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最好吃的是人
為什麼我的嘴裏常含口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陳曉卿
2008年,
汶川震後的第五天,
陳曉卿在四川江油,
那裏除了是李白故裏,
還是全世界肥腸的故鄉。
點擊播放
GIF/519K
他找了一家小館坐下來,
正吃得眼淚汪汪,
餘震突然來了。
飯館裏所有人都往外跑,
他卻隻有一個念頭:
我不能放棄這碗肥腸!
方臉壯漢“陳黑子”,
(因臉黑得此外號)
隻要一談起吃,
總是咂摸著嘴兒,
眯縫著眼兒,
滿臉盡是少女的嬌羞。
陳黑子好吃、懂吃,
對各種食物不加挑剔,
尤其熱衷搜尋平民美食,
是圈裏著名的“掃街嘴”。
朋友們聚餐,隻要有他,
去哪吃準是他做主,
而且每次都會有驚喜。
微博上發帖子,
不是在吃,
就是在吃的路上,
要麼就是各種飄著香味的吃後感,
饞得叫人想取關。
這樣一位骨灰級的吃貨,
拍出一部火遍大江南北、
骨灰級的《舌尖上的中國》係列,
真沒人感到意外。
安徽省東北部,
一個偏僻的小縣城高中。
十六七歲的陳曉卿,
正在食堂排隊打饅頭。
“剛出籠的饅頭熱得燙手,
同班一男孩買了兩個,
中間都掰開一條縫,
隨即探頭在廚案上抓了一把凝固的豬油,
迅速抹在夾縫裏。”
“他一邊大口咬著,
一邊狂奔,
後麵是食堂大師傅,
拿著長柄的勺子惡毒地咒罵。”
那男孩是個孤兒,
平時連鹹菜都沒得吃,
曉卿說,
他一輩子都忘不了這個場景。
所以從《舌尖1》開始,
陳曉卿就沒打算,
隻在“八大菜係”裏轉悠。
在他看來:
最好吃的是饑餓,
最好吃的是人,
人情比美食更有嚼頭。
腳步、心傳、
時節、家常···
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
用味道編織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連接人和食物,
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
相聚、別離。
點擊播放
GIF/642K
點擊播放
GIF/990K
點擊播放
GIF/1325K
很多網友都說,
看《舌尖2》看哭了,
眼淚與口水齊飛。
而這,
正是陳曉卿的良苦用心。
點擊播放
GIF/307K
“我們拍的東西,
常常缺乏疼痛感。
表現的更多是刷了綠漆、
鑲了金邊的社會,
而一批解剖社會、
記錄時代的獨立紀錄片,
可能更接近我們本質的生活。”
1992年,《遠在北京的家》。
陳曉卿一直都想拍部反映保姆生活的紀錄片。
有次坐火車回家,
跟在北京做保姆的幾個女孩一趟車,
聽見她們說話時故意卷著舌尖說北京話,
覺得很有意思。
點擊播放
GIF/1168K
《遠在北京的家》
他想起自己剛來北京那會,
每次從車站出來,
不管同行多少人,
車站旅館拉客的都奔陳曉卿,
一眼看出他是個外地人。
《遠在北京的家》
點擊播放
GIF/1033K
幾年下來,
他被北京改變了很多,
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
滿口都是兒化音。
陳曉卿帶著攝製組,
回到安徽無為縣,
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
找到22個第一次去北京做保姆的女孩。
從過完春節她們離家開始跟拍,
一直拍到她們進入北京、
在家政中心找到第一份工作,
然後拍到一年後的春節,
她們又回到農村的家裏。
攝製組是臨時搭建的“草台班子”,
拍攝都在業餘時間完成,
經費有限,出差隻能坐火車,
還常常自己往裏貼錢,
有時甚至要把設備科的人灌醉了,
偷出攝像機去拍。
點擊播放
GIF/564K
“年三十晚上,無為人要煮紅豆飯,
做肉燒豆腐棍子,很香。
但我們拍攝時間緊,沒時間吃飯,
也不能占老百姓便宜。
攝製組的人盯著機器拍別人家團圓,
自己抽空啃點兒方便麵。那滋味!”
這部紀錄片,
獲得1995年四川國際電視節特別獎,
一度看哭了很多人。
直到現在,
那幾個小保姆有事還會跑來,
找那個中央電視台的陳曉卿。
點擊播放
GIF/1156K
二十幾年來,
陳曉卿還拍過很多,
極具口碑的紀錄片。
宏大曆史題材《百年中國》,
自然類紀錄片《森林之歌》、
《劉少奇》、《一個時代的側影》····
他曾是央視最年輕的高級編輯。
中國紀錄片界屈指可數的,
拿過多項國際大獎的導演之一。
但在他的家裏,
沒有一座獎杯、一張獲獎證書,
沒照片,也沒出過作品集,
“我就是想讓觀眾開心,
不需要用什麼作品證明自己。”
對工作近乎變態的嚴苛,
也反映到《舌尖》係列。
那時候,分集導演最怕的,
就是陳曉卿的一個字:
“刪”!
