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醫生才是主角!
在智慧醫療與AI一直都是科技榜樣的機器人沃森,備受大家的關注,也是熱議的話題。醫生是大數據的核心,如果沒有專業的醫生,一切數據都是起不到專業的價值,也就是說醫生+數據才是最佳的拍檔。其實,人工智能隻有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治療效果,人工智能目前在大多數中國醫生以及AI醫療領域的專家看來,人工智能最應該扮演的角色,就像醫護人員,隻是起到一個輔助工作而已,但真正起到開藥方,診斷病情的時候才是醫生主角上場的時候。醫生才是患者的決策人。
到現在人工智能還是處於萌芽期,真正達到一個人機器人負責全部的看病診斷,還需要很長的路程要走。隻是在硬件方麵起到一些簡單的應用功能。
“正如現代醫生離不開輔助聽診器和血壓計一樣,越來越多的臨床專家開始意識到AI醫生有可能超過一般經驗的醫生,並提供全麵的醫療建議,不過這依舊如聽診器、影像設備一樣,對於醫生來說AI目前還隻是輔助診斷的工具。”在合肥某三甲醫院的醫生孫晨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我們以它的算法和數據庫來做決策支持,但做決定的人應當仍是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的醫生。”
事實上,無論是什麼事情都有幾方麵的見解。人的思維不可能達到一模一樣。新事物的誕生總是充斥著支持和質疑兩方麵的聲音,曾有過AI醫療使用經驗的醫生就表示,由於醫療人工智能本身被定位為輔助醫生的角色,因此有時並不能針對病患現實生活中的情況進行調整,“比如患者實際的家庭收入、心理情況等等。腫瘤治療的情況很複雜,並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患者能夠接受的方案,很多情況還需要醫生根據病人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並且安慰和說服患者,這是醫療人工智能目前難以做到的。”
所以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幫助醫生,尤其是在人的體力、精神上的幫助,有研究表麵,醫生在看病時會因為自身的情緒、精神方麵受到診斷的影響。所以我們不得不說,人工智能將是醫療界的一大幫手!
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https://www.lrioh.com)(https://www.lrist.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08-13 2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