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六問百度騰訊阿裏 [

本文以Q&A形式來分析三大互聯網巨頭當下的“移動”處境。我草擬了6個問題,分別是營收、核心業務、移動策略、發展預測、威脅挑戰和額外的機會。用同樣的問題來解讀行業的領頭羊(即文中的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看看移動互聯網對它們來說分別意味著什麼。希望能讓讀者對當下移動互聯網之大勢與格局、各家優劣一目了然。 
  微信,從一定程度上占領了手機QQ本來應該搶占的山頭。這是騰訊自己在破壞自己。阿裏巴巴,拆分出幾十個事業群。你可以說是資本重組甚至造概念之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馬雲想淘汰龐大阿裏體內的墮怠基因,還每個人與每個小團隊以創業與求生的激情。這是阿裏自己在破壞自己。 
  而百度,如果不是2012年被奇虎360紮了一刀,它多少有些恍然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風範。移動年代行近,它沒有及時破壞自己。一個原因是,其當家人嚴密的邏輯思維,沒有推斷出移動互聯網上怎麼個活法,沒想明白這個,不敢動。 
  是的,破壞有風險,移動需謹慎,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風險與創新要求皆高的互聯網。我不太看好移動互聯網中短期的成長,更認為移動互聯網過快的發展,有可能進一步洞穿現有行業的盈利法則。這對大公司而言,會是前所未有的威脅,對創業者而言,更是翻越不了的溝壑。 
  百度:移動時代的亮相失敗 
  Q1: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對百度的營收衝擊有多大? 
  百度在2012年Q2、Q3的營收同比增長隻有59.8%和49.7%,而此前8次財報裏,營收同比增長從未低於70%。我的判斷是,即便在Q4這個營收黃金季,百度的營收增速也不可能重上80%(事實上,這個數字隻有41.6%)。不能簡單地把搜索下降的主因歸咎於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但至少現階段,用戶花更多時間在移動端會是負麵影響。 
  Q2:百度的核心業務在移動互聯網上表現如何? 
  百度的主要收入來自搜索廣告,但在移動互聯網上,搜索廣告的曝光率和點擊率都明顯低於PC端。同時,很多老客戶在移動網站的建設上要比Web滯後多了,這也影響到廣告投放的效率。 
  Q3: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產品策略是什麼? 
  從目前來看,移動平台的搜索廣告價值是個世界性難題。去年冬天,百度傾向於在移動互聯網上獲得更多的流量入口。比如2012年被重點提及的兩個戰略:地圖、雲平台。而去年11月融到的15億美金,傳說也會用於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入口投資。 
  Q4:我們應該看好百度嗎? 
  很難看好。首先,單純的地圖難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一位百度地圖內部人士跟我說:“地圖的商業邏輯無非是通過地圖推薦商戶。但用戶使用地圖時,卻是有明確目的的搜索,他的預期隻是獲得一個精確的結果,而非更多的推薦。”換句話說,地圖想從工具跨越成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首先的障礙就是用戶對你的定位認知。這不是在地圖上加美食搜索的功能就可以解決的。在尋找美食、周邊商家時,用戶的第一入口肯定還是點評類App。 
  其次,雲平台又是怎麼個項目呢?雲平台是百度無線業務的重磅產品,但從市場反應看,用戶對它的認知還停留在“PC網盤”層麵。按李彥宏透露的數據,百度雲的注冊用戶現在衝到了3000萬,但其中80%用戶是搶購、病毒營銷、抽獎等活動帶來的,活躍度不高。 
  Q5:百度的競爭風險來自哪裏? 
  百度移動搜索的市場有可能進一步被削弱,最危險的外部對手是奇虎360。其實奇虎的競爭來得很光明磊落:在核心業務上直接公開競爭,通過手機助手等業務早早布局移動端的渠道。對百度這類期望從工具App獲得移動入口的企業來說,如果渠道被競爭對手把持,就是如鯁在喉。 
  其實,百度要麵對的最大敵人是自身的決策管理。作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這麼多年下來,百度除了貼吧和知道,幾乎再沒做出過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略產品,問題顯然不隻是缺少狼性。 
  Q6:百度還有哪些額外的機會? 
  百度手上有新融來的15億美金,最好的機會可能是投資並購。曆史上,百度做過幾筆漂亮的收購:去哪兒、hao123,對愛奇藝的投資也算是合格的。 
  要獲取移動互聯網入口,最佳的收購目標是UCweb和大眾點評。前者能補充移動互聯網搜索的進入流量,後者能成為用戶生活搜索的出發點,但對這兩家的投資並購難度很大。市場傳聞,去年UC曾對百度開出過整體打包10億美元的價碼,但雙方沒有談成。而在今天這個立場上,百度隻會付出更多。最近盛傳的百度無限接近的金山控股案,最多算是第三選擇:可以通過發展移動端的桌麵安全,來鉗製主要的對手奇虎,並為自己的客戶端產品引流,但這充其量隻是個備胎。 
  騰訊:微信談不上船票,收入滑坡很難避免 
  Q1: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對騰訊的營收衝擊有多大? 
