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醜角、寰亞編劇、港視記者-從這裏看港漂眾生相
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專題
《在香港漂著》

香港
是一個在文化意義上的特殊存在
既像北上廣,壓力與機遇並存
又有著與內地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
文/Gehome
手劄:他們在香港漂著
家邦(化名)告訴我,會留在香港的內地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高學曆、肯努力,並且家境也算殷實的,缺少了任何一點,你都可能在這座城市,很難紮根。
家邦是這次短片采訪中沒有出鏡的第七個港漂青年,就在采訪前的一段時間,他放棄了外人看來光鮮體麵的香港電訊工作,回到內地一家遊戲公司上班,結束了三年的港漂生涯。如今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終於不用再睡客廳沙發了」。
在他看來,香港,是一個強化版的「北上廣」,港漂和北漂滬漂們的大致體驗是相似的,隻是房價更貴、生存成本更高、生活空間更局促。至於人們可能認為的文化融入問題,其實未必存在。
尖沙咀的房子一尺要2萬以上,香港以尺為單位,10尺為1平米
「至少兩邊的年輕人是一樣的,平時聊的可能都是買房,在年輕人裏能在香港買房,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家邦點了一根煙,慢悠悠道。
他已經很久沒有在飯桌裏點過煙,在香港,抽煙通常都是要走到建築物背麵,對,就像誌明與春嬌裏那樣。
家邦來自一個中產家庭,在香港讀到碩士,他和大部分撤回內地的年輕人一樣,麵臨著晉升通道有限,在可預見的收入水平和家人的有限支持下,即使拿了永居也無法在香港買房的現狀。
所以他回到內地,至少他覺得,在一線城市買房,奮鬥一下還是有可能的。
那麼,那些能夠留下來並成為新香港人的港漂,會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們找到了這6個人。
01.House
浩思的英文名叫House,不知道這樣起名會不會更容易買得起房。
初見浩思,隻聽他講粵語,你大概會以為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無論談吐舉止或衣著,都帶著這座城市的烙印。也或許是職業的緣故,金融從業者總是對外在更有講究,穿衣得體,語調溫雅,在這樣一個金融業為大的城市裏,還有一種天然的精英感。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碩士讀的是計算機編程。畢業時,他曾拿過一份日資IT公司的OFFER,對方開出30萬港幣的年薪。但最後在一個師姐的安利下,他還是加入了做理財銷售的大軍。
畢竟在香港,碼農薪水再高,天花板都是清晰的,而做金融,這片沃土會給你更多驚喜。選擇的結果,還是令他滿意的,因為很快他就不用與別人合租,睡那個狹小的隻有飄窗和窗的單間。
02.丁 丁
在香港做記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是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
在報社時,她曾是我的實習生。並至今仍記恨於我們經常讓她去拿快遞(不愧是天蠍),見麵的第一件事,就說,她現在帶的實習生,是真得讓他們去找選題、寫報道,用更嚴格的方式讓他們真正學到東西。
以上是題外話。
她說,香港是真的可以讓自己成長的地方。在學校其實她學的是德語,未接受過太多科班的新聞教育,但是在香港電視台麵試時,卻不會太看專業背景,隻要你肯學,所有技能都可以進電視台後get,從采訪到做趴(出鏡)到剪片,她都是現學的。
「前輩們雖然很嚴苛,帶是真的會帶你,事件發生時,大家也都會真的去思考報道的方式和價值,因為這裏沒有車馬費」。
03.張 權
在張權讀大學時,香港幾乎沒有川菜館,想吃辣時,他隻能過關回深圳。
很多年後,張權成為了第一個在香港賣小龍蝦的人。盡管香港人還不知道,小龍蝦在內地有多火爆。
