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OpenStack峰會:k8S搶盡風頭?
編者按:2017年OpenStack峰會(5.8-5.11)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OpenStack和K8s的“相愛相殺”正在陸續上演,K8s可謂搶盡本屆峰會的風頭,成了不折不扣的主角。雖然大多數美國分析師都認為可以通過大會討論出未來方向和結果,但筆者認為真正的結果在企業用戶心中。隻有實際成功的案例才能真正說明二者微妙的關係,正所謂“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貓才是好貓”。
2017 OpenStack Summit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會議開始之前,這三行問題就已引人關注:
“OpenStack on Kubernetes?
Kubernetes on OpenStack?
How about Kubernetes on OpenStack on Kubernetes?”
以下是分組會議的話題清單,我們似乎可以從中看出些什麼:
Kubernetes和大規模OpenStack;
企業采用Kubernetes和容器;
OpenDaylight Kubernetes和OpenStack Magnum集成;
ESCaaS 4.0,OpenStack和Kubernetes的統一管理平台;
混合雲Kubernetes。
沒錯,一個非常明確的重點:Kubernetes。
2017年,OpenStack在全球範圍內的企業數據中心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部署。OpenStack最初的存在是為了讓私有雲基礎設施能夠像公共雲一樣方便快捷地支持應用程序。回顧OpenStack這些年所遇到的需求和麵臨的挑戰,似乎都通過使用Kubernetes得以解決。
相關組織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數字表明,使用OpenStack的受訪者中,84%的人很高興討論他們在什麼行業,他們負責什麼方麵的工作,但很多人不熱衷於回答問卷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你用什麼容器或PaaS平台工具來管理你的應用程序?”
在少數回答了這個問題的人中,大約43%的人表示他們使用Kubernetes來管理他們的應用程序,而其他選項(包括Swarm和Mesos)都低於該數字。
為什麼?
峰會這幾天,所有人都在圍繞這三大問題展開討論:
1、Kubernetes真的能成為OpenStack的實際應用程序服務管理組件?
如果這個問題換成“OpenStack和Kubernetes在私有雲部署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那就可以簡單地回答說,“OpenStack管理基礎設施,Kubernetes管理容器,”
OpenStack的文檔指出:Magnum是一個OpenStack項目,它提供容器編排引擎來進行部署和管理。將Magnum與Kubernetes、Swarm或Mesos集成在一起,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
認真的工程師必須提出這個問題:怎樣的整合才是最可取的?
2、OpenStack名聲大噪,卻難以部署和管理嗎?
據悉,OpenStack基金會在其4月調查報告中承認,用戶的反饋集中在安裝方麵缺乏一致性,缺乏共同的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缺乏自動化部署係統,缺乏標準化升級過程,缺乏對BUG修複的關注,以及幾乎所有工作流程中都有難以估量的步驟數量,這些都是OpenStack用戶們強烈反饋的問題。
3、誰是OpenStack的領導者和推動者?
幾年前,分析師們認為OpenStack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否則惠普就不會投入如此多的資金來推動它。後來,當惠普退出時,一些分析師又宣布OpenStack將走向死亡。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獲得惠普OpenStack業務的SUSE Linux可能更適合惠普向他的客戶們提供這些服務。
大多數市場感知中存在著現實,在分析師眼中,該平台的方向即將明確,但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由供應商和小團隊供應商提供的案例才最具吸引力。
峰會熱切進行中,OpenStack仍然是軟件曆史上最前所未有的集體努力者之一,相比之下,部分Linux的成功可能才是偶然的。
2017 OpenStack Summit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會議開始之前,這三行問題就已引人關注:
“OpenStack on Kubernetes?
Kubernetes on OpenStack?
How about Kubernetes on OpenStack on Kubernetes?”
以下是分組會議的話題清單,我們似乎可以從中看出些什麼:
Kubernetes和大規模OpenStack;
企業采用Kubernetes和容器;
OpenDaylight Kubernetes和OpenStack Magnum集成;
ESCaaS 4.0,OpenStack和Kubernetes的統一管理平台;
混合雲Kubernetes。
沒錯,一個非常明確的重點:Kubernetes。
2017年,OpenStack在全球範圍內的企業數據中心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部署。OpenStack最初的存在是為了讓私有雲基礎設施能夠像公共雲一樣方便快捷地支持應用程序。回顧OpenStack這些年所遇到的需求和麵臨的挑戰,似乎都通過使用Kubernetes得以解決。
相關組織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數字表明,使用OpenStack的受訪者中,84%的人很高興討論他們在什麼行業,他們負責什麼方麵的工作,但很多人不熱衷於回答問卷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你用什麼容器或PaaS平台工具來管理你的應用程序?”
在少數回答了這個問題的人中,大約43%的人表示他們使用Kubernetes來管理他們的應用程序,而其他選項(包括Swarm和Mesos)都低於該數字。
為什麼?
峰會這幾天,所有人都在圍繞這三大問題展開討論:
1、Kubernetes真的能成為OpenStack的實際應用程序服務管理組件?
如果這個問題換成“OpenStack和Kubernetes在私有雲部署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那就可以簡單地回答說,“OpenStack管理基礎設施,Kubernetes管理容器,”
OpenStack的文檔指出:Magnum是一個OpenStack項目,它提供容器編排引擎來進行部署和管理。將Magnum與Kubernetes、Swarm或Mesos集成在一起,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
認真的工程師必須提出這個問題:怎樣的整合才是最可取的?
2、OpenStack名聲大噪,卻難以部署和管理嗎?
據悉,OpenStack基金會在其4月調查報告中承認,用戶的反饋集中在安裝方麵缺乏一致性,缺乏共同的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缺乏自動化部署係統,缺乏標準化升級過程,缺乏對BUG修複的關注,以及幾乎所有工作流程中都有難以估量的步驟數量,這些都是OpenStack用戶們強烈反饋的問題。
3、誰是OpenStack的領導者和推動者?
幾年前,分析師們認為OpenStack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否則惠普就不會投入如此多的資金來推動它。後來,當惠普退出時,一些分析師又宣布OpenStack將走向死亡。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獲得惠普OpenStack業務的SUSE Linux可能更適合惠普向他的客戶們提供這些服務。
大多數市場感知中存在著現實,在分析師眼中,該平台的方向即將明確,但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由供應商和小團隊供應商提供的案例才最具吸引力。
峰會熱切進行中,OpenStack仍然是軟件曆史上最前所未有的集體努力者之一,相比之下,部分Linux的成功可能才是偶然的。
最後更新:2017-05-11 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