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開源軟件發展的保障:分發協議

前不久,4月26日,是 世界知識產權日。知識產權日旨在促進人們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

在4月28日,我們發布了來自BlenderCN社區羅聰翼的文章《 自由的成本——當開源遇上偽自主》,為大家介紹了國內兩起涉嫌侵犯Blender分發協議,傷害開發者權益的事件,痛陳國內開源軟件權利維護之路漫長且艱難。文章一經發出,迅速在微博上引起了一場關於維護開源軟件權利的討論,我們希望透過這一事件,引起大家對開源軟件相關權利保護問題。

羅聰翼在文章最後,給出了自己對開源的理解,代碼、社區與協議,缺一不可。“開源就像是一場修行,但並不是每個開源項目都能做到功德圓滿,唯有能在各種侵犯和擾亂中依然堅強成長的開源軟件,才能最終成就自己。”羅聰翼更著重指出,正在準備進入開源領域的小夥伴,首先要關注“分發協議”,這該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由此觀之,分發協議之於開源軟件,猶如法律之於人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開源也是如此。僅有開放的代碼,開源軟件仍不足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開源軟件,同時必須有適配源碼的分發協議,加之自發而生的社區,開源軟件的“三架馬車”才能並駕齊驅。

那到底有哪些常用的分發協議呢?GPL、MIT、BSD……你可能順手說出幾個,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你弄得明白嗎?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分發協議呢?目前,經過開源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認可的開源協議達70多種。但不可能人人都去深入研究這些協議的具體內容,不過有人對常用的開源協議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與研究,下麵我們簡單來看下:

 

詳情請見《 阮一峰:如何選擇開源許可證

還有台灣“中央研究院”製作的“ 開源許可證精靈”,通過向導的方式幫助開源軟件作者選擇和理解開源協議。 

上麵僅是簡單對比,當然,還會涉及到軟件的知識產權問題,這就嚴肅起來,如果有商業利益糾紛摻雜進來,就更加複雜了。我們沒有能力去做更多的研究,隻能幫到你這了。如果你是一名開發者,遇到類似的協議問題,還是建議谘詢專業法律人士,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接下來,我們將邀請部分法律專業人員針對開源協議在法律上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最後更新:2017-04-03 07:56:58

  上一篇:go cocos android分析
  下一篇:go 用snmp4j開發網管應用(三) -- 簡單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