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水果”公司的複興:Apple

傳奇小子


    看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阿甘正傳”的讀者,也許還記得那麼一個鏡頭。傻人有傻福的阿甘最後捧著一張印有蘋果公司標誌的紙說,我買了一個水果公司的股票,有人說我這一輩不用再為錢發愁了。那是九十年代初的電影,導演挑中了蘋果公司,因為它的股票確實在幾年間漲了十倍。


    幾年前,我在矽穀的庫帕蒂諾市(Cupertino)找房子,有一次來到了一個辦公樓和公寓混雜的社區,那裏到處是各種顏色的、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標誌。那裏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iPod和iPhone的製造者蘋果公司的總部了。那時蘋果公司還不太景氣,想把辦公樓租給剛剛開始騰飛的Google(穀歌)。幸好這筆生意沒有談成,否則,那片狹小的社區無論如何是容不下當今兩個發展最快的公司。


    生於六七十年代的人,可能對世界上最早的個人電腦蘋果機還有印象。而生於八九十年代的人,可能對很酷的iPod影響更深。蘋果最初是便宜的低端品牌,現在成了高端的時尚品牌,這看似矛盾的兩方麵,通過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在矽穀,可能沒有人比史蒂夫·喬布斯更具有傳奇色彩了。喬布斯可能是美國工程院唯一一個沒有在大學讀完一年書的院士。比爾·蓋茨雖然沒有大學畢業,畢竟正兒八經地上了兩年。喬布斯隻讀了半年大學,又旁聽了一段時間,然後就徹底離開了學校。他入選院士的原因是“開創和發展個人電腦工業”(Forcontributionstocreationanddevelopmentofthepersonalcomputerindustry)。


    喬布斯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因為自己無法在讀書的同時帶孩子,她決定將喬布斯送給別人收養。她非常希望找一個有大學學曆的人家。先開始,她找了一對律師夫婦,但是那對夫婦想要個女孩。就這樣,喬布斯就被送到了他的養父母家。但是,喬布斯的生母後來發現不僅他的養母不是大學畢業生,養父甚至連中學都沒有畢業,於是她拒絕在最後的收養文件上簽字。後來,喬布斯的養父母許諾日後一定送他上大學,他的生母也就答應了。


    喬布斯高中畢業後進了一所學費很貴的私立大學。他貧困的養父母傾其所有的積蓄為他付了大學學費。讀了半年,喬布斯一方麵覺得學非所用,另一方麵不忍心花掉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就退了學。但是,他並沒有離開學校,開始旁聽他感興趣的、將來可能對他有用的課。喬布斯沒有收入,靠在同學宿舍地板上蹭塊地方睡覺,同時靠撿玻璃瓶、可樂罐掙點小錢。每星期天,為了吃一頓施舍的飯,他要走十公裏到一個教堂去。當時,喬布斯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所在的大學書法很有名,他也迷上了書法。雖然當時他還不知道書法以後有什麼用,但是後來事實證明,喬布斯的藝術修養使得蘋果公司所有的產品設計得非常漂亮。比如,以前的計算機字體很單調,喬布斯在設計蘋果的Macintosh計算機時,一下子想到了當年漂亮的書法,為這種個人電腦設計了很漂亮的界麵和字體。