其實這樣做很冒險,畢竟茶餐廳文化在香港根深蒂固,老一輩的當地人,幾乎不會作口味上的新嚐試,香港幾十年開不出一家川湘菜館,也是有原因的。但隨著港漂人群的增加,他發現了這塊剛需。最初,他的餐廳成為港漂的食堂,後來,很多香港的年輕人,對辣係餐飲文化的接納,超乎了他的想象。
當然,在香港開內地風味的餐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工、供應鏈、廚房都成為難題。而當時張權又剛畢業,且零餐飲經驗。
他的第一步是在一個港漂論壇上發了個帖子,說自己想把真正的內地餐飲文化引入香港,以慰解港漂們的味蕾鄉愁,問有沒有人一起參與。起初隻是一發,沒想到竟然收到了四十多個回複,然後其中7個成為了他最早餐廳的合夥人,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一個畢業生,奇跡般地在香港開出了餐廳。
現在他在九龍和港島已經開了8家店,把煎餅果子、麻辣香鍋和貴陽牛肉粉都賣到了香港。「這些都是家鄉的味道」。
04.陳 陽
陳陽花了整整一年學粵語,當他學成時,發現身邊的香港人,開始主動要求他講普通話。
陳陽一直喜歡寫東西,畢業後香港找工作,他突發奇想給寰亞影業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我會寫劇本,你們缺人嗎?」
很快寰亞的HR回複了他,並安排了麵試。他覺得這情況在內地不可能出現,一家大公司怎麼可能回複你的個人的郵件,但這在香港卻可能。
所以,這一點,是他熱愛這裏的理由,在某種層麵,這個地方對能力的考量,會更公平一些。另一個理由是,現在他在個文化語境裏,被需要著,上周他的香港上司還問他約pao是什麼意思。
內地與香港,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認知是一致的,但對於當代文化,始終有差異,而現在,這種差異正在被開放的心態消解,兩地人正在文化上互相接納。
05.Eric
Eric的中文名叫楊穎豪,雖然是90後,但他長得似乎有些著急。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港漂。其實也不盡然,隨父母來香港時,他才1歲。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後,又回到內地讀書,身上的文化基因,既有香港的部分,又有內地的部分。
Eric現在做一個APP項目。香港的IT創業環境並不友善,作為創業者,他不得不把公司開在深圳,那裏有更好的政策,更好的人才,更廉價的辦公租金,但這個APP項目還始終會回到香港市場落地,在香港他必須有一個固定的辦公點,為此他買下了尖沙咀一個4平米的商鋪。
但這商鋪的售價,每平方都逾百萬港幣。
在香港很少有年輕人去創業,和內地行程太鮮明的反差,一創業的成本太高,得有固定辦公地點才能注冊公司,二是相關機構對創業項目設置了很高的準入門檻,一個前期燒錢後期才能盈利的項目,很難獲得信任。為了節省成本,他隻能兩地跑。
其實他現在更習慣在深圳的生活,「在深圳我出門可以不帶現金,在香港現在出門還要帶現金,太落後了。香港對新事物的接納比較慢的,大家會認為本來的東西就很好,為什麼要改變,所以新的APP很難發展起來」。
06.八兩金
這張臉,大約整個中國沒人不認識,星爺曾經的禦用配角。
金哥的本姓葉,名片上寫著是葉子申,和百度百科有些出入。
他是第一代港漂,祖籍閩南,70年代末,通過申請入港。從做苦工開始,到自己開餐廳,後因長相奇特討喜被導演相中,入行演戲。
他最大的感觸,當年香港發展在亞洲領先的時候,人們一窩蜂往島上擠,而現在,雖然香港依舊繁榮,但內地城市都崛起了,形成一種逆向流動,他們最初的那一代港漂,很多都回到內地去做生意,而他現在也接到了很多內地網大的邀約。
港漂,隻是在這裏認同感較低的階段
最後,他們都會成為新香港人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3:12
上一篇:
最美伴娘團,是陳妍希,安以軒,劉詩詩還是baby
下一篇:
《天使的幸福》劉詩詩,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