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峰转型之作?此片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截至今天,《战狼2》的票房已经突破40亿,
可以说是暑期档影片中一匹黑马。
此时,另外一部顶着“两个影帝”招牌的电影也在万众期待中登上荧幕,它就是:
《心理罪》
本应该是一场华丽的票房争夺战。然而,虫妹观影完的最大感受是:
此片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本片是根据雷米的第一部作品《心理罪:画像》改编,采取了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一一血之魅。相对于原作,电影的改编较大。
不少原着党看完以后觉得,影片就是蹭了一下小说的热度。
先来说说故事:
电影一开始以高科技的无人机开头,就给此片罩上了一层“科幻”的影子。
所以想追寻原作中具体推理过程的书迷们,从一开始就基本上可以放弃了。
由于一杯人血牛奶引发的连锁杀人案件,使得资深刑警队长邰伟(廖凡 饰)和犯罪画像天才方木(李易峰 饰)开始合作。
随着案件的推进,两人逐步发现了卟啉症,俗称“吸血鬼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惧怕阳光,阳光之下皮肤会灼烧并且刺痛。
凭借方木强大的”心理感应能力”,他感知到了大boss的存在,并且还采用心理战术约大boss一起喝茶,顺便记住了他的长相。
最终,两人成功闯入大boss的秘密基地,完成双杀。
无论是飞行器的设定,男主神一般的断案天赋,万花筒似的记忆闪回布景,还是最后大boss怪兽进化般的死亡。
都在向观众说明:这个推理片很科幻。
所以情节是怎么推进的?
基本是靠方木强大的职业素养去猜。
一场警匪题材的电影,却没有一场审讯。大概就是作为队长懒得与嫌疑人斗智,而作为凶手,也不屑于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只靠“猜”,就可以推动案情的发展。
仅仅是面对一个血量丢失的尸体,方木就可以推断出犯人有着血液疾病和心理疾病,继而再推出凶手的作案手段和居住环境。如果硬要找出一条逻辑线,此时,观众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但是,方木还由此推出了:犯人的身高175厘米。这个点,恐怕用逻辑就解释不过去了。
所以只能把影片更多的归入猎奇类中,不能太认真。如果硬说是写实,可能会气死一票逻辑党。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悬疑推理电影都不可以走轻科幻的路子。
就比如今年口碑良好的《记忆大师》,导演直接就设定了一个“蒸汽朋克”的未来世界,布满齿条的记忆提取室,全透明的关押室,和哈利波特视感的图书馆,都为影片的气氛渲染加分。
所以说,悬疑电影的成功与否,看的是还是剧情的完整,节奏的紧凑,情节上可以自圆其说。披上轻科幻的外衣终究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实质。
其实,影片的前半部分剧情还算合格。从运动员腐烂的尸体,设计师的死亡,失踪的小女孩,再配合上那场泥浆中的打戏,总体而言节奏还算紧凑。
然而问题就出现在后半段。
嫌疑人马凯死后,整部电影节奏开始放缓。跟踪女明星,廖凡尬舞,咖啡馆与终极凶手谜之碰面,女友之死。这些丝毫没有起到推进情节的作用,反倒是出现了不止一处的bug:
首先:前半段方木拥有出神入化的心理推导能力,为何与凶手见面后丝毫没有设想到他的复仇?让女友就这样死去?
其次:女友死后,凶手给方木手机上发送了一段女友死前的视频。以现在的科技,都可以通过手机讯号,立即定位到凶手基地的位置。为何还需要我们的队长去水族馆转一圈,才可以得到答案。
男主可是有高科技飞行器的人呢,好吗?
最后:方木带着不明药剂去给大boss注射,我们先不讨论,他为什么不直接带一管毒药去。可是! 为什么这管药剂貌似还给大boss武力升级了? 明明拿着小刀,你有功夫给他在脖子大动脉上扎一针,你为何不直接扎一刀?
