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從IBM大數據和分析開年幾板斧 看IBM認知商業轉型的姿勢

從“電子商務”到“智慧地球”再到如今的認知商業,IBM從來不會隻是枯燥的去講一個概念。在電子商務概念推出的那段時間內,還記得IBM策劃的一係列精彩、令人捧腹又意義深遠的廣告嗎?比如《天山雪蓮篇》裏要把生意做到廣州去的“買買提”?在如今認知商業時代,IBM也不會讓概念懸在空中不去落地,相反,越有“泥土氣”越好。於是乎在認知商業戰略發布會上,IBM會請財經大咖吳曉波為IBM站台,會請講段子特別精彩的輝瑞中國醫學部副總裁穀成明博士談藥企轉型。

而對於IBM大數據與分析業務來說,其也是凸顯IBM認知商業策略的關鍵和核心,隻不過這些能力與認知商業的關聯,可能會通過每個人手機上的天氣APP體現,可能會通過業務員在Watson Analytics中鍵入的一句查詢語句體現。IBM大數據與分析業務的目標,是把大數據和分析能力帶給每個最終用戶,並通過每一個人,把認知商業的精髓發揚光大。

大數據和分析能力惠及人人

如果不是IBM大中華區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平台商務與業務合作業務總監鍾澤敏提醒,我們不會發現自己的蘋果手機上天天在用的天氣預報APP,是IBM不久前收購的一家天氣應用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的產品。藉由這樣一個2C應用,IBM讓千千萬萬蘋果手機用戶在切身了解IBM的大數據和分析業務在做什麼。

從IBM大數據和分析開年幾板斧 看IBM認知商業轉型的姿勢

IBM大中華區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平台商務與業務合作業務總監鍾澤敏

如果你認為The Weather Company隻提供2C服務,未免太狹隘了,這也就失去了IBM收購這家公司的意義。相反,The Weather Company有著一堆聽起來有趣兒而用起來實在2B服務。對此鍾澤敏認為The Weather Company會影響世界上每一家公司。比如保險公司如果能夠準確知道什麼時候下冰雹,一年可以省下十億賠償;比如零售店如果知道氣溫降到某個溫度人們就不出門消費,也可以節約營銷推廣成本。

IBM在去年10月份收購The Weather Company後,不僅僅“接手”其全球12.7萬個氣象站數據和遍布全世界的幾千萬個通過手機獲取的天氣數據(當然是在用戶同意前提下),更重要的在於,借助於IBM已有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開發出更多2B業務。比如一個叫做Pilotbrief的APP供飛行員了解航線天氣,如果結合天氣數據和飛行曆史數據的分析,還可以躲避氣流,為航空公司節省高昂成本。

這類應用會借助於傳感器收集數據,比如IBM就把飛機上部署傳感器,來搜集天氣、空氣質量等等資料。類似應用還能幫助用戶極大節約成本,還記得此前記者采訪南車四方的時候獲悉,過去每維修一列列車,所有零件都需要進行更換,因為沒有人知道每一個零件用了多久,是否到了更換的時候,換下來的庫存零件的價值已經累計達到20多億人民幣。而有了對關鍵零部件的大數據記錄和維修計劃管理體係,零部件從出廠到淘汰都可以進行檔案追蹤和管理。在IBM的項目實施中,從2013年3月開始,南車四方部分車型已經建立ERP平台上的大數據分析,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大數據和雲計算:必須緊密結合密不可分

在IBM認知商業的落地上,IBM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讓其業務觸角得以深入到每個人、每家公司,但是這其中的重要支持,也有賴於雲計算的發展和推波助瀾。為什麼IBM對自己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這麼有自信?也在於他能夠把大數據與雲計算真正結合在一起,IBM稱其為雲數據服務超市,這個說法特別形象:把大數據和分析能力通過雲端提供給使用者,而且可以讓使用者自由選擇、靈活搭配、按需付費。

從IBM大數據和分析開年幾板斧 看IBM認知商業轉型的姿勢

在IBM大中華區大數據與分析平台技術總監劉勝利看來, 如果從數據角度看雲計算的IaaS、PaaS和SaaS三種模式,可能IaaS層麵很容易實現,但是PaaS和SaaS層麵就比較難了。而對於IBM來說,其所能提供的DBaaS(Database as a Service)服務,更不是誰都敢染指的。

從IBM大數據和分析開年幾板斧 看IBM認知商業轉型的姿勢

IBM大中華區大數據與分析平台技術總監劉勝利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如果某家保險公司或者銀行需要人臉識別服務的話,如果有一個SaaS軟件直接就能拿來用,是不是特別酷?其實在IBM的Watson環境下,這樣的SaaS模式IBM已經能夠提供了。

如果提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融合,大數據領域的開源趨勢不容小覷,但是開源無疑會讓大數據平台越來越複雜,這種複雜度甚至會給企業運維帶來巨大壓力。對於銀行、電信等傳統廠商來說,自身技術體係本來比較成熟,加入開源技術後運維壓力陡然增大,不同產品之間不匹配怎麼辦?Hadoop和Spark不兼容也很令人崩潰。

IBM會用雲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從IaaS層到PaaS層,把大數據和分析核心功能快速組裝成雲端應用,不需要用戶再花費人力物力去運維複雜的IT係統。

有了這套解決方案,用戶基於開源構造的大數據和分析能力就能夠逐漸實現雲化了,當然有的數據太關鍵根本不會放在雲上,而有的數據原生就可以在雲上。

Watson Analytics原生雲應用: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對於原生就在雲上的大數據和分析產品,可以關注IBM在中國正式發布的Watson Analytics,Watson Analytics在全球已經有上百萬用戶,在中國發布的很短時間內已經擁有將近2萬注冊用戶。據IBM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分析工具產品線大中華區主管洪建勳介紹,這款一出娘胎就是雲端服務的產品,具備自然語言認知查詢、預測性分析以及可視化分析能力。你隻要把想了解的問題用自然語言輸入,就能獲得答案。答案得出的邏輯、甚至你要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 Watson Analytics可以采納各種各樣的數據源,不用管數據結構和方式,這樣的一款產品最適合業務人員使用,它幫助你探索數據背後的價值,還能做出預測。在記者看來這款產品最大價值在於讓普通人也能擁有數據分析能力,過去這種能力可是隻有數據分析師或者IT技術人員才有。

從IBM大數據和分析開年幾板斧 看IBM認知商業轉型的姿勢

IBM大數據與分析事業部、分析工具產品線大中華區主管洪建勳

值得關注的是,Watson Analytics是免費的,而如果有人覺得免費版本不夠用,還有一款IBM傳統產品可供使用,那就是SPSS for Machine Learning。對於這款工具,一方麵IBM會繼續發展算法;另一方麵隨著開源的演進,已經可以支持Hadoop、Spark;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SPSS for Machine Learning也會在雲端實現,讓大家可以深度體驗認知技術。

結束語

這篇文章展現了IBM大數據及分析業務開年的幾板斧,更進一步的消化、吸收,還需要假以時日。在IBM認知商業轉型戰略中,隻有深入了解各業務線的想法和做法,才是真正的剝絲抽繭。



最後更新:2017-08-13 22:45:24

  上一篇:go  依托大數據 構建稅收共治格局
  下一篇:go  順應大數據時代創新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