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I 2017 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論壇 | 科學、藝術、 女性之間的碰撞
人工智能與藝術——讓炫酷科技多了一抹柔情
藝術創作被稱為人類特有的高級的、複雜的、極富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但在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的今天,工程師們能夠通過算法創造出令⼈人震撼的視覺作品,並且,用 AI 係統撰⽂文寫歌已有不不少例例⼦子。藝術的選擇非常廣泛,人工智能也讓藝術看到了更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的發展中,它們將碰撞出怎樣強烈的火花?
以目前最大流量的對話式人工智能 —— 微軟小冰為例,通過其“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聯合創作”模式,用戶可以將一張圖片發給小冰,而它會根據圖片作一首詩。在此,我們嚐試將中國人工智能大會的海報發了過去,得到了下麵這樣一首詩。
我獨自向著太陽照進我的房門
催人們相逢隻是相像的麵孔
如夢的翅膀
雖然照亮天空的⼴廣寒
這時候詩人虔誠的祈禱
江水濃蔭裏是小鳥的清脆的歌聲
“陽光”、“翅膀”、“歌聲”,讓炫酷的科技也多了了一抹柔情。
藝術與女性——細膩柔軟的情感特質與藝術創作的天然通聯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仕女圖從南北朝時代開始發展,細致的工筆畫描繪了女性優雅的儀容姿態,成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一個代表;懸掛在盧浮宮的那幅經典的《蒙娜麗莎》畫作,⾄至今已有 500 餘年年,亙古不變的微笑,成為了西方藝術的代表之作。
古今中外,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數不不勝數,女性細膩柔軟的情感特質似乎與藝術有著天然的通聯,而作為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女藝術家同樣不不在少數。馬克、向京、凱綏·珂勒惠支等中外女藝術家用女性特有的視角,留下了一幅幅獨特的作品,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畫上了濃墨墨重彩的一筆。
女性與人工智能——用獨特視角辨析科技發展
無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美女機器人佳佳,還是日本 KOKORO 公司研製的仿真機器人木戶小姐,無一不是女性角色。在剛剛結束的 2017 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馬雲說:“下輩子想當個女人,生兩個孩子,創辦兩家好公司”,對女性工作者的讚許不言而喻。
人工智能、機器器學習這些領域早已不不是男性工作者的專屬領域,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其中,在 CCAI 2017 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大會組委會即組織了了這樣一場完全由女性科技工作者及專家構成的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論壇,邀請到多位叱吒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巾幗英雄,以她們獨特的視角審視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辨析數據驅動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可能性。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自古以來,多人針對一個問題相互討論就是鴻儒大家所為人稱道的一件事件。古有奇文,現有技術。在技術逐漸驅動社會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藝術、女性這三個看似毫無關聯,卻又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詞語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著實是個令人無限暢想的話題。
今天,我們效仿先賢,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機器人中心副主任喬紅為所有參會者邀請到了南加州大學計算機係名譽副教授、機器學習中心主任劉燕,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全球創新學院院長史元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王蘊紅,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副教授張敏與《中國科學報》主任記者王靜等傑出女性,就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各抒己見,為我們共同譜寫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新篇章。
目前,大會 8 折優惠門票正在火熱發售中,點擊這裏火速搶票。
最後更新:2017-07-13 14: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