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丨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數據分析
◆ ◆ ◆
導讀
柯南·道爾一百多年前創造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形象經久不衰。日前,英國《衛報》的兩位作者亞當·弗羅斯特和吉姆·金文深入原作文本,用數據可視化的方法呈現了這個經典係列的60個故事中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 ◆ ◆
第一章:開場
毫無疑問,夏洛克·福爾摩斯在每個故事中都有出場,而他的搭檔華生出場58次,僅在兩個故事中缺席。另外兩位出鏡率較高的人物是房東哈德森太太和警官雷斯垂德,兩人分別出現了14和13次。夏洛克的哥哥邁克羅夫特有4次露麵,而他的死對頭莫裏亞蒂則僅僅在3個故事中有過出場。
接下來該交代一下故事發生的地點,《福爾摩斯探案集》最為人熟知的地點當然是貝克街221號,圖中展示了這間公寓的詳細陳設。在所有案件中,有46樁始於貝克街221號,27樁於此地了結。也就是說,有13樁案件的發生和結束都在這裏。
福爾摩斯經手的案件中,有37起是謀殺案(包含謀殺、謀殺未遂和過失殺人),盜竊或搶劫案有14起,其餘類型的案件比較少。值得一提的是,在多達10個故事中,福爾摩斯並沒有發現任何真正的罪案發生。
◆ ◆ ◆
第二章:遊戲開始
福爾摩斯與助手離開貝克街尋找證據,圖中顯示,大多數案件發生在倫敦,而發生在國外的案件僅有4起(瑞士3起,法國1起)。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福爾摩斯開始破案。他通常從哪裏尋找線索呢?根據統計,福爾摩斯最常用的線索來源居然是報紙上的廣告和文章,其次是地板上的腳印,其餘的線索來源還有血跡、狗、手寫筆記、煙灰以及代碼或密碼。
◆ ◆ ◆
第三章:真相大白
柯南·道爾寫到的大部分案件發生在英國,那麼罪犯都是來自哪裏呢?答案或許有些出乎意料,被福爾摩斯找出的案犯中有四成不是英國人,這些外國罪犯中又有約一半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然而實際上,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監獄裏麵外國人的比例僅僅隻有1.1%。
罪犯被福爾摩斯認出,就立刻乖乖就範了?未必。在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中,隻有33%的罪犯被移送給了警方,有22%被福爾摩斯放走了,原因要麼是大發善心,要麼是突發奇想。死亡和成功脫逃的罪犯各占17%和16%。
◆ ◆ ◆
第四章:書外的福爾摩斯
猜猜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一共被改編為多少部影視劇?答案是292部。隻有吸血鬼德拉庫拉在熒幕上出現的次數(409次)比福爾摩斯多。
資深的福爾摩斯粉對他的口頭禪、小提琴、可卡因癮想必再熟悉不過了。可是柯南·道爾是否真的為這些東西花費了很多筆墨呢?來看看作者整理的六個有趣事實——
-
柯南·道爾從未讓福爾摩斯說出“基本推理而已,親愛的華生”(“Elementary,my dear Watson”)這句話,它是在英國幽默小說家 P.G.伍德豪斯的一次戲仿中首次出現,並廣為沿用。
-
福爾摩斯標誌性的獵鹿帽也從未出現在柯南·道爾的小說裏。插畫師西尼·派格特在《線縷》雜誌(The Strand)上為福爾摩斯和華生畫的一係列插畫中加入了這頂帽子,它從此成為這位大偵探的標配。
-
在原本的故事中,福爾摩斯雖然吸煙,但從未使用葫蘆煙嘴。上世紀初的演員威廉·吉萊特在塑造福爾摩斯形象時引入了這種煙嘴。
-
福爾摩斯標誌性的風衣(名字叫Inverness cape)也是由西尼·派格特加入的。根據柯南·道爾的小說,福爾摩斯更喜歡穿一種叫Ulster的厚重大衣。
-
在柯南·道爾小說的全部60起案件中,福爾摩斯僅僅在8起案件偵辦過程中拉起了小提琴。不過在改編的影視劇中這把小提琴與他堪稱如影隨形。
-
實際上,福爾摩斯在華生的幫助下很快就戒除了吸食可卡因的習慣,這個習慣也隻在兩起案件中被直接觀察到。但這一習慣始終伴隨熒幕上的福爾摩斯,或許是因為尼古拉斯·梅爾1974年的小說《百分之七解決方案》,其中西格蒙·弗洛伊德幫助福爾摩斯戒除毒癮。
那麼問題來了,這60個故事哪個最好看?對此,柯南·道爾本人和福爾摩斯的粉絲們有著不一樣的答案——
圖中左側圓環內是柯南·道爾給自己寫的故事所排的座次,右側圓環內是粉絲所排。我們看到,為雙方一致認可的有以下七個故事:《斑點帶子案》(The Speckled Band)、《波希米亞醜聞》(A Scandal in Bohemia)、《紅發會》(The Red-Headed League)、《最後一案》(The Final Problem)、《馬斯格雷夫禮典》(The Musgrave Ritual)、《跳舞的人》(The Dancing Man)和《空屋》(The Empty)。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6-11-13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31 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