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那年,喬布斯很想摔門而出,但他留下了

作者:華商韜略——畢亞軍

來源:知適 微信公眾號

“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我們就不用談了,你現在就可以走。”喬布斯很想摔門而出,但他留下了。

【1】

1985年被驅逐出蘋果公司後,喬布斯賣掉手裏的蘋果股票,先後創辦NeXT、買下Pixar(皮克斯),誓將被人奪走的加倍贏回來。

但結果並不如意,甚至非常糟糕。

喬布斯賦予兩家公司非凡的雄心和使命,但相當長時間內,他除了對進展極其不滿,就是不停開支票,不停地罵人是狗屎。罵完,接著開支票。

快要山窮水盡之際,一個轉機降臨了。

1988年,喬布斯自掏腰包30萬美元,支持皮克斯製作的《錫鐵小兵》(TinToy),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並引起迪士尼的重視。

迪士尼電影主管傑弗裏•卡曾伯格先是向皮克斯挖人,希望將完成《錫鐵小兵》的領軍人物、也是迪士尼前雇員拉塞特召回迪士尼,但他失敗了——拉塞特對快要傾家蕩產還支持他的喬布斯是死忠,並堅信自己可以和喬布斯一起改變曆史。

“如果你打不過對方,那麼就加入他們。”吃了閉門羹的卡曾伯格於是改變思路,找到喬布斯尋求合作,要讓皮克斯為迪士尼製作類似的動畫電影。

喬布斯有些傲嬌地問卡曾伯格,“迪士尼對皮克斯滿意嗎?”卡曾伯格說非常滿意。

喬布斯又接著問:“那你認為我們對迪士尼滿意嗎?”並在搶先給出不滿意的回答後,提出了希望不隻是幫忙製作,而是雙方合作電影的計劃。

【2】

卡曾伯格覺得喬布斯的提議未嚐不可,他建議先合作三部看看,並邀請喬布斯來談。兩個都被部屬形容為“具有驚人口才的暴君”,坐到了一起。

“暴君們”的談判成了長達幾個月的拉鋸戰,拉鋸的焦點是——合作的電影到底是誰的電影?皮克斯是為迪士尼打工多一點,還是一起當老板多一點?

卡曾伯格堅持要皮克斯打工多一點,也就是授權迪士尼使用其專利技術製作3D動畫,別的嘛,皮克斯就別作指望了。喬布斯則堅決不同意,要求雙方必須是合作,皮克斯必須享有票房的分成。

一番爭鬥下來,喬布斯贏了第一局,但對他提出的具體合作方案,卡曾伯格斷然拒絕了。

喬布斯希望皮克斯擁有雙方合作電影及角色的部分所有權,並且與迪士尼一起享有影片的版權和續集開發權。在最後一次較量中,卡曾伯格對喬布斯的得寸進尺憤怒了:“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我們就不用談了,你現在就可以走。”

卡曾伯格的話,對喬布斯來說,簡直就像“你給我滾”那麼難聽,但喬布斯笑了笑,留了下來。

又是一番較量後,具體合作方案出台了:

迪士尼分給皮克斯約12.5%的票房收益,但將完全擁有影片及角色的版權、繼續發行和創作權;迪士尼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很少的違約金為代價停掉雙方合作的影片,迪士尼有權但沒義務配合皮克斯繼續製作後期的兩部電影,而且,迪士尼還有權不跟皮克斯一起,用已合作影片的角色製作續集。

喬布斯不認可也不願接受這個方案,認為這是迪士尼的霸王條款,尤其後麵三條,簡直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他不太情願地,同意了。

參與談判過程並見證雙方激烈博弈的拉塞特回憶,兩位公司首腦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場麵相當震撼。“單單看著史蒂夫和傑弗裏那個架勢,我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將其形容為:“那就像一場擊劍比賽,他們都是高手。”

然而,正如《喬布斯傳》作者所說,雖然兩人都是高超的劍客,手握的劍卻不一樣。卡曾伯格拿著重劍,喬布斯手裏已隻有花劍而已。

當時的皮克斯已瀕臨破產,喬布斯也幾乎花光所有的錢。他遠遠比迪士尼更需要這次合作,而迪士尼財大氣粗,可以負擔整個項目,他們也根本不能。

所以,喬布斯雖然不甘,但亦拜下風。

【3】

事後看,喬布斯的示弱顯然隻是權宜之計,他既不準備以弱收場,也不認為合約是決定強弱的關鍵。

先把迪士尼的門打開,再找機會當家做主人,才是他真實的想法。

在合作中展現皮克斯的力量,讓迪士尼看清楚到底誰對合作更重要更有價值,而不是糾結和局限在合約中去爭,這是喬布斯的算盤,也是他的自信。

皮克斯與迪士尼的首個合作項目為《玩具總動員》(ToyStory)。簽下不平等條約後,喬布斯立即全情投入到合作計劃中。

期間,他不但參與了故事創意和製作的全過程,並盡可能為皮克斯爭權爭利,還在發行中對包括每一幅海報提出意見,其親力親為的程度甚至被《時代》周刊記者形容為——他詳細審查整個計劃,就像一個律師精心研讀法典。

追求極致的投入最終獲得極致的成功——

1995年11月22日,《玩具總動員》正式上映,不但上映第一周就收回成本,更接連打敗當年包括《阿波羅13號》在內一係列大片,以大約3.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了當年的全球票房冠軍。

有了這個大成功之後,喬布斯開始“喧賓奪主”,謀求翻身與反轉。

首先是大打嘴仗,贏得麵子和形象——

他不遺餘力的塑造和推廣皮克斯作為新一代動畫電影公司的形象,宣稱“這部電影是自60年前迪士尼拍出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以來,動畫片領域最長足的進步。”而這一切,都是皮克斯幹的,迪士尼隻是發行商。

