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實錄丨湯勁鬆 Quanergy固態激光雷達與智能駕駛感知技術的開發
Quanergy固態激光雷達與智能駕駛感知技術的開發
湯勁鬆
Quanergy Systems Inc. 亞洲業務發展總監
湯勁鬆:很高興認識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各位領導,我們剛剛李院士也跟我們談了很多的前景,中國這邊將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我們也相信國內跟美國、歐洲這幾塊是很大的未來自動駕駛和ADAS發展最前沿的地方,我們公司總部在美國矽穀,現在界限也比較小,我們認為我們有很強的中國籍,我在這邊負責國內的工作,我們公司其中有一位創始人他是中國人,就是華裔的餘博士,本來我們是要到亞洲出差,但是這次跟中國智能化協會吳甘沙協辦,他很有號召力,剛好餘博士到亞洲來,我們一起到合肥來參與這個活動,非常高興,餘博士她在電子領域做了很多年,是首席科學家,我本人也是做半導體光電子出身的,我們公司是有很強的中國基因,從我們公司資本結構來說,很難說美國,大部分的股份不是美國,很國際化的,像百度,百度的股份要分析一下,中國不是太多,隻不過它在國內運作,所以我們在國內現在為止,跟廠商都是簽訂保密協議的,國內有很廣泛的合作,支持力度很大,未來各廠商有很長的路線圖,我們絕對致力於推動發展,不完全是商業化提供產業化的激光雷達,包括技術支持、未來在測試上、未來我們在整體的解決方案上,將來激光雷達和車體要融合,估計是在技術上、物理結構上等各方麵都要結合,我們到時候都要支持,包括推動中國在這方麵的產業化。
吳甘沙把我們介紹了一下,非常感謝,吳甘沙有兩個方麵說的非常重要,第一個是李院士也說到了,激光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的重合將來是個趨勢,我們最近跟幾乎所有的廠商,我們說車企包括一級供應商,是毋庸置疑的,絕對是一個趨勢。談的最多的還是激光雷達和攝象頭,如果技術上把加進來是最好,談的最多的是這個,這也是未來我們願意一起推動的方向。
我們在激光雷達這個方麵,全球3D感知領域裏有幾個大的突破性的技術領域,它是從一個高度到另一個高度的跳躍,完全是0-1的關係,這裏其中之一是剛才吳甘沙也說過的固態雷達,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麵,其中有一個我們談了很多,智能城市,跟我們激光雷達的程度也很大。除了自動駕駛之外,高精地圖也很重要,高德地圖的王總一會會說,我們跟高德也有接觸,他們這邊有一些公司轉型方麵,長遠我們願意在推動。
基本上激光雷達幾個重要的指標,宏觀上講重要的指標,第一是成本,一個在好的激光雷達,不管是多少線的,不管是六萬美金,四十萬人民幣,這個可能性不大,但是做測試是可以的,真正要量產對產業來說都是個推動,對技術來說也是個推動。成本的下降不是以犧牲性能作為前提的,技術上的挑戰和激動人心的地方是,成本下降技術反而提高了,性能反而提高了,這才是公司要做的,怎麼做得到,當然不是對現有技術的改造,是要有一個全新的技術路線,這是我們Quanergy要做的,當然產業化要有可靠性,要不然性能很好,用了兩天就要維護,那還得了,上了路的車怎麼能隨便維護呢?不可能的事。我剛才說到了這個很重要,將來跟車企要結合,吳甘沙放的那幾個圖,未來有很多的板塊,一個板塊當然是人家裏擁有的,另一個是分享的,還有一些是車會很小,有的車會比較大,有的車是非常小的,未來有好幾個板塊自動駕駛的車,將來使用激光雷達的車有很多不同的板塊,尺寸也很重要,重量和工況等等,激光畢竟是要散熱的,以前談GPU散熱也很大,獎勵是要考慮的,很多方麵值得融合,包括電動車的散熱融合,這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