    1976年,喬布斯二十歲時,和斯蒂芬·沃茲尼克(SteveWozniak)以及韋恩(Wayne)三人在車庫裏辦起了蘋果公司,研製個人微機。後來韋恩退出,隻剩下喬布斯和沃茲兩人。當時一台計算機少說要上萬美元,即使價錢降幾倍也不可能進入老百姓家。在每一次技術革命中,新技術必須比老的有數量級的進步才能站住腳。喬布斯很清楚這一點,他必須讓計算機價錢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才會有人要。為了降低成本,Apple-I除了有一個帶鍵盤的主機之外,什麼外設都沒有。但是,它有一個可以接家用電視的視頻口,和一個接盒式錄音機的接口,保證數據和程序可以存在一般的錄音帶上。而電視機和錄音機在美國幾乎家家都有。同年,兩人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的個人電腦Apple-I。老百姓花上幾百美元就可以買到。十年後,中國的電子工業部主持清華大學等幾家單位攻關,研製出了被稱為中華學習機的Apple的兼容機,當時售價也隻有400人民幣,而當時一台IBMPC要兩萬人民幣,所以中華學習機不到兩年就賣掉了十萬台,超過其它微機同期在中國銷售的總和。很遺憾,中國的這家公司,也是我工作的公司,非常不會經營,作風上很像個政府機關而不是商業公司,從來就沒有發展起來。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最早的蘋果機實際上做不了什麼事,隻能讓學計算機的孩子練習一下簡單的編程和玩一點簡單的諸如警察抓小偷的遊戲。蘋果機的操作也很不方便,一般老百姓是不會喜歡用它的。因此,它象征性的意義遠比它實際意義要大得多,那就是計算機可以進入家庭。以前,DEC的總裁認為,計算機進入家庭是最不切實際的假想。現在,喬布斯和他的同事做到了這一點。DEC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付出了代價。個人電腦的出現,強有力地衝擊了DEC的小型機市場,1988年,長期虧損的DEC終於支撐不下去了,被個人電腦公司康柏(Compaq)收購。喬布斯很清楚,像早期蘋果機這樣的玩具是無法讓廣大消費者長期喜歡的。事實上,當IBM推出了一款真正能用的PC後,一下就搶掉了蘋果四分之三的市場。因此,喬布斯開始致力於研製一種真正能用的個人計算機。1984年,第二代蘋果機麥金托什(Macintosh)誕生了。


    麥金托什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買得到的、擁有交互式圖形界麵並且使用鼠標的個人電腦。它的硬件部分性能略優於同期的IBMPC機,而它的操作係統領先當時IBM-PC的操作係統DOS整整一代。後者是命令行式的操作係統,用戶必須記住所有的操作命令才能用計算機。今天,當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交互式圖形界麵的Windows時,如果要我們退回到DOS,我們會覺得很別扭。麥金托什和IBM-PC當年的差別就有Windows和DOS那麼大。除了界麵上的差別,麥金托什操作係統在內存管理上有DOS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後者實際可用的內存始終局限在640K,而前者沒有任何限製。麥金托什一出來就賣得很好,因此無論從技術上講還是從商業上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談到麥金托什,必須提兩點,第一,它的交互式圖形窗口界麵最早是從施樂(Xerox)公司帕洛阿圖(PaloAlto,斯坦福大學所在地)實驗室(Parc)研製出來的。帕羅阿圖實驗室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創新同時也是最不會將發明創造變成商品的地方。它另一個改變了世界但是沒有為施樂帶來任何好處的發明是今天每個人都用的以太網。雖然蘋果公司在圖形界麵用於操作係統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由於它畢竟最先由施樂發明,因此蘋果在後來對微軟的官司上並沒有賺到便宜。第二,蘋果走了一條封閉的道路,它不允許別人造兼容機,以便獨吞PC市場。如果蘋果開放了麥金托什的硬件技術,允許其他硬件廠商進入市場,我們今天可能使用的就不是IBMPC係列,而是蘋果係列了。但是,因為蘋果可能在硬件上競爭不過兼容機廠商,因此它隻能扮演一個像微軟一樣的以操作係統為核心的軟件公司角色。這時,兩種係列的個人電腦勝負的關鍵就要看蘋果和微軟在操作係統上的決鬥了。在沒有兼容機幫忙的情況下,蘋果無法挑戰微軟,雖然它努力試過,但最終敗了下來。


    到1985年為止,蘋果發展順利,擁有四千員工,股票市值高達20億美元。喬布斯個人也很順利,名利雙收。但接下來,喬布斯遇到了別人一輩子可能都不會遇到的兩件事—被別人趕出了自己創辦的公司,然後又去鬼門關走了一遭。而蘋果公司,也開始進入了長達十五年的低穀。


 迷失方向


    1983年,喬布斯說服了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斯庫利(JohnSculley)到蘋果出任CEO。斯庫利以前在百事可樂工作了十幾年,並成功地推廣了百事可樂的品牌。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可口可樂就是比其它的可樂好喝。斯庫利發現大家有先入之見,他采用了雙盲對比評測—發給大量測試者兩瓶沒有標簽的可樂。結果更多的人認為百事好喝,斯庫利打贏了市場之戰。喬布斯請他來為蘋果開拓市場,並負責蘋果日常工作,自己則退出第一線專注於麥金托什的技術。如果說斯庫利是統籌全局的宰相,喬布斯則是運籌帷幄的元帥。


