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2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從零出發猶未為晚,準大學生的博客開發自學之路

高考結束的小夥伴們有沒有放飛自我嗨到爆?本文的主角恰好是一位剛剛脫離學海的準大學生,他選擇在軟件編程領域發掘自我,從零出發,最大化利用阿裏雲的免費套餐活動,自學構建了一個個人博客平台。

這個暑假過後,我就是一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大一新生,修習計算機相關專業。其實從中學起,我就開始接觸博客類的網站,加之對計算機軟件編程的濃烈愛好,目前正在專心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博客網站。之所以選擇博客這一平台,一方麵我可以在其中分享文章來很好地展示自己,另一方麵後期網站流量上來之後還可以選擇投放廣告,自力更生賺些外快。

因為年齡限製,我的博客域名還沒有到官網備案,所以現下隻能通過阿裏雲VPC內網訪問。

去年起,在認真自學了從零入門的技術資料後,我開始嚐試搭建博客。最初,我是在騰訊雲上進行的部署,不過後來在別人的博客上看到了關於阿裏雲免費套餐活動的推廣,其對於學生來說優惠力度太過誘人,我就把項目整個從騰訊雲上搬過來了。

對比騰訊雲和阿裏雲,除去免費折扣這一點,阿裏雲的雲服務器性能也是無需置疑的。我在騰訊雲中使用的設備就是阿裏雲的CN1,阿裏雲免費使用的則是ED2,質量更好。此外,阿裏雲還提供2GB內存,速度更快且不易卡死,避免了頻繁重啟的尷尬。雖然與付費產品相比,這些入門級產品還是存在一些差距,不過其超高的性價比已經讓人很滿意了。

整個部署過程其實很簡單,騰訊雲上部署時踩過的坑,在阿裏雲上部署時就成功吸取教訓了。因為之前已在騰訊雲上建好,隻需把網站文件備份,數據導出,然後在阿裏雲上重新拷進去就行。目前我所使用的免費套餐產品包括數據庫、負載均衡還有雲服務器。其中,負載均衡的選擇出於多重考量:1M的網絡帶寬下訪問有限,平時訪問量不高時直接用DNS公網就可以,訪問量大時用DNS的API或者Monitor,再把負載均衡解析上去,使用按流量付費的服務,就可以方便更多的客戶來瀏覽。

使用的三款產品基本可以滿足我的博客需求,我已經在上麵分享過近三十篇文章。最近使用內網壓力測試時會發現穩定性是沒有問題的,除去硬件限製,可以看到一旦達到預定指標,項目就會自動連上VPN,通過負載均衡去訪問。相信等十月份備案後產品效果會更凸顯。

從零開始,每一步對我來說都是挑戰,比如說:PHP不可以一鍵安裝,安裝速度非常慢;操作數據還好,因為阿裏雲裏麵提供了可視化界麵;最難的是監控服務狀態然後調用Clare的SNS,即DNS的APH,去創建一個A記錄。問題再多,也可以通過查找文章不斷嚐試,最終順利解決。從零基礎到入門到現在的實踐,過程沒有多勵誌,通過Google、博客以及官方文檔等網絡渠道,就可以學到很多。

上雲的經驗,不多但都是我親身實踐總結的。首先,能分離的東西盡量分離,不要全部堆在一台機器上,比如數據庫和網站服務器放在同一台機器上會占用內存,所以強烈建議站庫分離。還有流量上來之後,20台機5M的帶寬,事實上比一台機100M的帶寬要劃算得多。最後一點,Google是個好東西,一定要多問問。

這個博客是我的第一個上雲項目,以騰訊雲作比較的話,阿裏雲免費套餐活動為我帶來了1000多元的成本節約。後續,除去雲服務器、負載均衡等基礎產品外,我還計劃多多關注其他產品:塊存儲和DPS、到訪IP。在博客的試點基礎上,我還會開發一個類似CDN的自用分布式平台及數據庫分布式,以後搭載遊戲上去會很便利。


免費套餐案例:

實力優惠VS高安全性,這個夏天我選擇了阿裏雲進行網站改版

向陽網絡:跬步千裏,且看初創企業的上雲之路

最後更新:2017-07-25 12:02:41

  上一篇:go  UI自動化體係建設的創新實踐
  下一篇:go  幾種常見的微服務架構方案——ZeroC IceGrid、Spring Cloud、基於消息隊列、Docker Sw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