為什麼用激光雷達?激光雷達是不可或缺的,早期就說不一定,但前提是這樣,假如我們的激光雷達做得又很好,成本又降低了,能提高你的ADAS,為什麼不用呢?這個前提是我們作為一個這樣的企業,我們把它做好,讓你在ADAS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了,這是我們對產業推動的任務。這三個感知器械用不同的長處,攝象頭要看顏色,它能看具體的紋路,另外相對比較成熟,基於攝象頭的技術開發很多,雷達我想除了距離長有很大的特點,剛才吳甘沙的圖上下雪天、下雨天有很大的用途的,激光雷達最大的用途是3D的,給了你強力的信息,是給機器看的,機器拿到信息以後可以做判斷,另外一方麵我們的精度很好,我們是厘米級的,2厘米的精度,有人說做到毫米可以嗎?也可以做,但是是以成本作代價的。
技術路線上說傳統的是很貴的,在測試車上是很貴的,的確是很貴的,64線的,未來128線,Quanergy做固態,我們有很多線,我剛才說的在技術推廣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能給它絕對的肯定,我們要做的是在推動產業,技術的實現已經實現了,我剛才說的推動產業是很有限的,這是我要做的,我們做固態雷達。未來是在車體上,而不是在車頂上,這當然可以做測試,可以算法的運用,但是真正要推動產業,這是我們Quanergy認為要做的,這是我們對產業的承諾。我們今天在CES也展出了樣品,這個樣品的含義是什麼呢?Quanergy已經展出樣品,我們不能買,我們這個樣品對社會來說先推出全功能的固態激光雷達,功能上全部實現,所有要做的都做到了,性能上是分布做,這有很多的考量,我們在負責產品的以分階段為主考量,考慮到未來的可靠性和量子化以及和車企的結合,我們在功能上完完全全實現,當時這個車是奔馳公司送我們的,也不是為了自動駕駛而設計的,它是個SUV,我們把前麵的擋板給換掉,這個是完全透光的,在後麵裝了激光雷達,當時沈海寅去了,現在還有更多的推進,我們的目標是低成本、高性能,其他方麵都要綜合考慮,做激光雷達將來在車體上是綜合考慮,假如我們為了工業自動化應用就不一樣了。前兩天說有個公司在海港上的自動化,它對激光雷達大小的要求就不高,對精度要求很高,可是要用於車子是綜合考慮,所以分布推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們自己說第一代Mechanical是旋轉式的,它是完全封閉的,就是要做防水的,現在有很大的提高。這是我們現在所推的激光雷達Solid state,第三代Solid State是我們未來的目標,現在我們就已經看得很清楚,將來批量成本上能做到什麼位置,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是固態的,機械激光雷達其實是一個綜合體,是激光技術、半導體技術、校準技術等的綜合體,每一個出台有些技術是沒有辦法量產抵消的,而激光雷達一個是IC、一個是軟件,這些可以通過量來抵消的,這是我們自己的樣車,我不多說了。
另外一個工作是作為一個企業真正要做產品,不是實驗室裏要做什麼,就是你要做車規,要做可靠性,我們在防水、防震、防磁、防熱方麵做了很多的工作,雖然跟實際應用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總體上說,這是我們公司可以說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這是做的一些挑戰,這裏麵說到了溫度適應性,包括冷的、熱的、產品壽命、環境的適應性,不能說漏雨、漏塵會阻擋它的工作等等防磁、防電、防震,這是工業應用方麵產品成型論證方麵的工作。
目前為止的固態激光雷達是這樣的,大概是6厘米×9厘米,比凝片稍微大一點,我們是分階段做,功能百分之實現,性能分階段。中午吃飯大家有興趣可以跟我交流,我們每個月都有很大的進展,世界上相關領域到我們公司做的非常多,這也是跳躍性。