  騰訊的業務模型以遊戲為主,每年的營收在有寒暑假的Q1和Q3會達到兩個環比峰值。但2012年的Q3收入環比增長僅有9.9%,和Q2的9.1%差不多。3月即將發布的Q4營收環比預計更低。 
  遊戲營收的增長放緩是騰訊麵臨的主要問題,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會加重這一趨勢。過去,騰訊的用戶生態是用QQ平台來拉動遊戲、內容服務和增值服務等各種衍生業務。而現在,QQ在PC端下滑的影響,開始顯現到各個平台業務上,這就好像水源枯竭。 
  Q2:騰訊的核心業務在移動互聯網上表現如何? 
  我了解到的可靠數據是,QQ和Qzone在PC端的登錄數,年同比跌了至少10%,移動端的增長超過這個幅度,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騰訊能對外宣布業務數據沒有下跌。但附著在QQ上的會員、黃鑽、紅鑽等增值業務的下滑是無可挽救的,而移動端還基本沒有收入。可能的未來是,QQ這些特有的增值業務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慢慢淡出曆史舞台。 
  最讓騰訊恐慌的一點是,手機QQ的在線規模雖然在增長,但用戶消息量卻下滑嚴重,每日的消息總量已經被微信超越。Qzone的移動端活躍度也遠低於PC,日圖片上傳量也被微信追上。這大概是小馬哥最終下決心要拆分無線事業群的主要原因。
  Q3:騰訊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戰略? 
  微信,地位No.1,毋庸置疑。分工應該是:張小龍搞平台,戴誌康搞電商,海外繼續砸錢擴張,遊戲今年必須搞起。是不是很分裂?然而大公司的業務,本身就是相互妥協的產物。移動搜索、公眾平台優先級都不是那麼高。 
  手機QQ業務,這對騰訊來說一直是另一條生命線。對騰訊來說,最好的結果肯定是微信起來,手機QQ也起來。目前手機QQ仍是個日登陸量幾千萬級別的產品,仍被認為有成就第二春的極大可能。 
  另外,在原有的無線業務裏,手機管家被認為是極其重要的防禦性產品。這個道理和百度一樣,誰也不想被老周卡住喉嚨,尤其是已經吃過一次虧。 
  最後是手機遊戲。據說騰訊內部立項了十個以上的手機遊戲項目,原有的頁遊團隊會率先領導這一轉型。按照騰訊一貫的“借鑒”能力,這十幾個產品也都是有國外參照物的。快速跟進,對騰訊而言還是必須的。 
  Q4:我們應該看好騰訊嗎? 
  相比於百度,騰訊目前遭受的營收衝擊更直接,也更嚴重。但騰訊給外界的印象卻好一些。畢竟,微信在過去的一年內給我們太多的驚喜。 
  假如微信在今年Q1、Q2期間用戶規模能達到4億,對於商業化而言,已經是個不小的盤子了。背負著“移動互聯網船票”之名的微信,必須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來支撐騰訊200港元的股價。而在騰訊內部,張小龍卻明確表態自己不碰營收(我認為是明智之舉),新推的4.5版本的語音提醒和聊天室功能也的確看不出往商業化上靠的跡象,這就不得不由馬化騰來考慮了。 
  移動電商和支付在2013年都不會有什麼起色,手機遊戲是最直接可能的贏利點。不管是通過微信還是手機QQ,騰訊都仍握有強有力的渠道,但手機遊戲的收益能不能達到人們對騰訊的盈利預期?這個無法判斷。從中長期看,手機遊戲的性價比還比較低,主要體現在:第一,極度依賴渠道,獲取用戶成本更高;第二,付費習慣需要重新養成,ARPU提升有難度;第三,有效渠道減少,怎麼健康利用微信和手機QQ的渠道是很大的挑戰。 
  總之,騰訊能給我們的預期是很美好的,抗風險能力也很強,但確實存在一種可能,就是當它熬過這一冬,看到的是市值縮水。 
  Q5:騰訊的競爭和風險來自哪裏? 
  麵對移動互聯網,騰訊的風險有點像當年創業時小馬哥發不出工資的窘境。隻不過區別是,那時候是找不到盈利模式,而現在是傳統的盈利模式被顛覆了。在這種情況下,唯有順應顛覆,重建一套商業規則和營收體係。想清楚:下滑的業務能否有挽救或延緩的餘地;手機遊戲業務上如何盡快找到突破;移動互聯網上怎麼給出清晰和合理的產品生態圈。 
  在移動互聯網上,騰訊還要避免慣有的高舉高打戰術。騰訊在PC時代,插根扁擔都能開花,這種戰績容易讓管理層陷入到大投入先產出的思維定勢裏。在移動時代,過大的人力、財力投入得到的也可能是負擔。比如,當30個產品經理都在想手機QQ下個月該增加什麼新功能,這條生命線煥發青春的機會也就葬送了。 
  至於外部競爭,在這個時間點上看起來都不那麼重要,即便是來勢洶洶的奇虎。 
  Q6:騰訊還有哪些額外的機會? 
