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基於醫療儀器的第三方服務方興未艾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各種新興模式的不斷摸索,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公司會意識到:為醫院服務、與醫院共贏的“互利模式”,會比革醫院命、搶醫院生意的“顛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醫療商業環境,在此之下各類基於醫療儀器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將大有可為,各類“互聯網+”的思維與模式也會融入到這些服務中。

醫療儀器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明確醫學檢驗實驗室屬於單獨設置的醫療機構,為獨立法人單位,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設置審批。進而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頒布的《關於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解讀》明確醫學影像、檢驗、血液淨化、病理中心作為獨立醫療機構勢在必行。

  從衛計委對第三方診斷、影像與病理等的發文支持,以及大型醫療企業在這方麵的布局與並購可以看出,基於醫療器械與設備的第三方診斷、影像、病理、物流、消毒、維修、設備打包等新興的集約化服務模式將有力地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由於這些領域同時也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相信將會有大量的投資及並購事件發生。

朗銳慧康(www.lrioh.com)觀察到,如第三方檢驗、第三方影像等與診斷相關的第三方機構,不僅可以向醫院提供服務,更可以麵向廣大的消費端市場,如能結合好早篩、體檢等產品服務,將衝破醫院市場的窠臼,創造出萬億級別的健康保健市場,如再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相結合,或與新藥研發等對接,將有不可估量的爆發潛力。

從政策麵上看,國家亦鼓勵與支持基層醫療單位使用優秀的國產醫療器械與設備。我們預計隨著政策的傾斜與資金投入的側重,國產優秀的器械品牌,無論是有渠道有產品的大品牌還是在技術上有獨到之處的後起之秀,在基層領域將迎來爆發。

最後更新:2017-09-22 12:03:03

  上一篇:go  Leet僵屍網絡超過Mirai 發動650G的DDoS攻擊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醫療正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