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數據:共享是前提
21世紀的大數據是鑽石礦,數據發展特別要打破互不相連的“信息孤島”和”荒漠化”。在未來,在共享經濟的引導下,公開數據將會是大數據行業一片藍海。
規範與發展相關大數據的應用再次被提上了政府議事日程。
大數據
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時,重點提到了確定發展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通過“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會議要求按照安全為先、保護隱私的原則,優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部門、區域、行業間數據開放融合、共建共享。同時還提出要集成醫學大數據資源,構建臨床決策、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支持係統,拓展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傳染病疫情預警等應用。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等。
“其關鍵在於構建與共享。不僅發展互聯網醫療如此,整個互聯網+產業都是如此”,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強調了“優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數據開放融合、共建共享”等發展理念。在天眼查創始人兼CEO、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柳超博士看來,大數據由於其自身的低成本特點,任何機構都可以成為數據巨人,尤其是在政府大力倡導“政府公開數據”的大背景下,任何有技術變現能力的實體都可以迅速成長為數據與技術的巨人。
隻有共享經濟數據才能無限放大。李克強總理日前在貴陽出席“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時說,這不僅僅是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創業創新門檻,實現閑置資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此外,共享經濟的另一大特點是,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可受益,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1世紀的大數據是鑽石礦,數據發展特別要打破互不相連的“信息孤島”和“荒漠化”。“我們有80%的數據在政府這裏,除了涉及隱私和國家安全的數據,我們都要通過政府信息平台實現數據的共享。”在未來,在共享經濟的引導下,公開數據將會是大數據行業一片藍海。柳超把公開數據定義為能夠被每個人可持續的追溯的數據,“每人、可持續、追溯”是公開數據的必備三要素,缺一不可。第一,如果一個數據隻是有一部分人可以訪問,那它絕不是公開數據。第二,公開數據是可以看到從哪裏來的。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數據,我們是可以追溯到它是來源於政府的公示網站,還是來源自新聞網站,還是來源於貼吧。第三,公開數據是可持續性的,就是你今天看它有,明天看它還有。
與共享經濟相關的信息化、社會化融合,所產生的價值是超乎想象的。李克強總理還表示,大數據新業態代表的創新理念要和傳統行業長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結合,推動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發展,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新動能蓬勃發展、傳統動能煥發生機,打造中國經濟“雙引擎”,實現“雙中高”。互聯網+、大數據在改變著傳統業。柳超表示,總理的講話點明了大數據的真諦,融合即是連接,連接改造業態,這就是“大數據+”與“互聯網+”的目的。互聯網、大數據在改造著傳統業,這其實是供給側改革的體現,通過大數據提高傳統行業效率。例如,在金融領域,大數據在幫助降低金融行業風險,當技術與金融通過大數據得以效率提升,那麼供給側改革就在大步向前。據悉,天眼查已經構建了完整的、集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聚合、數據建模、數據產品化為一體的公開大數據解決方案,打造了服務不同人群的天眼查係列產品。柳超說:“我們以公開數據為切入點是用公開守護公正,通過技術用公正來保證平等,從而實現我們公平地看清這個世界。”
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基金董事長伍翔表示,我國信息化發展已步入深水區,發展大數據與各個行業的融合創新已成為國家創新驅動重要抓手,大數據正在點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給各個領域的行業創造了諸多機遇。在大數據與金融跨界融合的總體趨勢下,使大數據加金融產生了“1+1>2”的效應。
當然,發展大數據,必須高度重視大數據安全問題,它是政府、企業、用戶共同麵臨的問題,世界上的任何政府、企業、組織、個人都難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必須深化合作、共同應對。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8-13 2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