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宣判了,反思大數據能夠做些什麼!
曾經轟動一時的“徐玉玉案”終於有了結果,19日上午,“徐玉玉案”在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主犯陳文輝一審被判無期,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不過,打擊這種行為的鬥爭並沒有結束。
差不多一年以前,剛剛被大學錄取的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以發放助學金的名義,騙走徐玉玉上大學的費用9900元,報案後徐玉玉因情緒異常,導致心源性猝死,不幸離世。經臨沂市公安局法醫和兩名法醫學專家認定,徐玉玉的死亡原因與受騙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去年8月,在收到南京郵電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徐玉玉接到一個電話,說當天是助學金發放最後一天,要求她20分鍾之內趕到自動存取款機進行操作。當時父親還沒下工回家,徐玉玉趕緊拿著學費銀行卡騎車去了最近的銀行,卡裏存有一萬元學費,結果被騙。徐玉玉的父親徐連彬回憶,雖然父母安慰她說沒關係,但徐玉玉仍然懊惱不已,一直痛哭,要跟他連夜報警,“出了派出所門口走了不到三分鍾路,就在三輪車上歪倒了,我叫她不搭腔,下來一看我就哭,我找人抓緊時間打120。”
當醫院急救人員趕到時,女孩已經沒有唿吸和心跳。徐玉玉不幸離世,引發全社會對事件的空前關注。
19日上午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他們受到了應有的報應。不過,審判是最後一道防線,再嚴厲的懲處都無法挽回悲劇。打擊電信行為,關鍵還是預防,從源頭做好防範和應對措施。最近出現的一款信息智能過濾的軟件-九眼智能過濾係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幫助。
1、有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案件與個人信息泄漏有關。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為電信行為提供了便利。不發分子可以通過研究個人信息,對每個受害人進行精準的畫像,為其量身定做劇本,成功率非常高。徐玉玉正是因為對方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姓名、住址和學校,才相信了對方的身份。要防範,必須堵塞個人信息泄露漏洞,對“精準詐騙”說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信息智能過濾技術對含有大量個人信息的用戶賬戶、信息內容、相關地址、關聯人員等信息進行掃描,把按照特定要求得出掃描結果,鎖定相關賬戶或人員,切掉他們的傳播路徑,從源頭上解決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
2、許多電信案件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固定或移動電話,而電信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智能過濾技術對每個用戶進行掃描,確定用戶畫像,從而確定它是哪類用戶,同時對敏感用戶進行錄音跟蹤,一旦發現非法行為就可以及時阻止,避免受害人的經濟損失。
今天,徐玉玉的案子結束了,但是電信行為依然十分猖獗。我們隻能寄希望於相關部門,能加大力度,讓徐玉玉的悲劇不再上演。
最後更新:2017-07-20 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