    斯庫利一到蘋果就試圖讓蘋果成為PC機市場的主流。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斯庫利在蘋果搞出了無數種機型,同時提高了銷售價格,將利潤用來發展蘋果新的成長點—NewtonPDA(蘋果的牛頓PDA),最早的掌上機。喬布斯和斯庫利頭一年合作得很好;第二年,將相就開始失和了。喬布斯和斯庫利之爭持續了一年多,董事會最後站在了斯庫利的一邊。1985年,斯庫利勝利了,同時喬布斯被踢出他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那一年,喬布斯剛三十歲。一般的創業者三十歲時還未必能創建自己的公司,喬布斯這一年已經被自己的公司開除了。喬布斯一氣之下,賣掉了他所有的蘋果的股票。當時工作站很紅火,喬布斯創立了一個做工作站的公司NeXT,不是很成功。NeXT工作站的圖形功能很強,使得喬布斯想在動畫製作上發展。於是他用五百萬美元買下了電影“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創辦的一個極不成功的動畫製作室,並把它重構成一個用圖形工作站做動畫的工作室Pixar公司,這是今天世界上最好的動畫工作室,後來被迪斯尼公司以七十四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很多很好的動畫片都是Pixar製作的。事實上,喬布斯從Pixar掙到的錢比他從蘋果掙的還多。


    斯庫利在趕走喬布斯以後,讓麥金托什順著個人電腦的技術潮流向前飄了七八年。斯庫利很清楚,以蘋果領先的技術,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掙十年錢。他始終致力於開發新產品,努力為公司找新的成長點。但始終不得要領。到後來,不太大的蘋果公司居然有上千個項目,大大小小的各級經理,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到處招兵買馬,上新項目。這些項目中,90%都是沒用的。事實證明,所有的項目中最後隻有蘋果新的操作係統是成功的。就連斯庫利寄予厚望的牛頓PDA也沒有形成什麼氣候。蘋果的股票九十年代開始是上升的,這就是電影中的阿甘覺得持有了蘋果的股票就不用為錢發愁的原因。如果那個電影晚拍幾年,導演就不得不找另一家公司的股票給阿甘了。在斯庫利當政的後期,麥金托什的市場占有率漸漸被微軟擠得越來越小,而攤子卻越鋪越大,蘋果公司開始虧損,斯庫利不得不下台。斯庫利的兩個繼任者也是回天無力。蘋果被微軟打得一塌煳塗,差點被賣給IBM和太陽公司(SunMicrosystems),但這兩公司誰也看不上蘋果這個市場不斷萎縮的PC製造商。如果賣成了,今天大家就沒有iPod了。


    九十年代,蘋果和微軟還未就Windows侵權蘋果的操作係統一事,打那好幾年的官司。在微軟推出Windows3.1以後,IBMPC機的用戶也可以享受圖形界麵了,蘋果的市場迅速萎縮。蘋果公司將微軟告上了法庭,因為Windows的很多創意實實在在是複製蘋果的操作係統。在法庭上,微軟的蓋茨指出蘋果的窗口式圖形界麵也是抄施樂的。蓋茨說,憑什麼你能破窗而入去施樂拿東西,我不可以從門裏走到你那裏拿東西呢?最後,法庭還是以Windows和蘋果的操作係統雖然長得像,但不是一個東西為由,駁回了蘋果的要求。那時矽穀的公司不但在商業競爭中被微軟壓著一頭,連打官司也打不贏微軟,十幾年來矽穀一直夢想著有一個可以和微軟抗衡並且占到上風的公司。


    1998年,蘋果走投無路的董事會不得不把他們十三年前趕走的喬布斯請回來,執掌用喬布斯的話說“底下有個大洞的船”。在美國,董事會趕走一個公司創始人的情況雖然不常見,但還是發生過的。但是,再把那個被趕走的創始人請回來執掌公司,不僅以前沒聽說過,以後也很難再有。