他常常拉著分集導演,
關在機房裏一關好幾個月,
一張黑臉緊貼著顯示器,
興奮得兩眼直發光。
哪個鏡頭必須刪,
哪個可要可不要,
一句話出去“屍橫遍野”。
“能讓他們把一個故事改12遍,
刪得編導直哭。”
《腳步》導演李勇
為了找片中采蜜人花了20多天,
拍攝花了4天,
爬樹采蜜那段4個機位拍了4個小時。
而在最後播出中,
采蜜的鏡頭隻有兩分鍾。
《舌尖2》成片比達到了1∶150,
也就是說,觀眾看到每一分鍾的畫麵,
都是從150分鍾的素材中剪出來的。
《舌尖》有多火?
陳曉卿往大街上一看,
十個店子八個寫著“舌尖”推薦;
每天能接到30多個,
自薦家鄉美食的私信;
談合作的人踏破門檻。
持續發酵的“舌尖效應”,
給他帶來了榮譽,
也帶來了麻煩。
“我老家安徽有種食物叫符離集燒雞,
為了上《舌尖2》兩家老板都來找過我,
東西也很好吃,但不符合我的主題,
拍出來太刻意。”
有人說他不近人情,
但他卻覺得“大義滅親”是件特明智的事,
以後找上門的就可以輕鬆擺平了。
“一般他們處理不了的時候,
都讓我來處理。
因為我也沒什麼朋友,
我也不想做官,都擋掉了,
沒有擋不掉的。”
陳曉卿從來不說,
《舌尖》拍得有多好。
“《舌尖》不過是個盆景,
遠不是他向往的那片森林。”
十幾年前,
江湖上有個流傳甚廣的,
“老男人飯局”。
白岩鬆、崔永元、羅永浩、
老六、楊葵、王小山、陳曉卿···
一群有趣的老男人,
一有空就聚會到一起。
有訴說、也有傾聽,
有默契也有共識。
點擊播放
GIF/742K
圖片來自節目“圓桌派”
對陳曉卿來說,
吃什麼、在哪裏吃,
這些問題,
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
圖片來自節目“圓桌派”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
陳曉卿開始寫美食博客“人老豬黃”。
從大隱於市的江湖至味,
到記憶深處的味覺密碼,
從吃遍四方的掃街嘴,
到飲食變遷的文化之旅,
從食客廚子店小二到飯菜與共那一人···
這一寫,竟是十年。
十年後,《舌尖》火了 ,
陳曉卿卻沒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舌尖了。
他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無聊的飯局,
可最懷念的還是吃了上千次的延吉冷麵,
是沉醉不知歸路的“老男人飯局”,
是與家人一起吃的一頓臘肉飯。
《至味在人間》插圖
陳曉卿說,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來尋找吃的。
他把這些文字化為材料,
佐以故事人情之鹽,
把關於食物的私人記憶,
蒸炒煎炸而成一本書:
《至味在人間》。
白岩鬆說,
“陳曉卿的美食文章,
比他導演的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紀錄片也許無法完全按意願,
文章卻可以信馬由韁。”
就像陳曉卿自己所說,
美食很多時候,
隻跟個人的味覺、嗅覺有關,
“是很私密的體驗”。
《至味在人間》插圖
從姥姥的一壇曬醬,
到外公的一碗臘肉飯;
從北京的一塊鹵煮,
到南京一盆炒螺螄;
一個人的飯館,
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南來北往,
至味隻在人與人之間。
很多人都問,
《舌尖3》什麼時候出?
誰知道呢?
我隻知道陳曉卿一直在吃,
帶著兒子吃,領著朋友吃,
隨心所欲快樂地吃,
活這一生啊,
什麼都得嚼一下。
- END -
來源丨匠心之城
(內容整理自陳曉卿微博、
《至味在人間》、《開講啦》、
《舌尖上的中國》、《遠在北京的家》、
一席視頻、鳳凰資訊、
中國青年報等)
最後更新:2017-08-20 19:29:44
上一篇:
鄭爽新書款全捐出去楊洋的書送一堆贈品,明星出書隻為寵粉絲?
下一篇:
Angelababy素顏直播吹頭發,網友:頭發散亂的她美炸了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