总而言之,在电影的后半段,实在是经不起观众推敲。太多情节细节上出现了纰漏,有的甚至压根没有铺垫。
类似在实验基地里,突然多出那么多活人实验品,也就是失踪人口。可是影片前面丝毫没有交代,让人感觉很突兀。
一部经典的悬疑电影,节奏的把握一定得合适。
就像前几天为大家推荐的电影:《目击者之追凶》. 这部电影中间也穿插了师生恋,绑架案,潜规则等诸多因素。但是,剧情接连反转,到影片的最后10分钟,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相对于《目击者》,这部《心理罪》演到三分之一处,就安排了一段终极大boss和男主的见面,实在有点尴尬。
说完情节,我们再来说说人物设定和主演。
双雄的电影,其实是非常难拍的。
因为影片需要同时塑造两个角色,让他们在情节推动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撇开演技,单从剧情而言,
廖凡和李易峰这两个角色,并没有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有人说是因为电影本身的时间长度限制,所以导演在拍摄时不得不缩减一些逻辑线和情感线。
但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
廖凡饰演的队长就是一个怪人,他的性格本身就具有缺陷,不善与人交际,但却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警察。而李易峰饰演的画像天才,拥有极强的破案天赋,却对生命缺少敬畏,始终无法成为一个合格警察。
两个人的相遇,本身可以相互解救,一起成长。
然而在影片所铺垫的故事线里,这种“互相解救”体现的太少。反而留下的印象是:一言不合就开打。
方木鼓着咄咄逼人的架势,一再分析邰伟孤僻的性格,和他父亲死去的背景。而邰伟,从一开始就觉得方木不够格,却再方木一次次闯祸后,还是接连向他寻求帮助。
这些情节的设置,都像是故意向观众交代人物形象,希望尽量刻画地圆满一些。实际上却适得其反。最后就演变成了:靠着廖凡的打戏渲染气氛,靠着李易峰的推理推动情节。
其实我能理解,雷米在书中刻画的这两个人物,是从一开始的兵戎相见,到相识相知,再到惺惺相惜。然而在电影里,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廖凡一直在帮李易峰收拾残局。
从一开始,方木听不出邰伟的言外之意,在现场分析出凶手,间接导致下属“慢半拍”的死亡。再后来,邰伟分析出可能有两个凶手,然而方木却用其父亲的意外死亡,对邰伟的人格冷嘲热讽。
最后,方木直接一个人登上小岛,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报私仇,还是邰伟的出现,才一起打死了终极凶手。
这些安排都让我不禁怀疑,到底要方木这个人物有何用?
情感一步步铺垫不到位,以至于女友死后,邰伟去找方木谈心,我都会觉得有些突兀: 你俩不是关系不好吗?
再来说说主演:
没看影片以前,包括虫妹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怀疑:李易峰是否可以担当起男一号的角色。
但看完之后,我想说:如果这部影片口碑沦为烂片,那么这个锅,李易峰不背。
实在是情节上出现太多纰漏,甚至让观众可以忽略认真地审视演员的演技。
那李易峰在本片中的表现,客观地说,还是有进步的。
在察觉到女友出事后,李易峰与廖凡在车门口僵持的那段戏,他从一开始的怀疑,到恐惧,再到歇斯底里的疯狂。可以说这段戏,还是非常合格的。
但相对于廖凡这种影帝而言,小鲜肉在演技修炼上,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虽然不乏套路,但“原罪”作为本片的主题还是比较深刻的。
作为原罪的鼻祖影片,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七宗罪》。
同样是探讨罪恶的源头,大卫芬奇用接连的凶杀案,将天主教教义指出的人性七宗罪 “暴食,贪婪,淫欲,懒惰,骄傲,嫉妒,复仇”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罪犯严密的犯罪逻辑推进着情节的开展,宗教意味上的七种罪恶成为了一面窥视人性的镜子。
那相比之下,《心理罪》就显得单薄了许多。
其实,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不纯粹的,没有绝对正义和绝对邪恶。
就像终极凶手,他是研究卟啉病的专家,也是业界的翘楚。作为医生,一边在救人,一边在杀人。
邰伟,虽然是警察,但其实是希望可以打着“警察”的名义追捕凶手,因为当年父亲的死亡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他只可以背负着这些罪恶,日复一日地被噩梦折磨。
他的追凶,又何尝不是一种复仇?
而方木,在给凶手画像时,画的其实是一个疯狂,黑暗的自己,他不止一次地在镜子中凝视自己。所以,他才会内心毫无波澜地说出:孩子是美味佳肴;邰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在本质上,他和医生其实是一类人。
或许,这也就是影片想为我们传递的:
都是走钢索的人,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黑白就在一念间。
一个zan=无奈!
听说在评论区撩虫哥,会有人领养哦~
喜欢请分享到朋友圈
猜你还会喜欢:
我宁愿「刘亦菲」不是天仙
这剧有毒,马伊琍“老公”出轨竟看得我上瘾
请为这些“肮脏”的女人立碑
你一定要把这部日本爱情片看两遍
豆瓣9.2,同「性」应该得到平等的看待
最后更新:2017-08-20 12:46:19
上一篇:
《功夫》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周星驰三请包租婆,乞丐并非袁和平
下一篇:
陈学冬坐个飞机连头发都是精心吹过的,偶像包袱不是一般的重啊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