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常識匯粹]常見CPU的參數說明與解釋

常見CPU的參數說明與解釋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製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常見CPU的參數說明與解釋
 
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影響運行速度的性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係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信號震蕩的速度。
 
總線頻率
 
前端總線(FSB)是將CPU連接到北橋芯片的總線。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總線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的區別: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
 
 
倍頻係數
倍頻係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
 
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係統內存和硬盤。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複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係統性能。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衝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複雜,在CPU管芯麵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芯片。內部的芯片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隻有主頻的一半。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遊戲都很有幫助。而在服務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麵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盤I/O子係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
 
 
 
 
 
 
以上常見CPU的參數說明與解釋內容內容出自幫助大全,感謝瀏覽~!

最後更新:2017-04-08 11:50:02

  上一篇:go [PE教程]土豆PE中bootice更改盤符教程
  下一篇:go [係統幫助]桌麵回收站圖標也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