第三章 “水果”公司的複興(喬布斯和蘋果公司) 3.再創輝煌


    蘋果董事會起先對喬布斯的能力也沒譜,便給了他一個臨時CEO的職務。喬布斯也不在乎這個,他甚至答應一年隻拿一塊錢的工資。畢竟蘋果公司是他的親兒子,隻要讓他回蘋果就什麼都好說。我和矽穀很多創業者聊過,發現他們對自己的公司,哪怕再小的公司,在感情上也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喬布斯上台後推出了一些樣子很酷的PC機,那時蘋果機已經比IBM兼容機貴了很多,成了高端的產品,用戶主要是很多搞藝術的人—他們很喜歡蘋果優於其它個人電腦的圖形功能——和一些趕時髦的學生和專業人士。喬布斯自己也更像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嚴謹的工程師。既然蘋果在微機領域已經不可能替代兼容機和微軟的地位了,他幹脆往高端發展,講究性能、品味和時尚。慢慢地,蘋果的產品成了時尚的東西。


    喬布斯的運氣很好,一上台就趕上了網絡泡沫時代,那時什麼公司的業績都上漲,蘋果也跟著上漲。由於蘋果已經將自己定位在很窄的高端市場,就避免了與微軟、戴爾和惠普的競爭。加上微軟當時正被反壟斷官司搞得焦頭爛額,也無暇顧及蘋果這個小弟弟了。蘋果在喬布斯接手的兩年裏恢複得不錯,董事會也在一年後將喬布斯扶正,任命他為正式的CEO。


    好景不長,隨著網絡泡沫的破碎,蘋果公司的發展麵臨再次受到阻礙的可能。當然隻要它老老實實地固守自己的高端市場,隨著經濟的複蘇,蘋果還會慢慢好起來,成為高端PC的製造商。如果隻是這樣的話,蘋果就不值得我們在此大寫特寫了;而喬布斯也就不是喬布斯了。喬布斯的超人之處在於他善於學習,並且能把得準時代的脈搏。經過十幾年磨練的喬布斯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夥子了。他已經認識到了蘋果封閉式的軟硬件,從成本上講,無法和微軟加兼容機競爭,也無法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軟件。喬布斯做了兩件事,他在蘋果的微機中逐漸采用了英特爾的通用處理器,同時采用FreeBSD作新的蘋果操作係統的內核。這樣相對開放的體係使得全社會大量有興趣的開源工程師很容易地為蘋果開發軟件。但是,至關重要的是如何為蘋果找到PC以外的成長點,實際上,他已經接受了當年斯庫利的觀點。


    斯庫利明白新成長點的重要,但是他沒有找到,蘋果曆任CEO都想做這件事而沒有做到的。斯庫利搞的個人助理想法不錯,但是時機不成熟,因為那時無論是手機、電話還是互聯網都沒有發展起來,很少有人願意花幾百美元買一個無法聯網的高級記事本。因此,這個產品的市場即使存在,也不過是一個很窄的市場,這樣的產品不可能掀起一個潮流。斯庫利的運氣不太好,因為在他執掌蘋果的年代,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還沒有發展起來以前,除了微機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潮流,沒有別的潮流。雖然蘋果本來有可能成為微機領域的領導者,但它封閉式的做法,使得它戰勝微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喬布斯比較幸運,他再次接掌蘋果時,已經進入了到了網絡泡沫時代。雅虎似乎代表了一種潮流,很多公司在跟隨著雅虎,但事實證明,他們都麵對著網絡泡沫而且因此會麵臨嚴重的危機。喬布斯在網絡泡沫時代,能高屋建瓴,不去趟互聯網這灘渾水,而是看到了網絡大潮下麵真正的金沙。


    上個世紀最後的十年,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一場技術革命開始了。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渠道,多媒體技術則提供了數字化的信息源。原來的錄音帶和錄像帶很快被激光唱盤和DVD代替,隨著聲音和圖像壓縮技術的出現,這些數字化了的音樂和錄像很容易在互聯網上傳播。到九十年代末,互聯網上充斥了各種盜版的音樂和電影。以前,音樂唱盤屬於一個壟斷的暴利行業,這個行業的一位朋友告訴我,音樂CD平均一張十美元左右,而除去版稅後的製作成本總共隻有十幾美分到幾十美分,視批量而定。現在網上有了不要錢的,音樂下載很快占整個互聯網流量的四分之一,廣大網民一下子學會了聽下載的音樂、看下載的錄像。同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小的音樂播放器,但做的都不是很理想。雖然唱片公司集體告贏了幫助提供盜版音樂的Napster公司,盜版的音樂和錄像很快從互聯網中消失了。但是,用戶用一個小播放器聽音樂和歌曲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喬布斯看到了兩點最重要的事實,第一,雖然已經有了不少播放器,但是做的都不好,尤其是當音樂數量多了以後,查找和管理都很難。要知道,從一千首歌裏麵順序找到自己想聽的可能要花幾分鍾時間。另外,要把自己以前買的幾十張CD上的歌倒到播放器上更是麻煩;第二,廣大用戶已經習慣戴著耳機從播放器中聽歌而不是隨身帶著便攜的CD唱機和幾十張光盤。因此,它不需要花錢和時間培養出一個市場。基於這兩點的考慮,喬布斯決定開發被稱為iPod的音樂和錄像播放器。


