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玩家實錄:投機者博傻 理性者長持並回避ICO
摘要
“今年三四月份開始接觸,現在大概翻了幾倍。”某東南沿海省份四線城市的一名虛擬資產投資者李丁(化名)日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今年三四月份開始接觸,現在大概翻了幾倍。”某東南沿海省份四線城市的一名虛擬資產投資者李丁(化名)日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李丁無疑是今年以來這輪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資產狂潮的獲利者。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已從6000餘元/個,升至近期的超過30000元/個。
在開始投資虛擬資產前,他曾參與過帶有明顯傳銷屬性的資金盤;在參與資金盤之前,他的專長是修理貨車,並擁有一間小型修車鋪。
資金盤運營者轉戰虛擬資產
所謂資金盤,是指沒有造血功能,拆東牆補西牆,以後加入會員的錢支付給先入場會員的金融傳銷。因其誘人的高回報,過去幾年層出不窮。李丁所謂資金盤項目,是指謝爾蓋·馬夫羅季創立的“MMM金融互助社區”,其以“金融互助”為旗號吸引散戶資金,曾是國內風頭十足的資金盤項目;在2016年初央行、銀監會等四部委點名警示後式微。
李丁的一位朋友龐片(化名)經曆與李丁頗為類似。
“過去五六年在運作資金盤,沒賺到什麼錢;今年從比特幣、萊特幣那邊賺到兩三倍。”龐片表示,目前其已將重心轉移至虛擬資產的投資,“很多過去玩資金盤的人,現在多少都有在投資數字資產。”
李丁、龐片認為,虛擬資產跟資金盤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關鍵還是進入的時點,你進入得越早,自然賺得越多;後麵的人買單。”
“目前很多ICO項目隻有一張PPT,融資方攜款潛逃的風險巨大。”對於ICO項目的風險,北京一位律師對記者表示,目前大量參與其中的散戶投資者並不關心,“很多時候也沒有能力關心項目前景,隻是期待價格暴漲,讓後來者接盤。”
律師繞道ICO
與李丁、龐片這樣的投機客不同,北京一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丁仁(化名)對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虛擬資產有自己的理解。
“我有一個客戶在做跨境比特幣方麵的套利,比如在美國以更低的價格買入,然後在韓國、日本、中國等市場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丁仁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約三年前,其經由客戶接觸到比特幣,“我們探討它的合規性,甚至從反洗錢、跨境資本監管的角度進行了討論。”
“然後我用一周的時間,把和比特幣相關的境外資料都看了一遍。”該律師對記者說,“做一些自我分析和判斷,我覺得手上持有這些資產也不是一件壞事。”
最開始,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了解境內外資金如何實現轉移,“在美國和中國我都注冊了比特幣的賬號,並分別投了一些錢,美國大概有4000多美元,國內大概1000人民幣”,後來發現他發現,“國內技術更先進、速度更快,便把國內的投資金額放大到數十萬人民幣,平均每個幣成本大概是17000-18000元”。
“之前是逢高賣掉,逢低買進,做過好幾次交易,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現在已經切換模式,打算長期持有。”丁仁說,由於比特幣自身的稀缺性,持有比特幣長期的增值空間比交易更為可觀。
他同時還對以太坊、萊特幣做了部分投資,但主要資金還是集中在比特幣上。
“我可能會持有更多,但是我持有的出發點會不太一樣。比如說,在中國外匯和美國匯率產生震動時,我可能會在中間做一些風險對衝,全球資產配置也是有可能的。”丁仁說。
丁仁同時表示,對於國內目前非常火熱的ICO項目,他“不會去碰”,原因是“太瘋狂了,很像90年代深圳交易所,人們用現金去證券交易所買股票,大家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
“ICO項目早晚會被監管,在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方麵,監管會製定出一定的規則給投資者。”丁仁表示,出於律師的謹慎,在監管措施落地之前,其將對ICO項目繞道而行。
(原標題:比特幣玩家實錄:投機者博傻 理性者長持並回避ICO)
(責任編輯:DF354)
最後更新:2017-08-31 1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