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协鑫:数据智能开启“工业互联网”中国路径
“工业4.0”智能工厂之际,“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虽然中国工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老龄化、高端技术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等现实挑战,但“新制造”、“新市场”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赢得全球核心市场的机会。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并且超过德国(市场饱和)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20.5%)、日本(15.9%)、德国(15.8%)、美国(10.8%)处于光伏发电市场主导地位,处于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前四名(2016年分析数据)。
30%的高效光伏材料,都是“协鑫智造”;不管是多晶硅还是硅片,全球范围内每一次的价格下降,都与协鑫的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来自协鑫的全闭环、零排放的GCL法多晶硅生产工艺及精工切片技术,让光伏全产业成本下降了90%以上,伴随协鑫在硅烷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技术上实现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本还将进一步大幅下降。
70%的流通硅片生产,是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硅片产能最大的企业。2015年,多晶硅年产量达7.5万吨,硅片年产能达15吉瓦。协鑫肩负着“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使命,在光伏材料制造、光伏电站开发等清洁能源领域始终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
“杀出一条血路”。协鑫光伏一直注重引入高新科技,采用与同行不同的技术路线,研发出“鑫多晶”、“鑫单晶”、“N型单晶”等系列多种高效硅片产品,在过去五年,通过技术革新将产能提高了1.5倍,依靠自动化改造、减少各环节浪费、优化原材料价格、寻找可循环的替代物料,显着降低成本,持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利用人才优势(协鑫大学)、成本优势扩大光伏上游市场规模,先后在徐州建立硅料场,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太仓、1/3的生产任务。但在能源行业中,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硬碰硬”竞争焦点就是发电成本,所以光伏产业的成本竞争异常激烈。协鑫光伏在已经领先全球的基础上,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超前的“小目标”: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2020年实现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这意味着在居民用电领域,从现在0.6元/千瓦时降低到0.45元/千瓦时,比国家能源局制定的2025年光伏平价上网提前5到6年。光伏产业上游生产成本对下游企业发电、居民用电价格影响很大,在较高的良品率“”的“”“这个项目成不成功,不在于阿里云,而在于内部技术团队与用户团队。”
MES系统管理App“数字企业”、“”“” “”
1)数据关联关系
2)数据价值流失“大”,而在于富含“”“”TB级处理时就变得很慢,上云后数据响应很快
3)数据IT人员与现场工艺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云上
“6M” “人机料法环”(5M)“人--5M”链条中“”“”两个5M“数字双胞胎”)“数据闭环”“6M”(Machine)(Material)(Method)(Meature)(Maintain)(Modeling)“”“”,“数据智能”4.0)
2016年苏州协鑫正式与阿里云合作,筹划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内部管理升级,
1) DCS、MES等主要设备
2)
3) APP在移动端报警;
4) BI统计分析:BI系统上云,对协鑫生产数据做多维度统计分析;
5) “数据大屏”技术,建立车间和事业部生产大屏看板等多方关联内容。
1%以上“工业”“一切”的DT理念“活”的生产
“协鑫”架构
1) 15天全量数据批量上云;全车间切片机、分选机、MES数据准实时上云。
2)
3)
4)
5)
6)
7)
8) BI分析:30个主题多维度统计分析,支持自定义时间、参数,分析参数间数学相关性,BI分析示意图如下。
“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众多“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以“新”“”的
“”能够复制到国内外很多同行“-经验-模型”的
“跨界重混”,“两条主线,四网一云”的总体战略大步迈进,在云上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两条主线”之一指协鑫从硅材料到光伏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太阳能电站建设运营的光伏一体化产业链,之二是从天然气开发到液化、储运最后供给天然气发电的清洁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四网”即协鑫集团的电网、热网、天然气管网、信息网。“一云”即协鑫构筑的大数据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协鑫集团的“数据加速器”已在云端激活,
最后更新:2017-04-01 16: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