    蘋果公司很好地解決了上麵提到的兩個技術問題。他們在播放器上設計了一個用手轉圈劃的音樂查找手段,使用戶可以非常快地找到自己要聽的歌。同時他們設計了一種叫iTune的軟件裝在個人電腦上,可以自動地把電腦上和光盤中的歌曲音樂傳到iPod中。另外,iPod的電池一次充電後的可播放的時間高達十個小時,比以往的各種播放器都長得多。同時,蘋果iPod的外觀設計非常漂亮,所以,從它在2001年一推出來,就很受愛聽音樂的年輕人喜歡。僅一年,iPod的銷售就突破一億美元。又過了一年多,iPod的銷售額接近10億美元,占公司營業額的15%。去年,iPod的銷售額近八十億美元,占整個蘋果收入的四成。蘋果公司的股票從2003年的最低點開始,至今已經漲了20倍。今天,iPod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播放器,而是一個不小的產業。不同的廠家,從音箱生產廠到汽車公司,都在主動為iPod設計和製造各種配套產品,比如音箱、耳機、汽車音響,甚至是皮套等等。就有點像有無數軟件公司在微軟的操作係統上主動開發應用程序。神奇小子喬布斯終於再現輝煌。


 大難不死


    從2004年到2006年,喬布斯和蘋果都經曆的兩場大的劫難,但都奇跡般地生存下來。


    2004年,喬布斯患上癌症,醫生估計他最多還能活3到6個月。醫生建議他回去把一切都安排好,其實就是在暗示他"準備後事"。醫生馬上給他做了手術,很幸運的是,那是一種少見的可治愈的惡性腫瘤。手術後,他很快就好了。這次經曆,使喬布斯對死亡有了真正的認識。他認為,死亡推動著生命進化和變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現在,新的人和新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逐漸成為舊的,也會被淘汰。蘋果沒有沉浸在iPod的成功中,加緊了新品的開發。


    蘋果公司這兩年也不太順,經曆了產品受阻和期權風波。


    華爾街總是期望上市公司不斷創造營收的奇跡。為了獲得進一步增長,在壟斷了播放器市場後,2003年蘋果開始尋求在高額利潤的音樂市場上分一杯羹。世界上整個音樂市場當時被五家大的唱片公司百代(EMI)、環球(Universal)包括下屬的寶麗金、華納兄弟(WarnerBrothers)、Sony和BMG壟斷。後兩家今天已經合並。這五家基本上各自簽約不同的藝術家、各賣各的音樂,共同維持著一個高利潤的市場。大部分聽眾可能都有一個體驗,就是每個人可能隻喜歡一張唱片中的一兩首曲子而不是全部,但是,買CD時必須整張CD一起買。蘋果建議唱片公司和它一起開發音樂付費下載市場,把一個專輯拆成一首首的曲子來賣,這樣聽眾可以隻選擇自己喜歡的來下載。這個主意當然很好,問題是唱片公司和蘋果如何分成,當然誰都想多得一些。喬布斯是個非常優秀的談判高手,他把在價格上最強硬的Sony放在最後,他和其它四家公司共同達成了協議,Sony隻好就範,否則就永遠被隔離在廣大的iPod用戶群以外。蘋果推出音樂付費下載以來,下載量遠比想象的要增長得慢。整個2006年,蘋果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現都不好,這時,蘋果又爆出了期權風波,更是雪上加霜。關於這個風波媒體上報道很多,大致情況如下:


