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英特爾擊敗AMD輸給高通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一次產業格局的洗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首先衝擊的就是PC時代的最大受益者:Wintel聯盟—微軟和英特爾。

蘋果重新定義手機,開辟了平板市場,這一切讓移動互聯網有如一場颶風席卷而來,PC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麵對蘋果對產業的顛覆,傳統PC領袖—英特爾與微軟麵臨“泰山壓頂”之境已經很久了。

10月中旬,英特爾發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營收為135 億美元,同比下滑5.5%;淨收益為30億美元,同比下滑14%。11月21日,就在首屆英特爾移動互聯技術峰會在深圳召開的前一天,英特爾CEO歐德寧宣布提前退休。

與這些“退”同時進行的還有“進”。 11月19日,基於英特爾Atom(淩動)處理器的摩托羅拉MT788高調發布,這是第七款英特爾“芯”手機。退與進之間,今年也被英特爾正式命名為移動互聯元年。

沒有永遠的聯盟,隻有永遠的利益。無論是英特爾、微軟還是蘋果、穀歌,在新的市場麵前都有新的選擇,或分崩離析,或待價而沽,或重新組合,一切都在變化中。

隻有擁有市場、擁有實力,才能擁有話語權。英特爾的CEO捍衛了英特爾在PC領域的霸主地位,但卻缺少對移動互聯未來的遠見,錯誤地賣掉了Xscale處理器,犯下“史上最大的失誤”,錯失了進軍移動互聯網的有利時機,並讓老對手高通的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如今,英特爾不得不重新補課,向移動互聯轉型。

但這次轉型注定不容易,讓大象跳舞難上加難。英特爾在極力謀求移動互聯時代的話語權。結果,或許要到2014年才能見分曉。

ARM與X86的“功耗”戰爭

有人說,英特爾今年終於談到了功耗。其實早在三年前,英特爾已經開始在為降低淩動的功耗而努力。

當時有高通的某高管強調“Snapdragon(高通的手機處理器)不需要風扇來散熱”,針對的就是英特爾的淩動。

高通的低功耗芯片基於ARM架構設計,而英特爾當下困境的根本症結其實就來自ARM這家公司。

ARM作為“IT業上遊的上遊”,設計了大量高性能、廉價、耗能低的RISC處理器、相關技術及軟件,並做技術授權,是一家IP(知識產權)公司。

ARM其實代表的是一種設計思想—低功耗、低成本,因而,當人們質疑英特爾Atom芯片的高功耗時,一定會拿“ARM架構”說事。英特爾的X86架構,有著高性能的同時也有著高功耗,被業界認為不適合用於手機。

事實上,ARM架構和英特爾的X86架構,完全是兩個設計思想,其本源就不同。

“采用ARM架構的最大優勢當然是低能耗,但其本質上就是手機,在架構、在功能上,與電腦並不相同。”業內分析人士張宇說道。

ARM架構天生就是為手機、為移動而設計,而英特爾的X86出身自計算,因而也成為PC時代的霸主。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通信與計算的鬥爭。

誰是誰非?更本質的,這是技術交鋒、產業變化的結果。

更有一點,ARM隻負責設計、技術授權,由合作夥伴生產處理器芯片,這與英特爾的自己設計並生產的商業模式不同。雖然ARM與英特爾並不在產業鏈上的同一位置,但基於ARM架構的高通、TI(德州儀器)等芯片廠商直接衝擊了英特爾在移動互聯領域的布局。

PC市場的下滑已經世人皆知,但英特爾走向移動互聯第一個敵人就是ARM架構,就是已經被詬病良久的功耗問題。

從3年前試水上網本時,英特爾已經在努力降低X86架構的功耗。直到去年底,英特爾以“Medfiled”係列為主的淩動芯片殺回智能手機市場,直到11月19日摩托羅拉MT788的推出,這是第七款基於英特爾芯片的手機。

英特爾在技術上的努力、在產業鏈上快速結盟的實力,其實非常明顯,但現實往往更為艱難。試用過第一款基於英特爾芯片的聯想K800手機的某業內人士稱:“連續玩半個小時的遊戲,手機背麵明顯發燙。”

英特爾一直強調淩動芯片基於X86架構,有著天然的高性能計算的優勢,在既要保證計算優勢的同時,還要降低功耗,這對英特爾來說並不容易。

不過,英特爾今年以來在功耗上進展迅速,其淩動處理器Z2760 (研發代號為“Clover Trail”)高性能雙核處理器—雙核、四線程、主頻最高可達1.80 GHz的處理器,已經可以提供長時間電池續航能力,包括超過10小時的本地高清視頻播放和超過三周的待機時間。

雖然手機芯片的耗電情況並非單純由架構決定的,芯片的整體功耗更加取決於軟件和製造工藝而不是處理機結構。但事實上,英特爾X86架構基於計算的起點仍決定了其轉型的難度。

功耗的大幅下降讓英特爾淩動開始大舉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雖然這個過程比業界想像的慢了一些。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23

  上一篇:go HTML5如何東山再起
  下一篇:go 數據結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