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哲思

哲學,是我原來向往但沒有好好去學的學科。向往,因為聽人說,哲學使人聰明。沒有去好好學,是因為我大學時的《馬克思哲學》沒有讓我感受到哲學的樂趣。
這次,公司組織的培訓,一位來自中科大哲學係的教授(我不清楚他具體的職位,暫以教授相稱)讓我領略到哲學的樂趣和哲學的神奇。一張張“神奇”的圖片,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我明白哲學原來可以是這樣……而我們公司的姚總推薦我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真正引我進入哲學的世界。
我是誰?一個看似簡單到不用問的問題,但你把它當做問題時,確能帶我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思考。我叫某某,如果當初我父母沒有給我起這個名,我還是不是我?如果我沒有出生,還存不存在我?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會不會存在另一個我?如果有另一個我,我怎麼知道他是我?隻是相貌一樣,還是思想一樣?到底什麼是我,而我又是誰?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沒有標準答案。也許我就是我,沒有為什麼。
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左顧右盼,對每個事物都充滿好奇,都想知道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但隨著我們的長大,我們被告知這是什麼,是這樣的。開始我們會懷疑,但久而久之,我們潛意識裏覺得“一直都是這樣,就應該是這樣”。書本上的知識,也都告訴我們是這樣,隻有這樣才是對的,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分。當你還是懷疑時,麵對別人的“你傻啊,這還不簡單,就是這樣這樣……”。也許你還是懷疑,但麵對周圍人都認為那樣,你也漸漸的告訴自己,就是那樣的,沒有為什麼,如果再問下去,別人隻會當你傻,和你漸漸的疏遠。漸漸的,我們已經麻木了,書上這麼說就是對的,一直是那樣,就應該是那樣。麵對自己的沒有見過的事或疑問,聽著別人的解釋,看著書上或網上的解釋,我們習慣了,“哦,原來是這樣”。久而久之,我們忘記了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漸漸的麻木於我們認識的“現實世界”。
哲學的特征在於追問本質,不斷反思。這種思想能給我們很多啟發。如,觀察與直覺不等於理論和科學。哲學在內容上,哲學的反思對象無所不包;在深度上,哲學的反思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我們學習要有正確的態度,像我這樣隻是業餘愛好哲學的工作者,更要注意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意義,不能沉迷而不自拔。首先,哲學的學習不僅僅取決於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結合自己理性的分析。書上的知識,隻能說明是現在公認的理論,卻不一定是真理。所以,我們學習時要多問為什麼,這樣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更能讓我們深刻的理解這個理論。其次,遇到身邊的事,哪怕理所當然的小事,也要多問問自己為什麼。當然,如果不想被別人當作異類,最好不要把那些問題都拋出來。當然也不是隻是自己獨自一個人想,可以自己在網上查,和喜歡哲學的朋友探討。再次,要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熟蘋果的落地,引發萬有引力的思考;字體藝術,引發計算機顯示的革命等等。看似不相幹的事,卻有著聯係。也許世間的事物都是有聯係的,所以我們要勤於發現這種聯係,並運用這種聯係來提高我們工作效率或改善我們的生活。最後,如果有時間,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多看看別人的思想,來啟迪自己的思路。多在專業的論壇上,和一些名人的博客上,看看別人的思路和方法,來提升自己。
原來很少寫文章,不是自己沒有想法,而是自己才疏學淺,覺得不配談論發表看法,招大家笑話。從另一方麵說,自己沒有被別人批評指正的勇氣,更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好多時候,自己的觀點不說出來,自己不知道那是錯的,而自己反而一直當那是對的。希望我從此刻開始Open起來,就算自己錯了,也可以有一種坦然麵對並改正自己錯誤的風度。
最後附上劉飛老師的一句話“知識可以帶給我們一些結果,但那不是我們學習他的理由”。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4:57

  上一篇:go 中國黑客對比東歐 菜的不是一個檔次
  下一篇:go 雲計算與大數據催生黑暗麵 用戶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