  投資。騰訊的投資部門去年也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藝龍和易迅都很被公司內外所認可。同樣,借助所投企業,騰訊在垂直領域和移動領域也可能獲得突破機會。移動電商對於易迅而言還早了一些。易迅首先要做的是在更多城市站住腳,看看能否削弱京東的市場份額。 
  O2O。3~5年來看,O2O會是個趨勢,也是騰訊可能抓住的機會。一直以來微信在這方麵的造勢說明騰訊內部對於本地電商和O2O是有共識的,也是研究和布局很早的。微信確實提供了很多曲線救國的可能—在那些過去看不見,或者希望不大的領域裏。 
  阿裏:移動時代對電商的衝擊未到,但時刻準備著 
  Q1: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對阿裏營收的衝擊有多大? 
  2012年上半年,阿裏營收19億美元,下半年漲勢良好,預計全年可達到50億美元。相比前兩家遇到的困境,阿裏目前壓力應該不大。 
  Q2:阿裏的核心業務在移動互聯網上表現如何? 
  電商強品牌做移動時,PC時代的品牌效應會得到繼承。但隻要外界環境沒有大改變,用戶在移動端的網購需求是對PC端需求的替代,所以就算移動端收入份額上升得快,也不會對總收入有太大的幫助。 
  Q3:阿裏在移動互聯網上采取什麼戰略? 
  阿裏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營業務的移動端拓展,也就是移動電商。這本來就是交給一淘的團隊來做的,伴隨著這次拆分25個事業部,無線事業部也走向前台。 
  第二部分則是集團內的其他力量。雖然馬雲在全員郵件中說“本次組織變革也是為了麵對未來無線互聯網的機會和挑戰”,但這絕不僅僅是抬高無線事業部的地位。阿裏管理層早就默許集團各團隊擴張自己的無線試驗田。在拆分之後,除了無線事業部,至少還有14個事業部會啟動自己新的無線業務。優勝劣汰,這多少有點叢林法則的味道。 
  第三部分是外部的收購。微信的成功確實讓阿裏擔心錯失額外的機會,開始提防暗度陳倉的電商我們這一生革命。因此,阿裏需要在其他平台上嚐試機會,比如投資陌陌,比如給新浪微博暗送秋波。 
  Q4:我們應該看好阿裏嗎? 
  阿裏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是IPO,馬雲心目中的那個時間點很可能在2014年初。受到跟雅虎簽的贖身協議的影響,必須爭取高估值上市,這個壓力不小。但考慮到還有一年的時間,可能發生的事情很多。或許阿裏手上還攥有一些利好,比如來自金融領域。 
  Q5:阿裏的競爭和風險來自哪裏? 
  眼前,阿裏確實被雅虎的贖身協議拴住,所謂組織架構的一拆七、拆二十五,以及整體上市,年底可能的再度整合,都是為了講一個更好的資本故事,但這不能看作是阿裏的風險。 
  阿裏的業績勢態仍然不錯,但卻極其依賴於整體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從大的方麵看,國進民退的經濟勢態,對嚴重依賴於中小企業生態的阿裏來說,絕對不是個好事,而國家政策風險和經濟主管部門的態度,也是阿裏所必須考慮的。這裏如果成為阿裏的瓶頸,就存在未來兩年業績滑坡的風險,之所以這麼早啟動IPO準備,除了留有緩衝時間外,很可能也是對長期的經濟形勢不看好。 
  據說在2012年年初,阿裏內部曾提出過一個扶持淘寶大賣家的計劃,把大賣家作為中小企業來扶持,也是現在阿裏對外說的“小而美”計劃的一部分。或者說,讓大賣家真的自己能成為一個產業鏈裏的重要參與者,讓大賣家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就是讓阿裏的抗風險能力更強。我認為這是阿裏自身對於經濟環境思考的產物,不管後續來看這是否成功,都是阿裏未來仍會思考的。 
  另一方麵,既然市場都認為微信在電商領域有曲線救國的可能,那對阿裏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阿裏和無線業務關聯的各個團隊,都把微信當做重要的參考對象和競爭對手,這其實也是一個信號。在電商領域裏,不排除會有顛覆性的我們這一生革命,但這個我們這一生革命,阿裏希望主導權在自己手上。 
  Q6:阿裏還有哪些額外的機會? 
  對美團的投資現在看起來是挺成功的。至於O2O,我認為阿裏比騰訊更渴望抓住。文章為https://www.chengxlunwen.com/小編提供。

最後更新:2017-04-03 18:51:59

  上一篇:go 是時候該支持 360搜索 了
  下一篇:go 搜索大門,搜狗走進來,百度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