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吳軍:趕上智能浪潮 爭當2%的人


0?wx_fmt=gif

在曆次技術革命中,一個人、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道路隻有兩條:要麼進入前2%的行列,要麼被淘汰。抱怨是沒有用的。至於當下怎麼才能成為這2%,其實很簡單,就是踏上智能革命的浪潮。

 

每當我談到機器智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時,聽眾們總是要問:未來的時代是人的時代,還是機器的時代?我們是否會被機器控製?我的回答是:未來依然是人的時代,我們不會被機器控製,機器在完成任務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如Google的AlphaGo,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在下棋。但是,製造智能機器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可能隻占人口的不到2%甚至更少,卻在某種程度上控製著世界。

 

這個說法不是危言聳聽,實際上今天已經發生了。大家不妨想想自己每天有多少時間掛在微信上,有多少商品是從淘寶或者京東購買的,有多少次出行是靠滴滴打車。這些公司沒改變一點產品的形態,億萬用戶的生活就被它們所左右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完全掌握了我們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它們可能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既然做到了對我們如此精確的把控,他們掙我們的錢便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在銷售商品的時代,我們認為越便宜越合算;到了提供服務的時代,我們發現忽然有了很多免費的服務,我們為此歡唿,但是不久我們會發現,看似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因為我們在獲得這些服務的同時交出了自己的自由。而隻有當我們在失去自由,利益受到損失時,才會體會到自由的可貴。

 

我並非要表達這些控製著我們、占不到人口2%的人要做壞事,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比帶來的危害要大得多。我想說的是他們的成功其實給予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如果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被那2%的人通過大數據和機器智能控製,與其抱怨,不如幹脆加入他們的行列。如果你現在已經在其中了,那麼恭喜你,如果還不在,那麼應該加入進去。講到這裏,我想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我們怎樣才能加入他們的行列”。我想說的不是每個人都要到上述公司去找工作,而是希望大家接受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利用好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回顧從工業革命開始的前三次重大技術革命,首先受益的是和那些產業相關的人、善於利用新技術的人。雖然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夠去開發大數據和機器智能產品,但是應用這些技術遠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


我有一位在生意上還算成功的學員,在全國各地開了幾百家茶葉店。這個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利潤高,但是每天的交易量小,平均每家店每天隻有幾單生意。這位老板多少有點苦惱,因為如果要想把生意做得更大,就需要多建店麵,但是店麵太多他也管不過來。


在我們討論他如何轉型時,我問了他幾個問題:


1. 每家店每天都有多少人進門來轉一轉?又有多少人完成了茶葉購買?

2. 這些客人是誰?他們什麼時候來到店裏?什麼時候更可能達成交易?

3. 如果有些客人是回頭客,他們是誰?如果客人們買了一次不再回來,又是為什麼?

4. 常客們每年消費掉多少茶葉?每個人經常消費的是哪種茶葉?價位在哪個檔次?

5. 店麵外每天的人流情況如何?


這些問題,除了每天有多少人達成交易他已經知道外,剩下的一無所知。如果這位老板能夠在茶葉店門口裝一個傳感器,請人做一個手機APP,並且通過給予一些優惠券的形式鼓勵到訪的顧客安裝,就能準確地了解上述信息,包括其中每一個細節。接下來,他就可以找人分析一下如何改進他的生意,如何做推廣,等等。當然,更徹底的改變是利用所獲得的大數據信息找到那些經常買茶葉的人,和他們建立起長期的供貨關係,這樣不僅能有比較穩定的收入,而且還能因為流通渠道成本的降低而提高利潤率。其實美國的一些葡萄酒廠已經嚐試這種做法好幾年了,一些品質較好的葡萄酒莊已經不再依賴批發商和零售店這樣的銷售渠道,而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向訂戶直銷。

 

如果大家覺得茶葉店的生意太小,不具有代表性,我們不妨再看看現在冰箱公司在考慮什麼事情。除了可以像GE那樣通過消耗性材料掙錢,一些冰箱公司開始考慮將冰箱看成商場裏貨架的擴展,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收集到顧客購買食物的習慣,以及顧客對食品消耗的程度,通過移動互聯網提示用戶補充食物。這種冰箱裝有可以上網的觸摸屏,顧客可以通過冰箱上的觸摸屏直接從電子商務公司購買食品。這樣,耐用電子產品又具有了商場貨櫃和電商入口的功能。雖然上述功能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是三星等公司已經在銷售可以直接購物的智能冰箱的雛形了。

 

0?wx_fmt=png
圖7.14 三星公司的智能冰箱,可以直接訂購某些商品


上述那些從事所謂傳統行業的人,距離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其實遠比他們想象的要近得多。如果說有距離,可能心理上和觀念上的距離比技術上和商業上的要遠得多。

 

在每一個重大的技術革命開始的時候,真正勇敢地投身到技術革命大潮中的人畢竟是少數,受益者更少,大部分人則會猶豫和觀望。在智能革命到來之際,每一個人也有兩個選擇,要麼加入到這一次浪潮中,要麼觀望徘徊,最後被淘汰。當然,大多數人的觀望、猶豫和徘徊,給了2%的人以機會,使得願意吃螃蟹的人在奮鬥的道路上少了很多競爭對手。正是因為知道自己不加入進來就會被淘汰,馬斯克和蓋茨一方麵對機器智能的發展非常擔心,另一方麵卻選擇加入到機器智能的大潮中。


大數據導致機器革命的到來,這對未來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存在於經濟領域,而是全方位的。盡管總體上這些影響是正麵的,從長遠看會使我們未來的社會變得更好;不過,和以往的技術革命一樣,智能革命也會帶來很多負麵的影響,特別是在它發展的初期,而這些影響可能會持續很久。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最初受益的都是發展它、使用它的人,而遠離它、拒絕接受它的人,在很長的時間裏都將是迷茫的一代。在智能革命到來之際,作為人和企業無疑應該擁抱它,讓自己成為那2%的受益者;而作為國家,則需要未雨綢繆,爭取不要像過去那樣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都伴隨半個多世紀的動蕩。

 

我們還沒有經曆過機器在智能上全麵超越人類的時代,我們需要在這樣的環境裏學會生存。這將是一個讓我們振奮的時代,也是一個給我們帶來空前挑戰的時代。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6-12-11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27 10:33:33

  上一篇:go  從商業視角理解數據:數據科學家的思維之路
  下一篇:go  TED演講 | 如何培養創造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