功能上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沒有機械移動的東西,因為有任何機械移動的東西就會影響性能,包括生產過程中工藝流程都會變,剛剛吳甘沙說的先鋒,已經是很好的跳躍性,但是還是有一些不穩定的地方,我們光斑的大小是很小的,因為光斑很大距離就變成雷達了,就是一個點了,所以光斑小物體是3D,這是很重要的,另外距離也是要做到高性能的。基本上怎麼做的?不管怎麼樣,總的來說,我們當然是通過對激光的操控讓它進行光斑的動作,光斑的操控基本上我們有一些結構,細節我就不多說了,一般來說我們有NDA可以稍微分享一下,我們大致說一下對光斑的操控,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很多業界說ADAS可以不用激光雷達,是的,挑戰是我們自己,如果做得好可以降下來的,所以這是給我們自己的挑戰,是我們自己想把它做好。關於怎麼實現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們的目標是,假如我們公司Quanergy參與業界諸多的同仁,吳甘沙、李院士和一級供應商的車廠,我們覺得在未來很多價值鏈是需要成本的,包括自動駕駛的這一塊也是需要成本的,從傳感器的角度,我們說從感知這個模塊來說,我們的路線圖是說未來少量的激光雷達是高性能的,結合攝象頭加上少量的雷達就能實現,而不是十幾個、二十個,而且總成本要控製1000美金之內,這是我們認為可能的路線圖,要不然性能可以達到,但產業化達不到,這是對我們的挑戰,我們要推動一起來達到這個事情,要不然光感知領域都要6000-2萬美金,汽車就4萬美金或者是20多萬人民幣,光感知的這一部分就已經達到了5-6萬人民幣,產業化的可能性很小,還有很多其他的部分,計算的單元也是要花錢的,包括人工大腦自動駕駛大腦也變成模塊的一部分也是要花錢的,不能把價值鏈全部占了,這是我們對行業業界的承諾,這是我們要做的,這是我們的挑戰。
我們嚐試過跟視覺做一些融合,用我們的激光雷達做了測試,效果非常好,我們把車變成長方體,當然遠距離看背麵是正方形,近距離看是長方體的,這是做得非常成功的(PPT),這是做路徑規劃,這是我們的合作夥伴;這是融合的點雲,我們發現掃描已經達到很好的效果了,美國總部應該在這個方向,這是在我們公司門前掃到的非常好的效果(PPT),這是說的整個軟件,軟件這塊細節我不多說了,這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奔馳、現代、起亞、尼桑等等。
大致的情況是這樣,中午我們在一起吃飯可以再交流,感謝大家,時間很有限,謝謝!
現場小插曲:
李德毅:現在量產規模怎麼樣?
湯勁鬆:具體的數量我不太方便說,因為跟我們具體生產有一些分包的東西,但是我可以跟你說完全量產化,已經不是我們自己做組裝了。
主持人:我有個問題,你們要做兩個,你算成一個,現在你們的路線圖上應該是120度的,如果這樣沒辦法實現360度。
湯勁鬆:目前為止我們是在前試。
主持人:那停車就得用其他的,但是也要跟雷達進行結合。
湯勁鬆:當然,有的車很高檔,這是基於成本的,我後麵願意裝當然我們很願意。
主持人:最基本,前麵兩個120度。
湯勁鬆:對。
提問:我是一位日本留學生,我想問一下關於現在都會有一些開源的SDK之類,還有支持的,我想問一下Quanergy有沒有這樣的開源嗎?
湯勁鬆:我們也是有的,至於開源不開源這個事,我們也是有討論,也是說分階段吧,剛剛李博士問到量產的問題,因為有可靠性穩定,我們早期還是絕對保持可靠性,其次我們更新很快,不是說不好,因為不能說這個就停了,從1-10,要變成11、12、13,現有還是要更新,現階段更新的很多,有些不是太方便,到一定程度也應該會,但是現階段我們更新很多,餘博士在領導產品的更新開發,我們更新很多很多,其實用戶反映非常良好,我們會給它免費的(更新),所以SDK也是一樣,這個還得要一步步來,早期我們寧願把產品做好,形成一個量,量是商業化的,我們要對商業負責,我們把產品做好這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昨天餘博士跟我在高鐵上談這個事,我們的態度是不死板,哪個東西對用戶推動最有益,我們一定會做。
最後更新:2017-05-24 17: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