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全國第一家互聯網法院來了,今後打電商官司會像網購一樣方便


image


在兩年電子商務網上法庭實踐之後,杭州獲準設立全國第一家互聯網法院了。

據新華社報道,6月2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

對於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意義,會議強調,“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製度創新。要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製,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絡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image
進入www.netcourt.gov.cn,已經可以看到標有“杭州互聯網法院”的網站首頁題圖。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副市長謝雙成提交了一份關於網絡法庭建設的提案。謝雙成公開表示,網絡糾紛案件如何司法為民、行政為民,有緊迫性,難度也很大。基於杭州實踐和探索,希望能把“法庭”上升到“法院”。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趙光育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中,亟待加快推動網上法庭向互聯網法院審判模式轉變,為全國法院互聯網審判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杭州有著良好的互聯網創業環境,因此在“互聯網+”的探索上一直先人一步。而這一次,杭州率先嚐試了互聯網領域的司法實踐。

image


2011年,杭州法院開始積極探索新型網絡空間治理模式。2015年4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由西湖、濱江、餘杭三家基層法院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試點法院。

這四家法院的分工有所不同:濱江法院負責網上著作權糾紛,西湖法院負責網絡支付糾紛,餘杭法院負責網上金融交易糾紛,杭州中院則負責三家基層院的二審工作。

不難發現,相應的試點都有現實依據:濱江轄區內高新互聯網企業眾多,版權糾紛高發;西湖轄區有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餘杭轄區內則有天貓、淘寶電商平台。

2015年5月,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23號法庭,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第一案正式開庭。案件緣由是買家王甲在天貓網上買了38罐營養品,但他認為這些營養品超範圍、違規使用營養強化劑,要求深圳的一名商家退一賠十。

開庭時,原被告雙方都在各自電腦前舉證、陳述理由,而證據(包括購物時的旺旺聊天記錄、產品單號等信息)則在開庭前由雙方通過網絡同步到了法院,法官也在電腦前一覽無餘。

據承辦這起案件的法官介紹,筆錄在庭審中可以實時顯示到各方當事人電腦,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就可以確認是否有誤,在庭審結束後再對筆錄進行線上確認,這大大節省了庭後核對筆錄的時間。

同年8月,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正式上線,專門審理涉網糾紛案件。截至今年4月,電子商務網上法庭已處理涉網購、網絡支付等糾紛近2萬件,其中兩起典型案例被最高法院采錄為審判指導參考案例,為全國涉網審判提供借鑒。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電子商務訴訟指導辦公室主任張政曾在接受浙江在線記者采訪時表達他對“互聯網+法庭”的期許:“今後,打官司會像網購一樣方便。”

image
網上打官司業務流程


電商領域案件劇增,
刷單入刑第一案判了


在電子商務迅勐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係列網絡平台的信用炒作行為、假貨產業鏈等法律問題。例如,刷高交易數量的“業務”已經覆蓋了京東、淘寶等各大電商平台。謝雙成透露,近年來電子商務領域的案件逐漸遞增,從2013年的600件到2016年超過1萬件。

2017年6月,杭州餘杭區法院開庭審理全國首例網絡組織刷單炒信(即信用炒作)入刑案。審判當天,10餘萬淘寶商家通過千牛頭條觀看“國內首起刷單入刑案”直播,紛紛表達觀點、點讚法院,支持阿裏巴巴對刷單零容忍。

法院當庭宣判,以非法經營罪一審判處李某有期徒刑5年6個月,連同原判有期徒刑9個月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5年9個月。據了解,這是國內首例刷單炒信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也是阿裏巴巴運用大數據主動發現並向警方輸送刷單線索,並進入刑事宣判的第一案。

每年,阿裏巴巴會為此投入數千萬元和超百人團隊,專職打擊炒信刷單。“通過完善大數據技術,淘寶、天貓平台已能自動識別出絕大多數炒信行為。”阿裏巴巴集團安全部技術專家介紹說,該團隊還專門研發了識別和處置刷單的模型,對平台係統進行清查。

據《2016年阿裏巴巴平台治理年報》披露,2016年阿裏識別信用炒作相關網站179個,發現微信、QQ、YY等社交軟件專門從事信用炒作的群組5060個。其中,“90後”群體比例高達43%。刷單、炒信行為不僅給消費者、網購市場帶來極壞的影響,也抹黑了社會誠信體係建設。

不僅如此,今年3月7日,馬雲向全社會公開唿籲“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希望能夠通過完善法律法規以及調動各職能部門,一起聯手懲戒製假者。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在兩會上提交《關於對製假售假行為加大打擊力度的提案》,建議加重對製假售假的刑事處罰。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此非常支持:互聯網現在出現的問題,對線下的法律適用挑戰很大,強烈建議集中考慮針對線上假冒偽劣的定罪、量刑問題。

其實,盡快出台一部能夠適用於今天突飛勐進的電子商務時代的法律法規已成為各界共識。而此次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設立,將給電子商務行業帶來的影響毋庸置疑。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劉春泉告訴《天下網商》,“隨著電子商務的全麵發展,互聯網社會逐漸形成,爭議解決和互聯網公共治理適應新技術特點乃是大勢所驅,訴訟、仲裁作為爭議解決的機構肯定是要適應社會發展這樣一個總的大趨勢的。”

“電子商務活動當中引發的糾紛,例如網購消費者權益糾紛、網絡合同糾紛、網絡不正當競爭、網絡侵權等都是典型的互聯網案件,互聯網法院的成立,會使得對於這些新型案件的處理更加專業化,相應的也會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判例出現,這對於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規範運營有重大的促進作用。”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延來則對《天下網商》坦言。

此外,張延來還認為,杭州互聯網法庭設立之後,部分涉及電子商務訴訟的案件將有機會通過線上解決。

對於覆蓋了互聯網和物流等多個領域與平台的電商來說,案件的被告和原告往往相隔千裏,打官司常常需要在異地間來回奔波,同時電商訴訟糾紛的證據基本都保留在線上。互聯網法庭將有望解決電子商務訴訟的痛點。

而從大環境著眼,電子商務正被逐步納入法律規範體係中。無論是電子商務法二審,還是上周宣判的全國首例組織刷單炒信入刑案,可以看到互聯網經濟正朝著有序的方向進步。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網規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特別指出,在世界範圍內,杭州互聯網法庭都處於領先地位,“國外對網上糾紛解決機製也有一定探索,但真正能取得較大突破的不多。而我們通過前期的探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這點是必須要肯定的”。

目前,互聯網法庭還處在試點狀態,如果要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仍會麵臨各種複雜問題。阿拉木斯對此表示樂觀,“我們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逐步解決的,最重要的是當前互聯網環境規範化發展的大方向。”

編輯:張潔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6-27 17:02:15

  上一篇:go  rsync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下一篇:go  【雲周刊】第128期:首屆阿裏巴巴研發效能嘉年華——支撐千億營收背後秘密,6月29日獨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