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1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真正的物聯網其實還沒有來

當前,物聯網的概念被吵的如火如荼,智能家居、車聯網、共享經濟、智能穿戴以及大數據等不斷在消費領域推陳出新,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戴上了芯片,配上APP在雲端為我們提供大數據服務,願望總是美好的,大部分的智能消費品仍停留在感測、記錄、上傳的階段,而APP裏麵除了簡單的數據及圖形化的顯示之外也沒特別的功用,既稱不上大數據也談不來雲端的服務,這些產品可以稱得上是聯網產品,但不代表物聯網。
物聯網生態鏈
在新觀念的普及之初,必然會伴隨一定程度的混亂,物聯網也是如此,物聯網能夠想象的太多,需要整合的也太多,平台、應用、協議、安全措施乃至設備、芯片等領域,涉及麵太廣,大家都想搶這塊大餅.

以目前正火的智能車載係統為例,福特找了微軟、BMW與 Tesla 爭相開發自家係統,Google 與 Apple 則接連發布車載係統服務,卻並非每一家車商都願意合作;一套車載係統都還在百家爭鳴,要統一消費者家門的智能家居談何容易,Google Home、Alexa of Amazon、Apple HomeKit、Fibaro...。為了避免我們的智能家電如同過去 20 年來影音載具之爭,造成家中的錄像帶、LD、BlueRay 因為更迭頻仍而成為科技設備藝術憾事重演,人人都有智能家居的想法恐怕得再等等。
物聯網產業層次圖
除了整合服務平台之爭外,各種傳輸芯片放在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中,比如衣服、牙刷、計算機、家具、鍋碗瓢盆...等,表層的物品省電模式用戶互動習慣設計問題,中層的物品電能續航力問題(藍牙4.0的重要性),底層的跨物品、跨設備傳輸協議也還沒解決;在上述一係列從協議、互動設計、電力、平台等問題解決前,廠商不敢貿然投入資金從事生產設備與技術革新,消費者無法建立穿戴式設備使用習慣,物聯網服務也就難以普及。

亂世出豪傑,時勢造英雄,物聯網產業正在建構產業基準,誰成為設立標準的人,就能如同 Apple 與 Google 掌控手機產業生態係一般,成為最大的收益者。更為重要的是,讓網絡從計算機等運算設備走入生活、生產環境中的每項物品中,讓生產流程整體的效能提升,並且能配合生產需求實時控製產線的配置、資源、目標等,一但沒跟上將不隻是喪失競爭先機與賺錢機會,更是整個產業可能被根本取代的重要決策,可以說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航大物聯(www.leadtorch.com)認為麵臨物聯網帶來的係統性全麵改造,廠商應從小係統產線慢慢開始改變再整合進完整的生產體係中,但牽涉生產資本的投入仍然龐大,更關係到生產與消費流程的修正、改造乃至於消費服務流程的重購,影響甚廣,而企業在確認投資成效或是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可選購並且配合大量的成功案例前,必然不會貿然投入,這也讓政府不得不投入物聯網產業革新,不然其他政府與國際商業巨頭燒錢成功時,就跟現在 Apple 之吃掉 70% 手機產值、FB 搶了全球 20% 廣告市場一樣,小頭死光,大頭崛起,而且這次不隻是搶進內容與媒體業,而是進入了台灣過往最堅實的生產製造實體產業。

物聯網革新將如同過往的網絡產業革新一樣,造就大者恒大的態勢,強化已有優勢,而非成為新的優勢,不隻是半導體業的轉型需要與機會,更是各式製造業的根本危機。

穿戴式設備雖未普及卻也成了消費市場的敲門磚,大眾逐漸接受穿戴設備與智能家電進入生活的事實,但仍然必須想想,物聯網真的來臨的那天, WannaCry 3.0 勒索病毒可能不僅是綁架你的檔案,還能阻止你進家門、開計算機、用手機、戴手表…

最後更新:2017-08-18 15:02:20

  上一篇:go  物聯網平台之爭 巨頭競合並存
  下一篇:go  ARM與intel的人工智能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