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工程師文化和個人發展: 《打造facebook》讀後感

        放假之後就沒有寫過博客,再過兩天就過年了,這應該是春節前最後一篇博客。《打造facebook——親曆facebook爆發的5年》一書,剛出版就在微博上有很多的推薦。當時北京的書店還沒有進貨,我又要坐車來廣西,沒法給個確定的快遞地址。期間還特地去了廣西柳州的五星街那的新華書店看了下,此書在2.1才上架,當時還在倉庫裏,就一直拖到前些天才買到這本書,得以拜讀。

        其實想讀這本書,一來是作者本身是浙大畢業的,現在回國在國內和薛蠻子,徐小平等人做天使投資,做跟投,二來作者在facebook工作四年半,定能更好地呈現一些工程師文化的東西給我,三者放假了自然要找些書讀,可以不細究技術方麵的東西,這樣的書就很合適讀。

        實話實說,我總的感受是書中大部分內容隻能當作消遣看看,看完也沒什麼印象,少部分內容可以當幹貨。沒有什麼驚喜,也沒有什麼失望。感覺已經習慣了國人出書的這種世態,行間距不小,頁眉頁腳也不小,書要分成很多很多章節,每一節又隻有兩三頁,最後的書評,推薦,營銷之類的事又要大動幹戈。慶幸的是書中很多呈現的點和我思維中默認的一些工程師文化的點所契合,雖然我還是位應屆畢業生,不過對於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我覺得還是得到了一些契合點。


作者本人

        印象最深的是對王淮本人。浙大畢業後去了斯坦福,作為斯坦福高材生,在雅虎工作了一年半,然後被google和facebook的獵頭找到,雙雙通過麵試得到offer,在糾結了一段時間之後選擇去了facebook。當時紮克伯格在哈佛校園裏創建起的這家公司隻有不到150個員工。王淮在facebook轉過項目組,經曆過把整個網站搞垮了半小時的驚心動魄,後來接手支付安全方麵的經理,轉向管理層,期間推薦了很多中國工程師進入facebook,其推薦員工的價值被COO書麵感謝,最後在facebook上市半年後選擇離開,回國做起了天使投資。

        王淮在選擇進入facebook的時候是帶著創業夢的。在雅虎,也許他已經經曆夠了大公司帶給他的開發流程,製度,管理,在接下來幾年,他想去更適合的公司去取經。facebook帶給他的遠遠大過了他的期望,以至於這位一心以後想自己創業的年輕人一呆就是四年半。現在,他在和他太太商議之後,他決定先休息兩三年,遊山玩水,回到這個大環境與矽穀相差甚遠的祖國,以做天使投資為副業,慢慢接觸這個社會,熟悉這裏的玩法,結識許多領域內的高手,向他們取經,為以後自己的創業奠定基礎。

        王淮也深知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創業氛圍和環境。在矽穀呆了那麼多年的他再清楚不過。決定回國發展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也代表了金錢這方麵並不是他最關心的,想要物質生活又何必回國呢,回國就是來迎接,或者說是想帶動這片土地的。王淮說自己的天使投資不是金錢主導的,他所提供的“天使投資”是技術導向的,用自己擁有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國內企業做好產品,先做“天使”,再來“投資”。沒有十小時以上的深入交談和理解,是不會投資一家企業的,並且他隻做跟投。他的投資範圍是30-50萬,打算在未來兩年投資20-50家公司,我算了下可能準備投資一千萬。

        這些數目都不是翻書查來的,因為我都記著。看完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位作者,他的經曆,他的旅程。我之所以印象深刻,也是因為自己也有創業的想法,也想先去大公司經曆些必須經曆的,再提供給自己作為創業的基礎,就像當時已經在雅虎工作了一年半又選擇去facebook而放棄去Google的王淮一樣,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要走什麼樣的路。


工程師文化

        王淮向我們展示了facebook的文化,起源,包括一個真實的CEO紮克伯格。那裏的工程師文化,和我能想象的基本相符,真的是很以人為本。

        他們重視人,所以最最重視的是招聘,隻招最好的人,為此他們專門設計軟件,為內推,為招聘提供數據,提供效果對比,仔細記錄。

        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發揮的最好,並且讓他們能更好的滿足自我發展,facebook讓工程師有選擇部門和工作組的機會,在一個地方呆膩了,你可以選擇去另一個組先試做一個月, 通過兩邊的評價的探討,得到允許就可以轉組,單單這點,很多公司就一定做不到。

        公司內部也有很多一對一對話的機會,你的導師或者組內老板會深入考慮你的發展,替你著想,什麼樣的職位更適合你,幫助你的個人發展,大前提是大家都是為公司服務的,而不是自己這個組,從大局看,隻有每個人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對整個公司才是最有利的。

        很多很多關於項目,產品,技術,會議的東西,作者都有提及,總之工程師的文化會和現在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有很大差異。反過來說,我也對國內充滿信心,不少公司的不少高層管理者也是經常去矽穀各公司參觀討教的。對於那樣一個工程師文化發源地,國人很快會拷貝一些經驗投放到自己公司裏,就算文化和環境有很大不同,我還是相信國內至少大公司還是能把握一些現有最好最合適的管理方式,在帶動產業的發展。


工具驅動

         “工具驅動”是我看到的一個新詞。我覺得是很能體現文化的一個代表。王淮寫道,公司裏技術最好的人裏,必須要有幾個人分配到開發工具組這個專門設置的組裏去,幫助開發或者改寫使用一些最方便公司的開發工具,提供給所有的工程師使用,讓大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我很喜歡。我相信那樣一種信念和實踐,很好體現了工程師文化,讓每個人工作都覺得有效率,是真正為工程師這些代碼實現者在考慮,在為工程師而投資。包括公司裏倡導的,如果有開源工具,適合就使用,否則就開發更好的工具,再開源出去。


天使投資

         在書的最後一章,王淮談了自己對天使投資和創新精神的看法。王淮把現在的天使投資作為副業,為了以後自己的創業先做基礎,了解背景,結交朋友,順便休息一下自己。王淮特別提到了自己投資的幾個方向:教育;旅遊、美食(他的個人愛好);大數據;機器學習(他自己的方向);雲計算的雲應用,但不是基礎設施層,因為國內的創業公司是不可能有資本做的;移動互聯網;支付(在facebook的時候負責的部門)。還有他絕對不會投的是純電商。從這些選擇裏,也能體會和看到一些東西,這點就仁者見仁了。

         王淮和國內著名的幾位專家老師,比如薛蠻子,徐小平有天使投資上的合作吧,他給自己的定位也是技術上主導,而不是資金。他第一個投資的公司是杭州的一家公司,也是浙大的,比他小一屆的同導師的師弟,項目是“寶寶拍拍”。王淮特意提到這個項目是想說明自己對投資,也是必須要足夠熟悉,有一些渠道對創業者本身有一定了解才放心。他自己也說,他在選擇投資的時候會問對方架構方麵,技術細節,產品方麵的許多問題,深入交流認可之後才會考慮投資他。於我而言,也是看到了一些所謂天使投資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吧。我也在考慮需要找本專門講投資和股份的書來補補知識,企業的幾輪融資,員工的期權和之後可購買的股份,許多的利益關係,我一定會碰到,還打算早早了解清楚,找本書讀讀。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45

  上一篇:go android插入彩信數據庫
  下一篇:go Android基於TranslateAnimation的動畫動態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