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1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徐小平 談《中國合夥人》

徐小平:上升渠道被堵,就不會再有馬雲俞敏洪

  尋找屌絲上升渠道係列策劃之三
5月31日,《中國合夥人》的原型之一、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在家中接受鳳凰網獨家對話時這樣闡述。在他看來,會麵前人人平等是美國夢;而在中國,實現美國夢的人多了,那美國夢就變成了中國夢。同時&
上一張12345678910下一張
5月31日,《中國合夥人》的原型之一、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在家中接受鳳凰網獨家對話時這樣闡述。在他看來,會麵前人人平等是美國夢;而在中國,實現美國夢的人多了,那美國夢就變成了中國夢。同時…[詳細]

上圖為徐小平(中)、俞敏洪(左)、王強(右)合影,當年他們三人去揚州旅行時拍攝,徐小平和俞敏洪將這張合影擺放在家裏的書桌上。徐小平說,這張照片標誌著我們在新東方吵過、不吵過,愛過、不愛過,歡喜過、憤怒過,那麼一個已經逝去的青春的最好的記載。下圖為《中國合夥人》電影中人物成東青(中)、孟曉俊(右)和王陽(左)。

徐小平:上升渠道被堵,就不會再有馬雲柳傳誌俞敏洪

(文\李楊)

鳳凰網資訊係列策劃《尋找屌絲上升渠道》第三期,我們推出《中國合夥人》原劇本作者、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的訪談錄,為那些渴求自我實現的“屌絲”提供範本。

徐小平,《中國合夥人》最初劇本的作者,新東方創始人之一。有人說劇中的孟曉俊原型就是徐小平,徐對此則予以否認。

5月31日,徐小平在家中接受鳳凰網獨家對話,從這部英文名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的電影開始談起自我實現的過程。從一個懷著讀書夢的平民子弟到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知識青年,從希望“從政改變中國”的年輕團幹到加入留美求學的大軍,徐小平用一種熱烈而自由的方式,敘述了個人經曆和時代的共同上升。

徐小平說,這部電影想表達的就是,每一個人在中國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機會,並實現自己的夢想。劇中的成東青代表著所有人,馬雲、柳傳誌、張朝陽、丁磊,包括海歸李彥宏,就是從無到有、到打下天下的那一幫人。

在徐小平看來,在人類文明社會裏,想獲得更多東西的唯一辦法是學習和勞動,掌握知識和技能。然而,今天的中國,僅有這些主觀努力似乎遠遠不夠,年輕人所麵對的社會上升渠道還不夠寬廣、普遍、暢通,過於崎嶇,甚至是過於艱險。徐小平坦言,如果現在社會的上升通道被堵住,就不會出現胡主席,也沒有李總理了,包括馬雲、柳傳誌以及俞敏洪,“實際上他們都是從平民子弟上升的。”

所謂夢,不過是每個人渴求通過努力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鳳凰網資訊:《中國合夥人》,有人理解為中國屌絲逆襲的故事,你怎麼看?

徐小平:這個電影的英文名字叫“American dreams in China”,這裏麵講了三個人的故事。從王陽說起,他是一個崇尚西方的中國憤青,總是用美國現代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句來表述他的人生感悟,最後他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幸福。

成東青在電影裏麵就是一個無能或者說被女生瞧不起的人,他也在中國找到了偉大的事業。

孟曉駿的家庭是祖傳三代的留美博士,自稱“去美國就不回來了”。他最後不僅回來了,而且也找到了機會。

這個電影說的是:每一個人在中國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機會,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是屌絲的大舞台,說到屌絲的逆襲就是指屌絲的上升通道。前些日子《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文章,說要給社會各階層提供上升通道,我覺得這其實說了一個簡單的人話。《人民日報》提出這個論題,居然得到很多人的歡唿,可見盡管中國有上升通道,但今天這個通道不寬廣、不普遍、不夠暢通,過於崎嶇,甚至是過於艱險。

如果我們的社會上升通道被堵住,就不會出現胡主席,也沒有李總理了。包括馬雲、柳傳誌以及俞敏洪,實際上都是從平民子弟上升的。

尋求上升通道是人類文明一個基本的追求。人類從樹頂上、山洞裏走到地麵上來,希望過得好一點、得到多一些、願望實現得多一些,這就是上升通道。文明社會裏邊唯一的上升渠道就是通過學習和勞動、知識和技能去得到更多的東西。

鳳凰網資訊:為什麼是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而不是 Chinese dreams in China?