接下來是把形象轉為生產力,贏得實在的籌碼——

《玩具總動員》大獲成功後,喬布斯決定馬上啟動皮克斯的上市進程。拉塞特建議他等到第二部再說,但他果斷地否決了這個建議。原因是,“我們需要錢,有了錢,就可以站直腰杆跟迪士尼重新談判。”電影上映一周後,喬布斯就把皮克斯上了市,而且將原定14美元的發行價大幅提高到22美元。

包括皮克斯員工在內,很多人都認為喬布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但即便22美元,皮克斯依然得到瘋狂的追捧,開盤半小時,股價就漲過45美元,之後持續上升至49美元,並在當天以39美元收盤。

投入超過5000萬美元卻一直燒錢,一度準備賣掉的皮克斯,讓喬布斯一舉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回報,其收益比當年蘋果上市時還要高出5倍。

手握“重劍”後,喬布斯找到迪士尼要重新分配。“我們必須跟迪士尼重新簽合同,這樣才能建立一個電影公司而不隻是當個供應商。”

而且,他還有了另一個談判籌碼:此前促成合作的卡曾伯格已離開迪士尼,與斯皮爾伯格等成立了夢工廠。喬布斯的打算是,要是迪士尼不改合約,拍完合約規定的剩下兩部電影後,他就去找夢工廠合作,與迪士尼競爭。

他跑到迪士尼CEO麵前直截了當地說了自己的想法,對方驚訝於他的大膽和想像力,但最終——

4年前的——“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我們就不用談了,你現在就可以走”,變成了——“如果你們不同意,我現在就出門找別人。”

迪士尼沒讓喬布斯出門,他們把他留了下來,並且簽訂了皮克斯要為將來的電影注入一半資金,但可享有一半利潤及平分其他重要權益的新合同。

再之後,皮克斯和迪士尼以每一兩年一部大片的速度,拍攝了十幾部暢銷全球的動畫大片,不但賺錢賺到手軟,更拿奧斯卡獎拿到手軟。

已經重回並重振蘋果喬布斯,則繼續靠著持續大賣的影片一直得寸進尺,包括兩家公司的標示大小都要平等,“我們要的是品牌的平等聯合,希望皮克斯成為一個跟迪士尼享有同等信譽的品牌。”

再再之後,把越來越多精力聚焦到蘋果的喬布斯,以74億美元將皮克斯賣給了迪士尼,上市前擁有皮克斯80%股份的他,也因此成為了迪士尼的董事和最大個人股東。到他去世後,這筆價值幾百億人民幣的財富成了他留給家人的最大遺產。

戲劇的是,因為當年賭氣賣掉了蘋果的股票(隻保留1股,以便可以參加公司的年會),喬布斯把蘋果辦成了偉大的公司,但他卻沒有成為超級大富豪,而他最大的財富也是在皮克斯賺到。

【4】

喬布斯是一個怎樣的人?

強勢、霸道,偏執狂,尖酸刻薄,死不認錯,絕不低頭,自我到自大甚至殘暴,這或許是外界,乃至很多自認為非常了解喬布斯的人的答案。

這不是錯誤的答案,但卻不是正確的答案。

讀完這個故事,您會發現,外界以為的死不認錯,絕不低頭的強悍、霸蠻背後,他有他的識時務,有他的忍氣吞聲,甚至有他的權謀、駕馭和進退術。

而類似這樣的妥協和進攻,在喬布斯的商業生涯不隻是個例,包括與他一直從內心不欣賞的比爾蓋茨,他也是多次有妥協,有合作,然後才是有戰爭。所以,看成功傳奇,除了表麵的熱鬧,實在是應該看得深入和門道一點。

好比滿世界都說穀歌、Facebook等等如何人性化和輕鬆的管理,但背地裏,他們努力和殘酷起來,比阿裏巴巴和華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還有很重要一點,合作是當今的主旋律。喬布斯操盤的這個合作與戰爭案例,或許也可以給我們如何與人合作一些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啟示:

一、即便小與弱,也應該多傍大款,多找高人搞合作,即便你隻能在合作中弱勢,也多作鳳尾少當雞頭。包括《玩具總動員》表麵的“喪權辱國”,皮克斯也是占了大便宜:借助迪士尼度過了生存危機,擦亮了招牌和聲譽,也長了做電影的經驗和本事。

二、合作的立足點始終是雙贏,要贏多一點,得靠你更有價值。如果沒有皮克斯不可取代的價值,相信迪士尼斷然不會與喬布斯不斷重新談判。到喬布斯最後一次要牌時,與皮克斯合作的電影已為迪士尼貢獻了45%以上的總利潤。

三、合作中的贏,不隻是贏在眼前的合約條款,更贏在品牌、資源、未來等等大格局裏。當你不夠力量,人家也不認可你的力量,如果你足夠自信,不妨學習喬布斯先委曲求全,再展現和積蓄力量,等有了更多的力量,再去談公平。

注:文中事實與數據來自:中信出版社出版,沃爾特•艾薩克森著——《喬布斯傳》

本文來源:華商韜略旗下自媒體——知適

版權聲明:文章由 知適 微信公眾號 相關媒體華商韜略原創首發,禁止私自轉載,如需轉載,請聯係微信公眾號——知適 獲得授權。

歡迎訂閱知適微信公眾號(id:hstlzs),每天長點適用的知識和常識。

最後更新:2017-08-20 13:29:41

  上一篇:go 林更新與鳳姐微博互撩 林更新明顯有些後勁不足
  下一篇:go 馬雲該向李嘉誠學習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