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0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說:不會玩的孩子,30年後將找不到工作,你信嗎?

1

近日,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馬雲爸爸再一次語出驚人。他說:

“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以下是他的全文:

“知識是可以學來的,但是智慧是一種體驗,所以我們人類和機器未來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是體驗的競爭,這對我們今天最大的挑戰,是教育體製的改革。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強迫孩子去背,不讓他們去玩,不讓他們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你沒有辦法去競爭這個時代。

過去的兩百年是知識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未來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機器將會取代我們過去兩百年來很多的技術和科技。

所以這迫切要求各國、各地區、各個家庭高度關注未來孩子的教育。”

2

馬雲的這段話給我很深的觸動。

看看最近二三十年,有多少工作被機器取代了?

各種窗口的售票員被機器取代,無數車間的生產崗位被流水線取代。

就連各大醫院的收費窗口,也被支付寶和微信攻占了。

古人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千金容易揮霍,一技之長才可靠,這是沒錯的。但是於今時今日而言,一技傍身已經沒有保障了,因為你的那一技,可能分分鍾就被機器取代。

2016年,人工智能“阿爾法狗”擊敗人類圍棋高手,引起熱議。

麥肯錫一份報告分析: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近60%職業的30%的工作內容可以被自動化替代。

有了無人駕駛技術,專職駕駛員可以被取代。

以前大夫的望聞切問,現在大部分都由機器在做:驗血驗尿、B超、CT、X光、磁共振......部分手術也已經由機器操作。

在將來,門診大部分醫生的職位,也很可能被電腦取代。

如果連醫生這樣高知的行業都要被電腦取代的話,藍領們的工作更是輕易被機器代替。

有人說,下一代人,一輩子平均要從事5份工作。不是說下一代人不安於現狀,而是有些崗位會逐步消失,有些工作會慢慢被機器取代。

細思極恐,我第一次慶幸自己即將老去,不必被迫換許多工作。

3

有人總結,說現在就兩件事最賺錢,一件是幫你節省時間的;另一件是幫你打發時間的。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快遞、外賣等等無數新興的東西,都是為了給我們帶來便利,幫我們節省時間。他們洞悉宅男宅女的宅性,花樣百出地賺我們的錢。

可是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幹嘛呢?看電影、打遊戲、喝咖啡、健身、旅遊......這些行業的佼佼者們,深知閑極無聊後人們有什麼需求,便想方設法地賺我們的錢。

他們能正著反著賺我們的錢,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的需求,所以他們才能滿足我們、引導我們。

想起兩年前準備把二寶送托班的時候,和諾曦爸爸閑聊,說我以後能做什麼。

諾曦爸爸難得一次侃侃而談,說可以做的事情多了,比如誰誰想到一個別人沒想到的問題,申請了一個專利;誰誰注冊了一個網站,幫人做什麼什麼事情;誰誰想出了一個新招解決一個小問題,拉到多少風投......

言外之意:隻要你有心,就能發現新機會。

我無言以對,作為全職媽媽被圈在家裏好幾年,除了孩子和小區的大媽,我誰也不認識,除了屎尿屁,我什麼也不知道,除了奶粉尿布油鹽醬醋,我啥也不買。

脫離社會這麼久了,都不知道各行各業是個什麼樣子了,還能創啥新?異想天開吧!

每天關在校園裏的孩子和全職媽媽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

孩子們每天從清晨到深夜,不是公式就是定理,不是古詩就是英語,不是背誦就是默寫,不是計算就是推理......兩點一線,和生活和社會都脫節。

你沒體會過懶癌犯了的時候有多懶,怎會明白穿著睡衣吃外賣的時候有多爽?

有知識,沒體驗,創新和智慧從哪裏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這樣的時代已不複存在,這樣的人注定會被淘汰。

4

我們總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孩子,幫孩子做選擇,代替他做決定,希望他們少走彎路。

父母靠一門手藝而生活過得不錯的,便特別重視讓孩子學手藝,比如開沙縣小吃店。

父母中學沒畢業出來做生意發了家的,往往不太重視讀書,這一點在沿海地區比較明顯。

父母通過讀書離開了農村改變了命運的,通常對孩子的學業抓得特別緊。

想起小時候,奶奶特別希望我和堂姐去學裁縫,希望堂哥們去學理發,她說學一門手藝,一輩子不愁。

如今,滿大街也找不到一家裁縫店了。

那些捧過國企鐵飯碗的老人,千方百計把孩子弄去頂替自己的崗位,若幹年後,他們的孩子人到中年,卻被迫下崗了。

這個時代的發展之快,變化之大,超越我們的想象。

許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事物,30年後,它們可能都不複存在了。一些我們現在認為至關重要的能力,30年後也許都可有可無了。

我們的經驗,有可能對孩子毫無益處。

那麼,我們到底要教孩子什麼呢?什麼東西是機器、是電腦無法取代的呢?

不是知識,不是手藝,而是馬雲說的智慧。

電腦比我們有知識多了,機器比我們的手藝精密多了,但隻有人才有智慧,有感情,有體驗,有審美,能創新,這些才是無法被取代的。

裁縫的工作分分鍾被機器取代,但服裝設計師的工作不會被取代。

油鹽醬醋可能被機器取代,但琴棋書畫不會被取代。

5

不是說語數英和讀背寫不重要,知識,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相當重要的。但有些東西,可能比知識更加重要。

不要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裏,不要讓孩子的時間全部被語數英占滿。

請給孩子留一些時間玩,哪怕他搞破壞,哪怕他隻是發呆。讓孩子體驗無聊,他才會打發無聊,讓孩子感受寂寞,他才會排遣寂寞。

給孩子機會,讓他去接觸琴棋書畫,去感受藝術的美和痛。

給孩子機會,讓他觸摸真實的生活,去感受生活的苦和樂。

帶孩子去旅行,欣賞城市的繁華,體驗鄉村的質樸,有詩有遠方。

讓孩子做家務,明白一日三餐如何準備,知道髒衣臭襪清洗不易。

總之,我們應該盡量豐富孩子的生活,而不是把他培養成知識單一的人。30年前我們的成長經驗,恐怕不足以應付孩子30年後的人生。

—End—

諾曦媽媽:華東師大教育學碩士,兼修心理學,講科學、接地氣,分享幼兒的性格和智力培養、二胎、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經驗。微信公眾號:諾曦媽媽(ID:nuoxi-mama),歡迎關注!

最後更新:2017-08-29 15:58:14

  上一篇:go 陳羽凡近照曝光,陪兒子吃飯嬉鬧,白百何不管兒子隻顧自己瀟灑!
  下一篇:go 剛剛,公布重大文件!馬雲劉強東笑了,這類人將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