徐小平:這個問題特別特別好。所謂美國夢就是機會麵前人人平等,不管膚色種族、不問戶籍,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人人平等,但現在中國人信這句話嗎?假如我跟你說好好工作,機會麵前人人平等,你覺得這是扯淡!

鳳凰網資訊:所以American dreams不是“我要去美國”的夢,而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夢?

徐小平:它是機會麵前人人平等的夢,所以電影才叫“美國夢在中國”(American dreams in China)。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在中國,實現美國夢的人多了,那美國夢就變成了中國夢。比如說電燈、電話、冰箱、汽車、洋房等等,現在已經不是美國夢了,現在是中國夢。我1994年回國看見小區有汽車都歎為觀止,現在就不是問題了。

到最後就沒有美國夢、中國夢,隻有一個字叫“夢”、dream,newdream--“新夢想”。

鳳凰網資訊:你曾說孟曉駿的角色原型是陳可辛而不是你?

徐小平:我從來沒說過代表我,我也沒說過新夢想就是代表新東方。成東青代表著所有人,馬雲、柳傳誌、張朝陽、丁磊,包括海歸李彥宏,就是從無到有、到打下天下的那一幫人。

在電影裏,每個人總得有個身份,每個夢都需要一張床,你睡一個扁擔也是床。隻不過電影中把夢的睡床變成了一所英語學校,而老幹媽的睡床就是辣醬。所以人人心中有一個機會麵前人人平等的夢,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成東青。

70年代,我們那一代人的上升渠道——讀書高考

鳳凰網資訊:之前《人民日報》寫過評論文章說80後“暮氣沉沉”。反觀您所經曆的80年代,則充滿了野心和激情,你們那一代的激情從何而來?

徐小平:80年代的激情哪裏來的?我經曆過70年代,在毛澤東去世之前中國沉悶得要死,我都不想活了。1976年我22歲了,沒有學上沒有書讀、沒有知識可更新,我都不想活了!70年代那才叫萬馬齊喑。

鄧小平改革開放,開放了中國大學,80年代來到大學裏邊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思想活躍、思想解放,意味著讀書無禁區,思想無禁區。

鳳凰網資訊:那個時候你的夢想是什麼?

徐小平:文革期間,很多人想當兵,因為當兵就有飯吃;很多人想做點體育做點文藝,因為文革期間大家也需要娛樂。那時是空前的枯燥,有文藝體育特長的人在工廠、在軍隊、在農村都能夠避免苦力活。

我那個時候不是想躲避上山下鄉,因為上山下鄉對我來說還略有一點浪漫的味道。我那個時候夢想就是讀書,夢想看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但是當《哈姆雷特》這書最終到我麵前的時候,我讀不下去,因為還沒有恰當的知識儲備。

另一方麵,我確實在中學期間愛上了中國的古代文學。中學期間開始讀《離騷》、《詩經》,唐詩宋詞,後來在劇團裏麵自己幾乎背完了《唐詩三百首》。那時候吸引女孩子的方法講唐詩三百首,講得她們如癡如醉。

當時我的夢想就是讀書上學。所以等到鄧小平一開放大學,我瘋了一樣想去上學,這個不要解釋。好政策不需解釋,人民自然擁護;惡政策無需自信,人民自然背棄你。

我沒有參加高考,直接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的考試。記得那是一個春天的夜晚,夕陽西下、炊煙嫋嫋……反正這麼一個鄉下的地方,我看到《光明日報》登了一個中央音樂學院的招生廣告,說寄5毛錢過去可獲得招生簡章。我就給他們寄了封信,但沒給5毛錢,然後他們我寄來了招生簡章。我當時想試一試作曲係和音樂學係,後來居然考上了音樂學係,當年這個專業在全國隻招了21個人。這從此改變了我的命運。

鳳凰網資訊:知青那一代都是這樣?

徐小平:中影副總裁張強講了個故事。在上山下鄉年代的某一天,他去找劉永行,當時的劉永行在荒野裏放羊,他還在讀書。就像在一個絕不可能的地方,一個人拿著一本康德在閱讀。非常魔幻。

反正就是我們那一代人都渴望讀書。後來我們進了大學,十年積累的讀書的夢一下子爆發了。

最後更新:2017-04-03 16:49:03

  上一篇:go Shell腳本編程學習入門 02
  下一篇:go Hi3515支持NFS-ROOT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