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
蛇年春節剛過不久,《每日經濟新聞》推出長達4個整版的報道《360黑匣子之謎——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強烈譴責這家以安全起家的互聯網企業:粗暴侵犯網民的合法權益(隱私權、知情權、同意權)、粗暴侵犯同行的基本權益,肆無忌憚地破壞行業規則。這個指責相當嚴厲,足以動搖360賴以生存的根基。
在霧霾迷眼、咳嗽聲盈耳、腦殘屌絲盼晴天的時候,突然看見一群紳士脫掉西服學流氓群毆,實在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誰是紳士、誰是流氓,和評價標準有關,而客觀的評價標準又不容易找到。
德魯克在《管理》第二卷“實務篇”第39章“核查、控製和管理”中指出,由於問題本身的複雜性,對社會現象的評價,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中立的,而是主觀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參與評價的人已經置身於事件之中,不能像科學實驗那樣,完全置身於事件之外。
這場群毆牽涉到的當事人不少:奇虎360、媒體、百度、騰訊、金山等等,當然還有神秘的“獨立調查員”。看熱鬧不嫌事大,要事大一定得火上加油。下麵從旁觀者的角度,添點油加點醋。
奇虎360被圍攻,幾乎是一種必然。首先是苗不紅。紅衣大炮在“天天向上”的舌燦蓮花,改變不了3721的出身,改變不了已經成為曆史的所作所為。當然,可以說自己少不更事,被不良導演忽悠去拍了幾百部三級片。有些善良的人會原諒你,這個合情;有些人會一直用曖昧的眼神看你,這個也合理。好比混社會的流氓,改邪歸正當上警察,或多或少會讓人不放心。黑警重操舊業,在電影電視中太常見了,不可不防啊。
其次是根不正。神秘的“獨立調查員”已經和奇虎360較勁好幾年了,綜合多方、多角度的爆料,撇開其中讓非技術人士頭暈的技術細節,隱隱約約可以坐實的一件事情是:奇虎360的安全產品,留有不安全的後門。這是有意、還是無意,是當初行為習慣的延續、還是安全產品的必須。誰也回答不了,一旦爭論起來,又是一場沒有勝負的群毆。
圍攻奇虎360的互聯網巨頭們,真是那麼義正言辭嗎,確實可疑。首先是利益關聯,有明顯的動機。奇虎360創新型地打破了很多人的飯碗,斷人財路,必定招人嫉恨。奇虎360在反擊申明的第四條中,哭訴自己創業七年來,為了保護億萬網民的利益,被四大利益集團圍追堵截的淒慘經曆。讀之潸然,思之有理。
其次是自己不幹淨,氣不壯。細說起來,誰都有過不光彩的往事。往事不能再提,那就都不提。把獨立調查員的分析方式,用在其他幾個巨頭的同類產品上,是否會有相似的發現呢。如果有,現在的事也不能再提,那就沒什麼事可提了。
流氓群毆,容易讓不明真相的人覺得很不安全。換個角度看,其實互聯網的天空分外藍。還有什麼地方,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紳士們的流氓本質呢。那還有什麼地方,能比這裏更安全呢。
說句自以為是的公道話,留有後門,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事。很久很久之前,業界就在傳說微軟的Windows、思科的路由器留有後門,後來又傳說Google、Facebook特意為國家安全部門留了後門。留後門,不等於能作惡,更不等於敢作惡。
獨立調查員曾經鄙視過360,自從被抖露出某款產品有後門,這後門就一直開到現在。因為偷偷關上後門,等於宣稱此地無銀。調查員很自豪地宣布,因為他一直看著,360一直沒敢用後門幹壞事。連開後門的人,都不知道用後門做什麼的時候,用戶還擔心什麼呢。
互聯網巨頭們的內訌,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重大標誌。如果一群西裝革履的紳士,和和氣氣地在高爾夫球場上就能瓜分好利益,那才是最可怕的行業黑幕。
群毆總有停歇的時候,休戰之後,流氓們一定會苦練內功,拆除各種違章建築,為共創和諧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奇虎360攤上大事,以及其他互聯網巨頭攤上大事,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說,都是好事。
最後更新:2017-04-03 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