來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敵人了。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