    想了解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必須了解它的股票期權製度。在傳統的公司裏,一個員工的收入和福利包括獎金和退休金等現金。一般員工並不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很多高科技公司,為了將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前途綁在一起,發給員工一些股票的期權(StockOption)。所謂期權就是在一定時間,比如十年內,按一定價格,比如當前市場價購買股票的權利。獲得期權的員工,會對公司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如果公司的股票上漲,那麼擁有股票期權的人可以以過去低的價格買進股票,即所謂的exercise,然後以現在高的價錢賣出,從中賺到差價。股權隻有當公司股票不斷上漲時才有意義。遺憾的是,沒有一個公司的股票隻漲不落,因此股權有時會變得毫無意義。一些公司為了讓股權變得有意義,在中間做手腳,修改股權授予時間,用最低的價錢將股票授予管理層和員工。蘋果公司就是在這件事上栽了跟頭。2006年,美國證監會開始調查蘋果公司這一行為。經過長期調查,證監會掌握了確鑿的證據,蘋果公司終於低頭了,並交了罰款。最後,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安德森(FredAnderson)為此受罰。


    從後來的情況發展看,這位被解雇的財務官覺得委屈,跑到《華爾街日報》去鳴冤。喬布斯一手對付證監會的調查,一手開發新品。2006年底,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TV。AppleTV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電視機,而是一個豆腐塊大小的計算機,這個盒子可以存儲幾千小時的音樂或者幾十小時的電影。它一頭可以和互聯網連接,下載音樂和電影,另一頭,和家裏的電視機和音響連接,播放出環繞立體聲、高清晰度的音像。別小看了這個價格和iPod差不多的豆腐塊,它很有可能成為未來每一個家庭客廳的娛樂中心。很多人認為,在個人電腦之後,家庭的娛樂中心將成為一個新的產業。事實上,十年前,蓋茨在他的"未來之路"中預言音像製品將數字化,可以根據用戶特殊需求下載並存在一個服務器中,這個服務器可以管理和控製所有的家電。現在蓋茨的這個夢想快實現了,但是卻讓蘋果搶先了一步。現在,在這個領域有三個候選者,蘋果、微軟和Sony,後兩者靠各自的遊戲機作為家庭娛樂中心。蘋果擁有最大的iPod用戶群,微軟有很強的技術儲備,Sony有領先的藍光(Blu-Ray)DVD技術,誰能笑到最後還不知道。


    蘋果的第二個新的拳頭產品就是前不久剛上市的iPhone手機。我有幸在第一時間目睹和試用了這個革命性的產品。說實話,這是我見到的最好的手機。它已經超出一個普通的手機加iPod播放器,它還具有了一個完整的、聯網的計算機和一般電視機的主要功能。用它上網查郵件和衝浪的體驗和用一般手機是不同的。至於其它很酷的功能,各種新聞已經有了很多報道,我就不再贅述了。雖然它六百美元的價格實在貴了點,但是根據電器十八個月降一半價錢的規律,iPhone很有可能成為今後普及的手機,成為蘋果即iPod以後新的成長點,它甚至會衝擊傳統的手機行業。


    如果稍微比較一下蘋果十年前的產品和現在的產品,我們很容易發現,蘋果早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電腦生產廠商,因為它有大量類似家電的產品,比如iPod、AppleTV和iPhone。因此,一些專家認為,蘋果正在從計算機公司像家電公司過度。但是,這些產品和傳統的家電又不一樣,每樣東西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看了後,不由地發出感慨—原來這東西還可以這麼玩兒。今天,蘋果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家電的品牌。如果要問什麼是創新,這就是創新!


    結束語


    三十年來,蘋果公司經曆了從波峰到低穀再回到浪尖之巔的過程。它的興衰和它創始人的沉浮完全重合。從蘋果公司誕生到它開發出麥金托什,可以認為是它的第一個發展期,麥金托什的出現,使得它領先於微軟而站在了浪尖上。中間的近二十年,蘋果到了幾乎被人遺忘的地步。好在它像藝術家一般的創新的靈魂未死,並且在它的創始人再次歸來之後,得到再生和升華。喬布斯送給年輕人兩句話,永遠渴望、大智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願與諸君共勉。


 

最後更新:2017-04-03 16:48:34

  上一篇:go java 實現 windows下同目錄 複製
  下一篇:go Windows DOS窗體下Oracle 數據庫的導入導出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